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通过对一穿一空双经绒和双经缎等常用组织线圈结构的分析,研究了双针床经编网眼织物编织工艺参数之间关系,建立了该织物筒径与线圈长度、编织针数和纱线线密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学回归方法计算了模型中的系数和验证了方程的显著性。通过这一数学模型可根据一些已知参数来准确地预告其他参数。  相似文献   

2.
非硅氧漂稳定剂PSR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硅氧水漂稳定剂PSR是由多种有机螯合物、无机盐复配而成,试验结果表明:稳定剂PSR性能优良,对双氧水稳定效果好,能使织物获得较好的白度、毛效和手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 麻结子线织物的风格特征和应用前景,探讨了麻结子线及其织物的研制工艺,提出下一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刺布的组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作为织造原料,开发出了几种不同组织的机织防刺织物,并在组织结构以及织造工艺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双层管状织物和四层平纹织物结构均紧密,并有一定的抗拉能力。双层管状织物上机工艺简单实用,但是厚度较小,在抗剪切方面性能较差;而四层平纹织物有一定厚度,抗剪切能力均比较好,不足之处在于上机工艺复杂。  相似文献   

5.
选用湿敏型兼有热敏型的变色涂料,配制成四种不同色泽的印花色浆,做了变色印花工艺试验及性能测试.该印花织物可在20~35℃,相对湿度40~90%的条件下可逆变色,变色效果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竹纤维的性能特点,结合竹纤维与棉混纺纱府绸产品的生产实践,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织造各工序因素对织物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织物品质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催化裂化原料油的乳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掺渣蜡油乳化成W/O乳液,作为催化裂化原料油,在二次雾化和分子解聚作用下,可显著改善原料油雾化状况,降低结焦和干气收率。研究了掺渣蜡油的乳化过程,包括乳化剂的单剂筛选和复配以及乳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M-2)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化剂的复配能增加乳化原料油稳定性;适宜的掺水量是ω水=0.10-0.15,加剂量为ω乳化剂=0.001-0.00125;乳化温度70℃-80℃,乳液体系中水珠分布直径为5μm-10μm,乳化原粒油在80℃时油水分层时间达14d。  相似文献   

8.
以涤棉和纯绵织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硫化锡类新型金粉涂料印花,介绍了糊料和浆料的最佳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产品具有亮丽的金属光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织物保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导湿干爽织物结构模型,研究织物内层液态水流量、外层液态水储水量,提出了汗水不倒流到织物里层的条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用于指导织物设计,解决汗水在织物表面流淌和汗水从织物外层流回织物里层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蛹蛋白粘胶长丝/棉交织针织物练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蛹蛋白粘胶长丝在碱性条件下将发生水解。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正交实验对蛹蛋白粘胶/棉交织针织物进行了练漂工艺的探索,讨论了各工艺因素对纤维表面蛋白质、织物强力、毛细效应、白度的影响程度,并得到了该织物最佳的练漂工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传感器差分法,将半乳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组成的复合酶以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过氧化氢双电极上,可同时测定样品中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乳糖在0.00~1.50 g/L,葡萄糖在0.00~1.00 g/L内生物传感器法测定乳糖的线性良好,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1.49%,加标回收率为95%~105%,本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建立的复合膜生物传感器差分法可用于牛奶中乳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剩余活性污泥中复合水解酶的提取分离及制成洗涤用复合水解酶制剂的方法. 离心脱水的污泥按料液比1∶2加入1%的Triton X-100水溶液搅拌提取60 min,蛋白酶的提取率为71.7%;酶提取液经膜分离和浓缩后用70%乙醇沉淀,沉淀经冷冻干燥得复合水解酶粉末,每千克剩余活性污泥可制备1.7 g复合水解酶粉,其中胶原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酶活分别为4.216、3.714、11.915、3.060和1.291 U/mg;在复合水解酶液中加入由4%蔗糖、4%甘露醇、30 mmol/L甘氨酸和10 mmol/L MgSO4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大大延长酶的保存期;再按固体物比4%复合酶粉末、10%硅藻土、10%可溶性淀粉、6%复合稳定剂、70%十水硫酸钠的配方制成洗涤用酶颗粒制剂. 酶颗粒制剂的主要酶种类与酶活性与市售商品洗涤用酶制剂一致,可用于作洗涤的酶添加剂. 本研究为剩余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康宁木霉液态发酵高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选育的一株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QF-02进行了液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碳源的种类及性质是影响产酶的关键因素,价廉易得的天然稻草是其产酶的良好碳源。在培养基组成为40目稻草粉4g、Mandels营养液100mL、起始pH值4.8的优化培养条件下,摇瓶培养120h所得3种酶的平均活力分别为:滤纸酶活(FPA)1.43IU/mL, β-葡萄糖苷酶活0.36IU/mL, 木聚糖酶活176.8IU/mL。与商品纤维素酶制剂相比,在FPA载量相同(3FPU/g原料)的情况下,自制的复合酶在水解碱预处理稻草和天然稻草时,总还原糖产量比商品纤维素酶提高55%和40%,葡萄糖产量提高33%和12%。研究结果还表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具有协同酶解木质纤维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陶瓷-壳聚糖复合材料固定真菌漆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陶瓷为第一载体,壳聚糖为二次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共价结合和吸附联用法制备固定化漆酶。考察了漆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并对固定化漆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固定化的适宜条件为0.15g壳聚糖-陶瓷复合载体,加入3mL 1.25?mg/mL漆酶磷酸盐缓冲溶液(0.1mol/L, pH4.0),在4℃固定24h。酶的固定化效率是51.0%,固定化酶的酶活是55.87U/g,最适pH为3.0,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50℃。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贮存和操作稳定性。在pH3.0,温度25℃时,固定化酶对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的表观米氏常数为66.64μmol/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假酸浆提取物制取黄酮苷元过程的酶解工艺.依次对纤维素酶、果胶酶及复合酶进行了去糖基化修饰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去糖基化作用相较于两酶单独作用效果更佳,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假酸浆提取物的自然pH值,酶解温度为40℃,含酶量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0.5%,酶解时间4 h,还原糖浓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乙醇脱氢酶在聚苯胺-聚丙烯酸修饰电极上的固定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于0.5mol/L苯胺-2.5mol/LHCI-15%(质量分数)聚丙烯酸的水溶液中制备聚丙烯酸掺杂的聚苯胺膜;并在0.25mol/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7)中测试掺杂后的聚苯胺膜的电化学性能,聚苯胺-聚丙烯酸(PAn-PAA)复合膜修饰电极在电位为-0.2~0.4V时出现1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与PAn修饰电极相比,它在此中性缓冲溶液中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可用作固定酶的载体和酶催化反应的电子传递媒介。实验中采用两步法将乙醇脱氢酶(ADH)固定至PAn-PAA复合膜中,用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固定乙醇脱氢酶前后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DH已固定至复合膜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鹿角多肽酶解工艺。煎煮法提取鹿角胶后经胃蛋白酶水解得到鹿角多肽,采用单因素法初步考察底物浓度、酶用量、温度、pH、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多肽峰面积及含量的影响;再以底物浓度、酶用量、温度为自变量,双缩脲法测得多肽含量及HPLC法测得峰面积总和为因变量进行星点设计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1.8%、底物浓度0.08 mg/mL、温度40 ℃。该方法简便、可行、稳定,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合酶酶解蔗渣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的方法。【方法】采用混料试验设计中的单纯形质心方法对木聚糖酶 A,木聚糖酶B和α-L-阿拉伯糖苷酶3种酶进行配方设计试验,以低聚木糖得率为评价指标。【结果】低聚木糖得率的最优酶复合配比为木聚糖酶 A 39.5%,木聚糖酶B 25%,α-L-阿拉伯糖苷酶35.5%,在此条件下预测低聚木糖得率为85.20%。【结论】该配比能显著提高蔗渣木聚糖酶解效率和低聚木糖的产率。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粪链球菌酶法连续生产L-瓜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诱变菌株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 BT001进行了固定化,利用固定化细胞中精氨酸脱亚胺酶转化L-精氨酸制备L-瓜氨酸。研究了固定化载体和菌体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液pH等条件对L-瓜氨酸产量的影响;通过简易颗粒强度测定仪,评估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海藻酸钠和改性剂对颗粒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包埋载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5%,菌体量为10%,改性剂硅藻土为5%,聚二甲基硅氧烷为3%,反应液pH值为6.5,反应温度为35℃时,在改进后的填充床中进行连续反应,得到的L-瓜氨酸产量可达95.6g/(L.d),摩尔产率为95.1%,且连续反应时间可达73d以上。  相似文献   

20.
青霉素G酰化酶在磁性复合载体上的固定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凝胶-溶胶方法对磁性Fe3O4微粒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制备了表面含氨丙基的磁性复合载体,并通过戊二醛交联制备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PGA).结果表明,在37℃时,固定化酶水解青霉素G钾盐,制备6-氨基青霉烷酸的表观活性为1 886 IU/g,表观米氏常数K'm=140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0.4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