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解决纯棉针织物练漂温度高、能耗大等问题,制备了能用于低温漂白的锰配合物MnⅡ(L) (ClO4)2(其中L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并研究了双氧水用量、配合物浓度、NaOH用量、练漂温度和练漂时间共5个工艺因素对漂白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DM-1361用量为0.5 g/L,DM-1408用量为1 g/L,H2O2(35%)用量为8g/L,NaOH用量为6 g/L,配合物浓度为20 μmol/L,练漂温度为70℃,练漂时间为50 min,浴比为1∶10.结果表明:低温优化工艺整理后织物的白度和毛效略差于传统工艺,但达到服用要求;顶破强力与织物失重率均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2.
以含有纳米级玉石材料的涤纶、蛹蛋白纤维、莱竹纤维、Coolmax、蜂窝吸湿排汗涤纶等多种凉爽纤维为原料,以平纹和斜纹两种组织结构研制了18种凉爽织物.选择了3组评价人员采用语意区分法对凉爽织物的手感风格进行主观评价.利用建立在序数偏爱基础上的群体决策方法计算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到织物的总手感值THV,并对不同凉爽织物的手感风格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斜纹组织物的总手感优于平纹组;纬纱为纯Coolmax纤维的凉爽织物的总手感最好,其次为纬纱为m(莱竹)∶m(Coolmax)=50∶50织物,纬纱为m(莱竹)∶m(蛹蛋白)=55∶45混纺织物总手感最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柠檬酸和马来酸酐混合整理液,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粘胶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Anozol活性染料对蛋白质改性粘胶纤维——含丝素蛋白粘胶纤维的染整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Na2CO3和H2O2对其前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经除氧酶处理后前处理织物染色性能的变化以及元明粉、Na2CO3对织物上染率、K/S值和色牢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出一套适宜于该粘胶织物的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5.
采用转杯纺纱技术开发中细特粘胶针织纱,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通过对粘胶原料、前纺工艺流程及参数、转环纺元件和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采用优化工艺纺制的19.7tex粘胶转杯纺针织纱质量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砂洗以细沙磨洗织物而得名.它由意大利首创,经香港传入内地,迄今已逾5年.它是在棉织物水洗石磨加工的启发下开发的.其主要特点是:将印染或白坯真丝绸、粘胶、毛、麻、化纤及它们的混纺织物或成衣在专用砂洗设备中,于特定条件下,通过机械及化学药剂的作用,使上述织物或成衣表面起绒,特征发生变化,原有风格和服用性能得到改善.近年来,对厚实织物特别是对绦纶等化纤织物又发展了砂磨与砂洗相结合的工艺,从而使砂洗加工的含义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化学方法分解降解、填埋焚烧废旧混纺织物分离回收效率低、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采用强静电吸附分离涤纶/粘胶混合纤维的物理分离方法.对长度为0.6 mm的涤纶和粘胶纤维采用同种电着工艺同时处理,分别考察了电场电压、极板距离和通电时间对单组分涤纶和粘胶纤维飞升量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分离回收工艺:电压50 V、极板距离15 cm、通电时间15 s;再用涤纶与粘胶混合纤维进行实际验证,结果显示二者分离度达到85,分离后粘胶纤维质量占比98.8%,达到了预期的物理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一种由高收缩涤纶短纤维与粘胶纤雏混纺中长纱纺制的仿毛织物,讨论了设计中高收缩纤维的含量、纱线结构、收缩率与织物密度等问题,研究了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章对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棉包锦纶全牵伸丝摩擦纱以及棉包粘胶长丝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它们与纯棉环锭纱和纯棉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锦包涤纶长丝摩擦纱织物和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织物在服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纱织物。这两种摩擦包芯纱织物作为服用织物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桑蚕蛹甲壳素及壳聚糖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提蛹油和蛹蛋白后的蚕蛹壳杂物为原料,采用改进工艺提取蛹甲壳素和制备蛹壳聚糖.研究了脱乙酰基时碱液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制备蛹壳聚糖的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工艺不仅生产周期短,蛹甲壳素得率高,而且蛹壳聚糖的粘度高、分子量大,比虾、蟹壳的壳聚糖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棉织物前处理工艺流程长,能耗高,用工多等问题,采用碱堆置加退煮漂汽蒸一浴工艺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并对煮练后的半制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碱液中氢氧化钠5g/L、煮练液中高效短流程精练剂30g/L、过氧化氢8g/L、pH10.9,煮练后半制品毛效10cm/30min、白度82%、强力623N、棉籽壳0个,能满足后续染整加工要求.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粘辊及产品中出现的蜡条、破洞和色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JPA型亚麻织物煮练助剂的制备原理及制备过程,通过实验测定了该助剂的各项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JPA型亚麻织物煮练助剂具有乳化、分散、润湿、净洗和耐碱、耐高温等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五氧化二磷的加料方式、反应物用量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单双酯含量等因素对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磷酸酯钠盐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强力搅拌下,五氧化二磷分批加料,n(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n(五氧化二磷)=2.5∶1.0,于60℃下酯化反应3 h,酯化产物于70℃下水解2 h,水量为酯化产物质量的4%.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临界胶束浓度为7.94×10-5,表面张力为32×10-3 N/m,渗透力为25 s,乳化力为440 s,去污力为93.8%,毛效为10.3 cm,白度为85.9%.结果表明,该物渗透性、去污性较好,对织物煮练效果好,可作为织物前处理用理想的精炼助剂.  相似文献   

14.
生物酶在棉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索淀粉酶和果胶酶分别对棉织物冷轧堆法在退浆和精炼中的应用,在棉织物退浆处理中使用淀粉酶的最佳工艺以及在棉织物果胶酶精炼中,对棉织物白度,强力,毛效的影响.针对退浆、煮练过程,筛选出合适的酶制剂,并配置合适的工艺条件完成棉织物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五氧化二磷的加料方式、反应物用量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单双酯含量等因素对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磷酸酯钠盐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强力搅拌下,五氧化二磷分批加料,n(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n(五氧化二磷)=2.5∶1.0,于60℃下酯化反应3 h,酯化产物于70℃下水解2 h,水量为酯化产物质量的4%.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临界胶束浓度为7.94×10-5,表面张力为32×10-3 N/m,渗透力为25 s,乳化力为440 s,去污力为93.8%,毛效为10.3 cm,白度为85.9%.结果表明,该物渗透性、去污性较好,对织物煮练效果好,可作为织物前处理用理想的精炼助剂.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氧化退浆剂D-2和多功能精练剂AW分别对纯棉厚重织物进行无碱退浆和低碱煮漂联合工艺.分析氧化退浆剂D-2用量、退浆温度、退浆时间对织物退浆效果的影响以及多功能精练剂AW用量、双氧水用量、煮漂处理时间等工艺因素对织物煮漂效果的影响,并将新工艺处理的效果与传统强碱前处理工艺处理的效果作比对.实验结果表明,用优化的工艺对纯棉厚重织物进行低碱前处理,处理后的织物毛细管效应值较高,强力损伤较低,手感柔软,半制品质量较好,效果优于传统强碱前处理的效果,而且煮漂废液含碱量低至0.96g/L以下,可以降低废水处理负荷,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过硫酸钾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织物的前处理过程中.在织物的退/煮/漂一浴前处理过程中加入少量过硫酸钾,不但可以提高处理效果,还能使纤维的强力得到有效的保护.为了更充分了解过硫酸钾在织物退/煮/漂一浴前处理过程中的分解行为,本文对过硫酸钾在该处理过程中的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并得到了其动力学参数和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结合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测定结果,推定出了过硫酸钾的分解反应机理以及分解产物与浆料及纤维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针织物的练漂工艺是开发新型纤维针织物的关键之一.采用碱氧一浴法,结合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试验,以白度和顶破强力为测试指标,研究了VILOFT纤维针织物的练漂工艺.最终确定VILOFT纤维纯纺针织物的最佳练漂工艺为:氢氧化钠2.5%;过氧化氢3%;硅酸钠1.5g/L ;浴比1∶15;温度80℃;漂白时间60min .结果表明,经过练漂处理后的VILOFT 针织物,充分水洗后手感光泽没有明显变化,白度明显增加,强力有所下降,但在弹性范围内,不会影响针织物的其他各项性能和后道工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大麻织物存在的染整加工问题,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详细研究了大麻织物前处理工艺,包括煮练、漂白、丝光等过程。得出了适合于大麻织物的最佳前处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染整工序、不同松弛条件、不同经纬密度条件下,毛纱落水松弛缩率与织物染整缩率的关系。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它们的回归方程。方程复相关系数极高,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最后计算了各因素与毛织物染整缩率的偏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