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层结构型微波吸收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给出了双层結构型微波吸收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和例子。不改变涂层的总厚度,其微波吸收性能一般均较单层涂料型的为好。例如,中心频率为10GHz,厚度为2mm,反射系数阀值为-20db时,双层结构型的工作带宽为4.5GHz,在同样条件下,单层涂料型的为3.3GHz。厚度为3.97mm,在7—13GHz频率范围内,双层结构型微波吸收材料的最小反射系数阀值为-31db,而单层涂料型为-18db.  相似文献   

2.
采用变容二极管的参量放大器具有低噪声的显著优点.由于变容二极管工作于反向区域,因而参放的噪声主要是由串联电阻 R_8引进的热噪声.由附录中的计算可以看出,在 P 波段,利用已有的管子参数和电路技术要做到 1db 左右的噪声系数应该是可以的.若进一步致冷,可成为现在实用的 P 波段最低噪声系数的微波放大器.使用在 P 波段的变容二极管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抗烧毁能力.近年来,在微波电路集成化方面,已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一种10厘米波段低噪声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已获得噪声系数2—3db。三级放大器频率复盖±l0%,增益20db以上。电路采用微波集成电路,制在双面敷铜聚四氟乙烯纤维板以及氧化铝陶瓷两种基片上。利用电抗斜率补偿的方法改善频率特性,使增益不平坦度达到约1db。  相似文献   

4.
动态体效应CMOS施密特触发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MOS管的体偏置技术实现的低电压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利用动态体偏置实现的施密特触发器可以适用于深亚微米芯片,可广泛用于滤除芯片的输入噪声,提高输入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利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编写的微波晶体检波二极管定标的程序不仅能实现微波晶体检波二极管的单段定标,而且还能实现分段定标,这极大地提高了利用微波晶体检波二极管进行微波参数测量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硅光电二极管在光电检测电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光电检测时硅光电二极管线性响应及噪声特性,给出了硅光电二极管的线性度及信噪比公式,并结合噪声En-In模型^[1],对光电二极管用于光电检测时影响电路信噪比 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单电阻I/V转换和T型网络两种典型的基级电路的分析,提出了光电二极管阵列与这两种电路相结合的噪声模型,仿真分析了输入电阻热噪声和运算放大器输入噪声双重作用下的输出噪声水平.经比较,T型网络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要比单电阻的I/V转换电路高6dB.实验结果证明,T型网络的误差主要由并联电阻个数决定,所以减小每个与T型网络相连的光电二极管数量,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8.
基于AD500-9型雪崩光电二极管设计以窄脉冲发射、 雪崩光电二极管偏置、 弱光信号处理和计时电路为主要结构的激光测距系统. 利用标准时基发生器对计时电路进行验证, 采用线性拟合方法使时间测量的精度为10-10量级. 采用软件校准方法将测距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控制在±0.1 m以内, 并对误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功率放大器的失真特性,包括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利用反并联的肖特基二极管完成了一种新型预失真线性化器的设计和制作。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制作的微波电路能在偏置电压的控制下调节AM-AM(amplitude to ampli-tude conversion)和AM-PM(amplitude to phase conversion)转换特性,该特性能补偿行波管失真特性;并且具有体积小、结构相对简单、调节容易、性能稳定、适合于工程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电流源电路中偏置三极管特殊结构作分析,指出在这种结构中,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内在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外在表现形式相当于一个二极管,而且这种等效接法比直接采用二极管其恒流输出的稳定性更优。  相似文献   

11.
提高取样积分器稳定性的平衡取样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提高时间分辨率取样积分器稳定性的平衡取样法。利用平衡混频器能够消除本振噪声的原理,将两个单二极管取样门接成对称结构,由一个取样门脉冲控制,通过差分放大消除取样脉冲、偏置电压和二极管参数等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提高了取样积分器的稳定性。同时,在基于取样积分器的近距离冲激雷达中,可以大大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和目标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相对论返波管慢波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形电子束驱动的、正弦型周期慢波结构的相对论返波管(RBW O)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慢波结构的RBW O。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RBW O慢波结构的起始端和末端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微波工作频率进行了预测。在磁场为2.5T、二极管电压为710 kV、电流为10 kA的条件下,获得了频率为7.5GH z、微波功率为1.21GW、转换效率为26.6%的微波输出。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慢波结构相对原结构在微波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上都有很大提高,微波工作频率与预测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涂料型微波吸收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涂料型微波吸收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计算各种材料(不同的ε′、ε″、μ′和μ″)在不同的涂层厚度和工作频率下的微波吸收性能。如果定义能允许的最大反射系数为反射系数阈值,则可设计出某一频率范围内或某一中心频率附近反射系数小于该阈值的最大工作宽带以及与之相应的材料参数,如果已知工作带宽,则可设计出在此带宽内最小的反射系数阈值和相应的材料参数。例如,在涂层厚度d≤2mm,μ′≤2,μ″≤2,ε′任意可变,ε″≤0.5ε′的条件下、可设计出:在7—13GHz范围内,反射系数小于-20 db的最大工作带宽是4.1GHz;中心频率为10GHz,反射系数小于-20 db的最大带宽为3.3GHz;在8—10 GHz工作带宽内,最小反射系数阈值为-22db。通过辅助设计还可以了解涂层厚度和材料参数变化时,材料参数随频率变化时,以及斜入射时对微波吸收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理论分析并计算了微波副载波复用(SCM)光纤传输系统的光接收机前端的接收灵敏度和噪声特性,证明了采用谐振电感的方法可使先接收机达到接近于由PIN的量子散粒噪声所限制的极限灵敏度;对于串联谐振型接收机前端,不仅能提高高频段的信噪比,同时又不牺牲低频段的信噪比。初步研制出了低噪声宽带接收机前端,经实测获得了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分析并计算了微波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光接收机前端的接收灵敏度和噪声特性,证明了采用谐振电感的方法可使光接收机达到接近于由PIN的是子散粒噪声所限制的极限灵敏度;对于串联谐振型接收机前端,不仅能提高高频段的信噪比,同时又不牺牲低频段的信噪比,初步研制出了低噪声宽带接收机前端,经实测获得了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FDTD)和混合算法处理半导体器件所满足的刚性、耦合、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建立PN结半导体器件在高功率微波 (HightPowerMicrowave)激励下瞬态响应的一维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极管功率耗散情况的分析和对微波信号响应截止频率的计算 ,从而对PN结半导体在高功率微波激励下的损伤机理进行研究 .计算表明 ,二极管功率耗散主要集中在源电压正半周峰值附近 ,器件的热击穿应发生在信号的正半周期内 ,10GHz应可视为该二极管对微波信号响应的截止频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和混合算法处理半导体器件所满足的刚性、耦合、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建立PN结半导体器件在高功率微波(Hight Power Microwave)激励下瞬态响应的一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极管功率耗散情况的分析和对微波信号响应截止频率的计算,从而对PN结半导体在高功率微波激励下的损伤机理进行研究,计算表明,二极管功率耗散主要集中在源电压正半周峰值附近,器件的热击穿应发生在信号的正半周期内,10GHz应可视为该二极管对微波信号响应的截止频率。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提取二极管等效模型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微波整流电路.文中首先根据软件自带HSMS-282C肖特基二极管的电路模型,设计、加工并测试了一款工作于2.45GHz的微波整流电路;然后根据测试结果优化了二极管等效模型的相关参数;最后用得到的等效模型替代二极管重新设计了整流电路.其中,为了减少焊接产生的寄生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了阻抗阶跃微带线来设计低通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文得到的二极管等效模型设计的微波整流电路,其仿真结果和测试数据可以良好地吻合.在输入功率为20dBm、负载为500Ω时,整流电路实现了73.4%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伴音调制器中的副载波电压对变容二极管的不利影响,并对一种新型的双管变容二极管伴音调制器进行了较深入的数学分析。本文还在伴音调制器的设计中引入线性补偿原理,从而引出新型的伴音调制器的设计方法。同时分析了提高伴音解调器的信噪比的主要方法,最后介绍了伴音系统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分离培养瘦素受体基因突变型(db/db)和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原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采用油红O染色和异丙醇萃取法分析不同分化时期细胞中脂质积累和成脂诱导率;免疫印迹检测PPARγ和脂联素蛋白水平。结果表明,db/db小鼠MSCs通过下调脂联素和PPARγ的表达抑制成脂分化过程;db/db小鼠和WT小鼠的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