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师专学生对“两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态度,对“两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认为学习“两课”是否“有用”的状况是“两课”教学应该摸清的问题。本文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提出加强和改善“两课”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全面改革教学环节,增强“两课”教学效果,是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抓住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改革,采取学习原理与阅读原、校内教育与“基地”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教师言传与以身作则相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两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两门必修课。中央多次发文强调“两课”是高校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从当前“两课”教育的实际来看,以下七个不正确的认识仍然是我们观念上的障碍,必须认真解决。1.“副课论”。认为“两课”相对专业课来说是副课,是补充,是软指标。因而在“两课”课程的安排管理上不很重视。如果不是考试上有要求,很多师生不会把它当一回事。“副课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学校对“两课”教育不重视,教学安…  相似文献   

4.
高校“两课”教学,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任,也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来,我们在冷静分析新时期政治理论课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教改进行了探索,取得一些初步成绩.一、积极探索与完善新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提高教改质量,关键在两课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革新,而革新的重点又在如何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于“两课”教学中,以使“两课”教学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一年多来,随着对“两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各教研室对学科教学大纲都进行了反反复复的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在教育向着以素质培养为中心的纵深推进中,高校“两课”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和问题,而提高“两课”教师素质则是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 一、“两课”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这个中心任务而展开,其中教书育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导方面,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其中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主要从事培养学生智能的工作。“两课”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德行,其直接任务和目的就是造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人。这种工作是通过马…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高职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对“两课”(数学基础课与地质专业课)教学融通进行了实践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两合”(整合数学与地质两课教师力量、联合开发地质专业数学应用案例)和“三通”(联通数学课与地质课教学内容、融通数学课与地质课教学方法、贯通数学课与地质课任务案例)的教学融通新方案.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融通方案可以顺利实现数学基础课与地质专业课两课教学的有效对接,提高两课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丰富内涵及其与高校“两课”的关系,作者提出在“两课”课程教学中应全面系统地引入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可持续发展观与“两课”教学内容的融合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理工科大学究竟采取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以什么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在长期的“两课”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在理工科大学进行“两课”教学的新模式,即理工科大学在“两课”教学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以思想观念引导为教学重点,努力实施“四个结合”(教学改革与课…  相似文献   

9.
在“两课”教学中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要处理好不同教育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教师先行提高素质,切实提高质量,是“两课”教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所在。在“两课”教学中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要处理好不同教育教学形式和方式之间的关系,把认真搞好课堂集中讲授,作为“两课”教育教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两课”教师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两课”教师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两课”教师肩负着特殊的任务;“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一、“两课”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逐步开设了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1980年,在开设政治理论课的同时,一些高等学校陆续开设了“形势任务”课和“思想修养”课,1982年10月,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针对高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创造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的角度入手,围绕高校德育创新问题,论述了高校德育在培养创造型人才中的三个主要功能,提出了从“两课”改革、德育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德育主体四方面创设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良好育人环境,实施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实效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部分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实效现状进行的调查,从社会环境、教师自身素质、“两课”教材、教学理念等角度分析了目前影响“两课”教学实效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95年9月,国家教委颁布《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若干意见》中提出,“两课”教学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基础》中贯彻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一、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  相似文献   

14.
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立足“双万计划”,注重“立德树人”,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课程平台,建设具有工科特色“知识、能力、素质”的药剂学课程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学生实践能力、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讨论,突显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与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一系列建设与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药剂学课程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热情,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从“两课”的迷茫现状入手,分析探索其症结所在,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实现“两课”教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兼任“两课”教师做法利弊互见。应建立德育教师和学生政治辅导员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强“两课”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固体物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从“心流”理论所倡导的教育观出发,提出将“心流”理论引入到固体物理课程教学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和研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心流”状态,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长、享受成长.通过“心流”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变成主动的探索知识,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证分析证实“心流”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范式发展—— “两课“案例教学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经典范式在教学本体论上是对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否认,在教学方法论上是对后者的全新发展,然而其理想化的设计及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与“两课”教学实际不相适应,因而将其移植至“两课”教学后便出现了“水土不服”,使“两课”教学工作者大感困惑。为此,其范式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明确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来调整和改革学校“两课”教育教学工作,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单点。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掌握邓小平理论这个当代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宏伟任务的“四有”人才。本文则是对高校落实邓小平理论课的问题思考。一、领导重视和统一落实思路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大学生是关系改革开放前途和二十一世纪国家面貌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要有战略眼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们现在培养的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是我们国…  相似文献   

20.
在大数据时代,“以授为主”的传统理论教学迎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需做出相应的改革.在分析现有教学局限性和总结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辅以近年来在普通地质学课程、相关课程以及毕业实习教学中的教学体会,提出从灵活的教学思维、科学的实习路线、虚拟实验室的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旨以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学效果证明了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以学生为主动参与者,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不断进行优化”的教学思维是教学改革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