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x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稻穗部性状的改良尤其是增加二次枝梗数更有助于实现水稻的大穗和高产。本研究以7-37作为二次枝梗数QTL定位的亲本材料,通过小穗广亲和品种02428与7-37杂交并自交获得02428/7-37F2,然后对该F2群体中随机选取的284个单株主茎穗的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二次枝梗数呈典型的正态分布,说明二次枝梗数受多基因控制,属数量性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利用从33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的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58对多态性引物对F2群体中的284个单株进行PCR扩增分析,再利用QTL Icimapping作图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7-37的二次枝梗数进行了QTL分析和作图,结果在4号染色体25.0~30.5 Mb区间内和6号染色体6.6~30.8Mb区间内分别定位出了二次枝梗数相关QTL位点,LOD值分别为5.73和2.56,贡献率分别为8.95%和4.38%,加性效应分别为-5.71和-3.85,显性效应分别为-2.83和-1.30。这些研究结果为下一步二次枝梗数QTL位点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系统选育法、人工诱变、回交法等途径,以云南已建立的自然条件、人工控温鉴定和反复鉴定选拔法相结合,培育出一批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NILs);揭示了系选NIL云粳9号与西南175、回交NIL与十和田、02428与极强耐冷品种、滇农S.1与优异种质之间耐冷基因的遗传规律;选育出一批强穗数型中间母本和优异核心种质聚合系;农林20/中腿的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主要分布在第1,3~8,10和第1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蚕豆重要数量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遗传规律,以云122和TF42为亲本构建F_2遗传群体,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_2代的株高、荚数、粒数、初荚节、茎粗、分枝数等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符合Model B-6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控制的等显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44.52%。荚数、粒数、初荚节3个性状均符合Model A-1遗传模型,为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8.53%、38.93%、70.56%,其中,初荚节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率。茎粗和分枝数未检测到主效基因,为微效多基因遗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蚕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显隐性关系,对进一步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进行挖掘、定位。  相似文献   

5.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灿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以及穗长与株高和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大多归因因于是性效应,而粒重与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之间  相似文献   

6.
籼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舢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以及穗长与株高和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大多归因于显性效应,而粒重与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之间,以及总粒数与实粒数之间还具有极显著的加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如果图G中任意s个点的导出子图至少含有t条边,则称图G为[s,t]-图. 设是2-连通[4,2]-图,C是G中满足|V(C)|<|V(G)|的任一圈,则或者G中有(|C|+1)-圈,或者G同构于K2,3,K1,1,3,F1,F2,F3,F4,F5之一.  相似文献   

8.
籼稻品种地谷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我国稻区的稻瘟病生理小种ZB13和ZB15对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的杂交F1,F2和B1F1群体进行接种鉴定,确认地谷对ZB13和ZB15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应用ZB13接种的(地谷×江南香糯)F2群体构建抗病池和感病池,通过RFLP和微卫星标记对两池DNA多态性的检测,发现两个可能与相应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一步用F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于第2染色体,暂定名为Pi-d(t).  相似文献   

9.
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等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系统选育法、人工诱变、回交法等途径,以云南已建立的自然条件、人工控温鉴定和反复鉴定选择法相结合,培育出一批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NILs);揭示了系选NIL云粳9号与西南175、回交NIL与十和田、02428与极强耐冷品种、滇农S-1与优异种质之间耐冷基因的遗传规律;选育出一批强穗数型中间母本和优异核心种质聚合系;农林20/冲腿的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0主要分布在第1,3-8,10和第1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小麦双列杂交试验资料进行统算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株高、穗长、主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六个性状基因作用方式属于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小穗数以加性遗传为主,单株穗数的遗传只有部分上位性效应。本文并对供试亲本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分布进行了讨论。该群体单株粒重最大潜力为20.576g/株,主穗粒数为63.07粒,单穗粒重为2.00g/穗。首次提了小麦各农艺性状适宜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遗传背景相同的籼粳中间型重组自交系(RIL)9个品系与5个籼、偏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的F1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以单株产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总粒数表现的优势较强,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的优势较弱;F1单株产量仅与父本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杂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F1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与父本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父本抽穗天数和千粒重却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杂种的抽穗天数、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的获得关键在于要协调好产量目标、亲本产量构成因素和其杂种优势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4种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3种不同处理时间处理田两优4号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及胚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有助于稻穗的伸长;植株高度升高;每穗实粒数与总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结实率下降。胚芽的长度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变短;穗长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穗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旱作对陆稻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陆稻在水作条件下生育期缩短,但灌浆时间经旱作延长1~8天,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穗粒数和产量明显高于旱作;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因品种略有高或低的差异;陆稻旱作时应增加播种量和提高移栽密度才能取得较好的产量;旱稻502、旱稻297和旱稻277适应于无充分水源保障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耐旱性鉴定的形态学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耐早性鉴定是选育耐早水稻品种的前提。以22个水稻、陆稻和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组合)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播抽历期(日数)、株高、单穗重、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苗期耐旱性鉴定中,采用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对苗期耐旱性进行评价,全生育期耐旱鉴定中,通过多重相关分析和产量结构分析,筛选出播抽历期(日数)、株高和单穗重3个与产量形成关系最密切因素的干旱胁迫指数,构成综合耐早指数,采用综合耐旱指数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全生育期耐旱性的指标,最后提出了苗期耐旱性鉴定和全生育期耐旱性鉴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2001-2010年四川省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是极为活跃和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稻瘟病病级;之后是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数和粒质量.因此,四川省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高产育种方向应是在保持现有全生育期的状态下,适当降低株高,在主攻结实率的同时,协调好穗数和粒质量,强化抗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和穗着粒数对各品质性状具有一定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其它农艺性状均对不同品质性状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穗实粒数对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长宽比正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结识率对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胶稠度、长宽比正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株高对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呈负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播始历期对垩白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对整精米率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外观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宽比与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垩白米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负相关,垩白度与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胶稠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沈农265等33个辽宁省主栽品种及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试材,研究穗部性状与茎叶性状关系的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穗数与多数穗部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每穗粒数与多数穗部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剑叶长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剑叶和倒2叶鞘长与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饱粒数、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倒1节间与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饱粒数、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倒3节间长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7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3个恢复系按NCII遗传设计配制91个杂交组合,对20个亲本的播抽历期、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穗长、单株日产量、着粒密度、株高、实粒数以及总粒数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T-武3A是综合评价最优的不育系,C4115是综合评价最优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