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植物油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将大豆油在水浴60℃下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月桂酸等16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50.62%),油酸(32.45%),棕榈酸(11.12%)和硬脂酸(4.82%).  相似文献   

2.
桑叶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永红 《广西科学》2004,11(2):116-117,120
用正己烷提取桑叶中的脂肪酸,经皂化、酯交换法处理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和鉴定脂肪酸的化学成分。结果是,共分离出24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9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3.18%。桑叶中脂肪酸的成分以棕榈酸(26.87%)、亚麻酸(22.99%)、亚油酸(13.40%)、硬脂酸(6.99%)、油酸(3.17%)、花生酸(3.43%)、棕榈油酸(3.05%)、山萮酸(2.93%)、蜡酸(1.63%)等为主。  相似文献   

3.
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剂热抽提蛇油脂肪和KOH/甲醇酯交换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2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等.蛇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3%以上.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油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氢氧化钾-甲醇酯交换法甲酯化处理油样,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广西三江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6种成分,分别为肉豆蔻酸,十六碳烯(9C)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 硬脂酸,其中油酸含量为82.35%。  相似文献   

5.
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性状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地油茶茶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单株间变异主要可分为3类: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棕榈酸,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在产地间差异不显著,硬脂酸和油酸在产地间差异显著,棕榈酸在产地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厦门及周边地区产10种食用菌的脂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厦门及周边地区产的黑木耳、鲍鱼菇、平菇、香菇、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金针菇、蘑菇和姬松茸(子实体和菌丝体)的10种食用菌样品中的脂肪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了样品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食用菌的粗脂肪含量在1%-5%之间,其中姬松茸子实体最高(约5.4%),最低者为黑木耳(约0.7%).脂类中共有10种脂肪酸组成得到了确认,但在含量及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又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为主要脂肪酸,其余的则明显较少.这些为从不同角度探讨对上述食用菌的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汉中四种干果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提取仪提取葵花籽、花生、核桃、华山松籽四种果实中的粗脂肪,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在四种干果中,核桃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74.3%。四种干果样品中共识别出11种脂肪酸,主要有四种: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含量较高,分别是20.1%,49.0%;39.3%,36.2%;17.3%,64.8%;22.0%,47.5%。花生中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樵油酸相对含量是39.3%、11.0%、3.2%和1.3%,高于其它三种干果,特别是棕榈酸、山嵛酸和樵油酸。核桃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是64.8%和8.5%,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干果。另外,核桃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在四种干果中最高,为90.8%。通过本实验可了解四种干果中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特别是其中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四种干果深入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印楝油进行皂化得到了印楝油的总脂肪酸,将总脂肪酸甲酯化得到总脂肪酸甲酯,用GC-MS联用仪测定其中所含高级脂肪酸.结果表明印楝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十种高级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实验中选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作为甲酯化试剂对样品进行处理,再用正己烷提取,通过气相色谱仪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离和鉴定。总共分离出15种脂肪酸,结果表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主;只有胡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含量为31.7%,其他四种植物油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高于75%;而菜籽油中的油酸相对含量最高,大豆油中的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五种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用色谱—同位素质谱仪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两种高等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ies)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中的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和油酸乙酯含量进行分析,讨论环境因素对植物脂肪酸脂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中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硬脂酸乙酯/油酸乙酯有降低的趋势,而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则有所增高。植物中上述脂肪酸酯的含量比可能是反映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变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平卧菊三七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平卧菊三七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十四酸、棕榈油酸、软脂酸、十七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二十酸、二十二酸、二十四酸、二十六酸和二十八酸共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68.89%,表明平卧菊三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药材.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菜籽油中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KOH-CH3OH脂交换法快速甲酯化处理油样,以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本地市售菜油中脂肪酸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7种组分。其中以芥酸、亚油酸、油酸、花生烯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脊酸为主。芥酸含量高达34%,表明所检菜油属高芥酸菜籽油。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产自贵州、湖南和江西10种油茶籽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为油茶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样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仁含油率为26.79%±0.16%~54.98%±0.76%,其中,浙江红花(ZHH)油茶籽仁含油率最高,贵州松桃正大(岑软)油茶(GCR)最低;油茶籽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其中,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82%±0.26%~84.13%±0.14%,引进品种(HYZ)油茶的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含量为4.62%±0.29%~16.2%±0.23%,GCR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最高;10种油茶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8.29%±0.04%~13.92%±0.26%;硬脂酸含量为1.38%±0.02%~2.80%±0.10%。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呈负相关,二者之和介于84.67%±0.19%~89.28%±0.04%。这些结果为油茶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用醚提取华南参环毛蚓中的脂肪酸甘渍酯,然后KOH-甲醇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研究其脂肪酸组成,从昕蚓及体腔液中均检出葵酸,月桂酸,十三酸,10-甲基十二酸,豆蔻酸,十五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等10种脂肪酸和2,6-二异丁基-甲基苯酚。  相似文献   

15.
5种乌桕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分析5个不同产地乌桕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癸二烯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单烯酸(油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其中,大悟013、022样品不仅二十碳链以下直链脂肪酸含量高(烷酸含量分别高达80.52%和79.59%),且不含三烯酸类脂肪酸,说明这两个产地品种较合适用于生物柴油开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橄榄油质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报导了1977、1978年对昆明、重庆、城固、南京等地43个橄榄油样研究的结果。 1.研究表明我国各地所产橄榄油其理化特性与国际橄榄油协会通过的标准方案基本相符,比重在其所指明的范围之内,折光指数和皂化值略高,酸值和碘值较低。 2.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国产橄榄油在脂肪酸组成上脂肪酸的种类与国际标准没有不同,但所占的比例略有变化。我国橄榄油中饱和脂肪酸较国际标准为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种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亚油酸均有上升的趋势,而油酸则下降。另外,在品种间脂肪酸组成也有变化,这种变化趋势常常是棕榈酸含量的增高伴随着油酸含量的降低和亚油酸含量的升高。 3.不同地区所产的橄榄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我们分析的结果,发现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果实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气温有密切关系,即气温愈高,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愈高,而油酸含量则愈低。  相似文献   

17.
固体超强酸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文章研究了玫瑰茄油在固体超强酸催化下合成高级脂肪酸脂.再采用GC—MS对其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玫瑰茄油中各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18%;硬脂酸30%;油酸38%;亚油酸14%。  相似文献   

18.
海南蓖麻籽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乙醚萃取蓖麻籽油,油脂皂化后的脂肪酸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主要脂肪酸为蓖麻油酸66.03%、油酸8.54%、棕榈酸7.77%和亚油酸6.64%.结果表明,蓖麻籽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8.5%,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青海境内楸子种子的油含量、理化常数、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测植物籽油中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为93.45%,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0.83%.  相似文献   

20.
槐花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超声波法提取槐花脂肪酸,经过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共检出13种脂肪酸成分,并对其成分进行了鉴定,分别为亚油酸(4.751%),α-亚麻酸(3.840%),二十三酸(3.441%),二十五酸(3.378%),棕榈酸(3.015%),木焦油(2.803%),二十二酸(2.094%),花生酸(1.308%),硬脂酸(0.936%),二十一酸(0.930%),二十碳烯酸(0.204%),十四酸(0.057%),十五酸(0.0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