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桐籽饼粕粗蛋白降解菌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连续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将自然发酵的桐桐饼中的细茵进行筛选与诱变育种.得到三株能高效降解桐籽饼粕粗蛋白的细茼DBPTF1',DBPTF2'和DBPTF6',经过鉴定分别为地表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白色短小杆菌C. albidum,肉葡萄球菌S.carnosus.  相似文献   

2.
以所筛选的硅酸盐细菌RM 0 1菌株为材料 ,对所需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 .在选择的适宜培养基中 (TR复合培养基 ) ,对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及摇瓶装液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 .结果表明 ,在pH为 7、温度 36℃、转速 2 2 0r/min、装液量 5 0mL时 ;硅酸盐细菌菌量可达 10 .6× 10 8个 /mL  相似文献   

3.
对微生物学实验“产生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培养和选育”进行了教学改革,改变了以往的内容安排以及考核方式,并将该实验综合为一个统一的实验模块.模块是由8个紧密相连的实验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实验模块,其每个实验的具体内容分别为: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茵,产蛋白酶茵株的筛选、纯化及保藏,产蛋白酶茵的革兰氏染色及镜检,产蛋白酶茵的PCR鉴定,16SrDNA序列的比对及其分析,产蛋白酶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产蛋白酶茵的培养优化实验以及其诱变选育.  相似文献   

4.
用无氮培养基从淮北地区某花圃中采集来的土壤中筛选出7株芽孢杆菌,对其进行菌落、菌体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确认为硅酸盐细菌;并采用摇瓶试验对7株硅酸盐细菌的土壤解钾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株菌株中S1、S2、S5、S6、S7为革兰氏阴性,其余为革兰氏阳性;所有菌体均为杆状,其中S1、S4、S6、S7为短杆状,其余为长杆状;S1、S2、S5、S6产圆形芽孢,其余菌株产椭圆形芽孢.摇瓶试验表明:S2和S7的解钾能力较强,土壤速效K比接灭活菌对照分别增加69.08%和60.78%.S2、S7菌株的解钾机理及其在土壤中的定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太子参土壤固氮菌与解钾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shby培养基和亚历山大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固氮菌和解钾菌,并选取固氮菌和解钾菌进行固氮、解钾作用研究,以为太子参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菌源.结果表明: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获得太子参自生固氮菌34株,解钾菌26株.选取固氮菌和解钾菌各5株,分别测定其固氮效能和解钾能力,其中以自生固氮菌ATS-2-5的固氮效能最高,达21.51mg/g;解钾能力最好的菌株为KTS-2-4,液体培养7d后水溶性钾含量为7.42mg/L.菌株培养特征、菌体形态观察、菌株生理生化反应测试并结合16SrDNA分析鉴定,将菌株ATS-2-5和KTS-2-4归属为同一个种,即栗树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astaneae).这是首次报道该菌株具有固氮、解钾作用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6.
土钵培养法筛选硅酸盐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种硅酸盐细菌菌株用土钵培养法进行筛选,分别在培养30、60、90、180d用火焰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钾离子含量;在所有研究的30种菌株中,菌株新6在土钵培养60d后检测出最高的土壤有效钾净增率22.1%;菌株F1具有最高的总土壤有效钾净增率20%;对土壤总有效钾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14种菌株具有显著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株磷矿粉分解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磷矿土壤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磷矿的细菌,并鉴定它的菌属.采用连续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将磷矿表层土壤中的细菌进行筛选,参照常用细菌鉴定手册对所选菌种进行鉴定.经过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cohn的枯草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8.
以257份水稻种质为材料,通过水培实验比较它们对低钾耐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K+浓度处理下,供试水稻种质在低钾耐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根长、株高、地上与地下部分干质量等4个性状相关指数及由其均值组成的综合指数,作为苗期筛选耐低钾品种的标准,从中筛选出8个耐低钾品种.  相似文献   

9.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成功筛选出10株解钾细菌,并选择其中四种透明圈明显且生长量较大的菌种进行了解钾活性测定,其中解钾细菌GJ07的发酵液中K~+离子质量浓度高出空白对照组54.5%.对GJ07进行16S rDNA的鉴定,确定其为巨大芽孢杆菌.采用批量发酵培养,通过改变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pH值、装液量等研究了解钾细菌GJ07生长的优化控制条件.结果表明蔗糖和蛋白胨为GJ07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碳氮质量比为10: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最适宜初始pH值为7.00,最佳装液量为25 mL.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复合生物肥料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宝恩  王继雯  甄静  慕琦  周伏忠 《河南科学》2010,28(12):1557-1560
针对生物肥料的增产效果和应用前景,分别筛选得到了固氮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N 9)、解磷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 3)、解钾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K 2),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比.发酵液用草炭吸附后,复配含氮、磷、钾养分的化学肥料,通过转鼓造粒成型技术制成颗粒状生物肥料,芽孢形成率高,活菌数量足.田间实验表明,该肥料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一种无约束优化的非单调拟牛顿信赖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信赖域算法, 使子问题产生的试探步 dk始终保持在信赖域中, 在每次迭代过程中, 试探步dk均能得到校正, 当试探步不被接受时, 采用非单调线搜索技术, 无需重解子问题. 在适当的条件下, 证明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12.
简默  吴群英  彭先豪 《广西科学》2010,17(3):200-201,205
将已有的ρ-混合序列部分和的几乎处处中心极限定理权重由dk=1/k推广到dk=logαk/k(α≥-1),得到优化权重下部分和的几乎处处中心极限定理.  相似文献   

13.
PK菌肥的菌种筛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本地土壤中筛选出二株具有解磷,解钾能力强的菌种,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它们可将壤中及化肥中不溶解的磷,钾养分,且对碱性环境和本地土壤有较高的适应性。用此菌种制备成PK菌肥,对早春结球甘兰(Brassica pekinensis)生长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此菌肥与二铵和空白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增加8.66%和15.54%,产值提高35.48%和46.67%。  相似文献   

14.
 针对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壤亏钾现象,将石英、钾长石和伊利石3 种黏土矿物按不同比例混合,并以此作为供试基质,研究在不同控水条件下,硅酸盐细菌C6X 菌株接种量对不同基质释钾效果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条件使硅酸盐细菌C6X 菌株能够充分发挥释钾效应,从而使塌陷地土壤亏钾现象得到改善,以便进一步对当地土壤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硅酸盐细菌能增加基质速效钾含量;接种量变化影响基质的释钾效果,不同配比基质最佳接菌量均为10%;4 种配比基质的最佳含水量随着黏土矿物黏性的增强而依次降低,分别为对应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20%、100%、70%和55%;石英:钾长石:伊利石质量配比为1:1:3 时,硅酸盐细菌C6X 菌株对其释钾效果最优,可达1.44%。因此,土壤在含水量为55%时接种10%的硅酸盐细菌其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硝化细菌的硝化性能及种属类别,研究了高铁酸盐与高锰酸盐预氧化对后续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硝化细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氧化作用并没有改变后续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硝化细菌的种属类别,但可通过提高硝化细菌的硝化性能,改善生物活性炭工艺的除氮效能.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锰酸钾指数、总氮、总磷、浮游藻类生物量及优势种多样性5个参数值,对光合细菌在治理晋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认为,按体积比,光合细菌比例为拟处理水量的1%时,对水体的净化效率最好,处理后水体中高锰酸钾指数、总氮和总磷的降低比率为17%、76%和30%,而在此投加比例下,光合细菌对水体中浮游藻类生物量和蓝藻(颤藻)、绿藻(栅藻)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说明光合细菌在修复藻型富营养化水体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证明在梯度相关的条件下,一般的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算法的收敛性定理在θ<-▽f(xk),dk>无需满足其它任何条件的前提下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8.
硅酸盐细菌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酸盐细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种特殊的芽胞杆菌 ,可产生十分丰富的胞外多糖 ,目前人们正利用它制成细菌肥料 ,以便从土壤矿物中释放出可溶性钾、磷和硅等元素 ,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在冶金工业上 ,硅酸盐细菌主要被应用于细菌淋滤和改进某些矿物材料的特性等方面 ,实践表明 ,该类细菌对低品位矿物的开发以及回收利用某些有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报道了有关这一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作者特别强调采用矿物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诸如细菌与矿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Starch is easy to breed bacteria,which affects its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in medical dressings.In this research,antibacterial starch was prepared by physical blending method with glycid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GTA)and potassium sorbate as antibacterial agents.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GTA,potassium sorbate,GTA-starch and potassium sorbate-starch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growth of bacteria in starch system.Results showed that GTA had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and the bacteriostasis rate of 0.05 g/mL GTA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was 96.55%.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starch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mass fraction of potassium sorbate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of mass fraction of GTA.GTA-starch with30%GTA showed the best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the bacteriostasis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E.coli)and S.aureus were 26.48%and20.26%,respectively;50%potassium sorbate in potassium sorbatestarch showed the best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the bacteriostasis rate of E.coli and S.aureus were 67.68%and 74.75%,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