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冬瓜汁中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通过改变发酵温度、菌种添加量以及口味的调配优化,以期得到满足消费者口味的新型冬瓜汁乳酸菌饮料。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pH值、氨态氮、总酸、还原糖、乳酸菌数进行测定和对比,结合感官评定得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 33 ℃、接种量1.0%、发酵时间2 &调配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白砂糖1.0%、柠檬酸 0.025%、不加盐时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红枣汁和凝固型酸奶为主要原料 ,枣汁先与牛乳混合发酵后 ,再稀释调配成乳酸菌饮料 ,加工中选择适当的稳定剂使饮料中的乳蛋白粒子均匀分散 ,防止凝集沉淀  相似文献   

3.
以红枣汁和凝固型酸奶为主要原料,枣汁先与牛乳混合发酵后,再稀释调配成乳酸菌饮料,加工中选择适当的稳定剂使饮料中的乳蛋白粒子均匀分散,防止凝集沉淀.  相似文献   

4.
选取市场中不同品牌不同品种的含乳饮料,对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含乳饮料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其蛋白质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包装标示;乳酸菌饮料的总酸度明显高于配制奶和乳酸菌乳饮料;有效酸度中,乳酸菌乳饮料最高,配制奶其次,乳酸菌饮料相对最低;发酵奶糖度高于配制奶的糖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更高;离心沉淀率则体现含乳饮料的稳定性,3种饮料对比,乳酸菌饮料离心沉淀率最高,说明其最不稳定,很容易产生浑浊或沉淀,保存要求就会更高。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的检测主要表现饮品的卫生程度,检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为阴性,菌落总数未检出,即检测说明含乳饮料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卫生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发酵乳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乳酸菌发酵乳的营养成份、生理功能及其机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比较了乳酸菌种(类)型及其产物特点、生理功能方面的实验过程,为更好地开发发酵乳、乳酸菌饮料作为保健食品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以果汁和红茶浸出液的混合物为原料,采用多菌种乳酸菌和酵母茵对果茶汁进行乳酸和乙醇发醇,生产无醇饮料;并探讨了菌种的选择,多菌种的组成,比例和发酵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芥菜为原料,开发出独特的加入优质乳酸菌种进行芥菜生产发酵的新工艺。确定4株乳酸菌的最佳天然载体为洋白菜汁。经过正交试验研究乳酸菌株接入洋白菜汁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 H值为6.5、发酵温度为36℃、加糖量为2%。该技术适用于腌制芥菜等蔬菜的研制开发,实现了该类传统产品的安全化、规范化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对酸乳饮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除两种发酵剂乳酸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以外,其中酵母主要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细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霉菌主要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在酸乳饮料腐败变质过程中,其中的微生物数量、酸碱度及含糖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胡柚汁经过乳酸菌发酵后,可以有效降低其苦味。探讨了胡柚汁乳酸菌发酵脱苦工艺,结果发现热处理温度为90℃,处理时间为5min,发酵初始pH值约为5.0,发酵温度为32℃,发酵中止时间为48h,复合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琼脂比例为1∶1)的加入量为0.40%较好。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得到橙黄色的胡柚汁产品,具有发酵胡柚汁的清香,口感细腻,苦感和酸味适中。  相似文献   

10.
根据营养学原理和乳酸菌发酵工艺对以土豆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牛乳(或乳粉)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配方及加工工艺研制的酸奶营养价值高,口感良好、价格低廉,是优质的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家之一,中国的水果蔬菜资源非常丰富,但其鲜销状况却不容乐观。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接受益生乳酸菌发酵技术开发的新型发酵果蔬饮料,这主导了果蔬饮料发展的方向。研究评价了不同种属乳酸菌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得到5株能较好适应人体胃肠环境的菌株,并应用于复合果蔬汁的快速发酵。通过感官评定,确定了混合果蔬汁的优化比例。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进行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实验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发酵产物的pH值均有大幅下降,酸度增加;发酵果蔬汁储藏第1周出现酸的转化;混合菌株发酵产品的酸度几乎是单一菌株发酵产品的2倍,酸的转化发生在冷藏第2周。  相似文献   

12.
为葡萄全汁乳酸发酵饮料研制提供优良菌株资源.以"桂葡1号"葡萄果汁为原料,以耐酸性及风味评价为指标,筛选葡萄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菌株,研究优选菌的单菌及复配发酵对果汁风味物质的影响.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能耐受pH值3.0高酸,其发酵香与葡萄果香协调;两菌复配生长是共生型,其发酵风味比单菌更饱满丰富;乳酸发酵增加了葡萄果汁酸、酮、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了酚类和有机酸的成分数量.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是葡萄果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其复配发酵能赋予葡萄果汁更丰富的发酵风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利用SYTO?24与PI双染色对发酵乳制品即发酵乳饮料和发酵乳中的乳酸菌进行快速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用现行国标中推荐的平板计数法检测得到的结果相比较,两者对发酵乳饮料和发酵乳中乳酸菌的计数结果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 9014;和0. 9653,都符合较好.而且FCM稳定性更好,活性细菌的变异率为3. 46%,非活性细菌的变异率为3. 56%;检测速度更快,单样品检测时间不超过10 min;灵敏度更高(10~3AFU·mL~(-1)) FCM在需要快速放行的液体产品检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铁棍山药、葡萄、番茄、胡萝卜、苹果、蜂蜜为原料,优化出由50%山药浆、10%葡萄汁、20%番茄汁、10%胡萝卜汁和10%苹果汁组成的原浆,用植物乳杆菌CZ、植物乳杆菌CA、植物乳杆菌CB按照1∶1∶1比例制成的发酵剂,按照原浆78%、蜂蜜3%、蔗糖13%和发酵剂6%的比例配制混合,32℃发酵8h,获得功能型乳酸菌发酵山药果蔬饮料.其蛋白质、脂肪、还原性糖、钠和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及pH值依次为0.004kg·L~(-1)、0.0121kg·L~(-1)、0.080kg·L~(-1)、0.000 182kg·L~(-1)、0.000 102kg·L~(-1)和4.0±0.2.  相似文献   

15.
用市售酸奶在加有海带汁的分离培养基上分离筛选到13株乳酸菌株,并进行生理生化验证实验,经海带汁牛乳驯化培养发酵试验,确定两株产乳酸较高的LD_5(保加利亚乳杆菌)和S_(KO)(嗜热链球菌)为本研究试验菌,通过正交设计和感官评定最后得到15%的海带汁、6.5%糖、10%奶粉发酵配方的优良无腥味海藻凝固奶。  相似文献   

16.
以红枣为原料,对乳酸菌发酵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将其初步应用于米酒生产,测定了米酒产品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枣汁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2%,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4 h。添加8%的发酵红枣汁于米酒中,产品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Vc含量增高。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米酒色泽浅红,味甜醇厚,酒体协调,有红枣特有的醇香。  相似文献   

17.
以金樱子果为主要原料,研制乳酸饮料.运用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乳酸发酵菌剂接种量为2%,加糖量为7%,牛奶添加量为15%,发酵时间为30h.所得产品口感良好、性质稳定,是一种营养保健的大众饮品.  相似文献   

18.
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乳酸发酵饮料的糖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玉米粉乳酸发酵饮料中的糖含量 ,以 Hypersil-NH2 为分析柱 ,乙腈 -水为流动相 ,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 ,可以将饮料中果糖、葡萄糖、乳糖和多种低聚麦芽糖较好地分离 ,并测定其各自的含量 ,所得结果良好 ,变异系数为 0 .81%~ 2 .5 %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6~ 0 .9999,回收率为 97.0 %~ 98.5 %。  相似文献   

19.
以龙眼果肉乳酸菌发酵液为主要基料,以稳定性和感官评价两个指标加权得到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的较佳原辅料和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综合得分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糖酸比、果胶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研究确定主要原辅料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3.00%,复合酸添加量0.15%;复合稳定剂配方为果胶添加量0.04%,海藻酸钠添加量0.30%,黄原胶添加量0.02%。在该配方下饮料的离心沉淀率为7.36%,感官评分为89.3,综合得分为98.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