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家庭婚姻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也是农民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夫妻关系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城市生活方式和各种理念的输入必将打破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造就的农村家庭婚姻的同质性格局.探讨失地农民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其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婚姻生活的变化以及对传统的家庭模式的影响,对于积极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推进社会历史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保障及其功能再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江平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47-48,68
家庭承包制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由集体保障转化为以土地为桉心的家庭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地保障功能不仅没有强化,反而在不断弱化。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十分不健全的条件下,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升土地功能。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要举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日益变化,养老重新成为家庭的责任。因此,必须按照现行的政策和条件.不断探索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拯 《孝感学院学报》2013,33(1):121-12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迈进,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挑战,表现为经济上供养不够、生活上照料不周、精神上慰藉缺失。其主要原因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弱化了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二是农村经济的脆弱消减了家庭养老的功能,三是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冲击着家庭养老的模式,四是城市化的加快淡漠了家庭养老的精神慰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与现代化存在问题的回应与反思,用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对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汕头市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安全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着经济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抚养子孙负担重、赡养问题突出,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缺乏精神慰藉,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等问题,经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关爱农村留守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发动社会力量,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家庭应该重视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常回家看看,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呼吁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和家庭共同来关心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仅仅作为一个栖息场所,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观点、文化意识及生活情趣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设计出功能合理,经济适用,安全舒适的商品化小康住宅。结合近几年的设计经验,本文就小康住宅设计思路进行初步探讨。1起居室含客厅和餐厅起居室不但是家庭成员饮食起居和家庭团聚的中心,也是接待亲友,宴请宾客和进行社交活动、文化娱乐的场所,因此小康家庭的起居室必须符合下列功能要求:1.1大开间、大进深客厅要满足人们排放家具、电视、音响、艺术品柜,在可视范围内悬挂壁画、挂毯或布置生活小品;因此客厅开间最好大于4m,面积宜大于30m2。1.2完整的静态小区现代家庭的客厅必须具备静态空间的功能才能满足客人就座、社交交谈的需要。因此客厅要设计成有三面墙体,无穿套,无干扰的完整空间小区。1.3宽敞明亮,直接采光客厅的功能位于住宅的首要地位,因此要设计在最好的位置,应在阳面,直接采光,配以开放式大阳台达到宽敞明亮的目的。有些住宅将客厅设计成暗厅或通过厨房间接采光是不可取的。开放式阳台可用大玻璃窗进行封闭以增加客厅进深,增大空间;也可用全玻落地推拉窗进行...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科技资讯》2006,(17):229-229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农业经营风险增加、家庭的小型化、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村传统的依赖土地和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大幅弱化。本文在对我国农村现实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当前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制度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胡传双  於荣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2):116-118
通过对安徽省霍山县、金寨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调研发现,目前寄宿制小学存在着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住宿条件差、营养状况不良、课余生活单调、学习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寄宿制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另外,学校无专门后勤管理人员、教师工作量大。对此,需要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学生管理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娱乐活动并多途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另外需加大贫困生的经济补助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压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了解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压力现状,探究分析其形成原因,对以后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该调查范围是城市与农村的中小学教师,采用问卷式,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教师承受着中等程度或重度的压力;同时,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压力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大,其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由“家庭至上”转变为“以人为本”。在现代家庭中,人们可以更多地享受平等、自主权力和个性自由,更多享受爱情、亲情的滋润,这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应防止过分强调个人需求与自由,放弃家庭责任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0,(2):12-12
台湾农会以专业农民为主要会员,兼具农政、农事、农推三大功能,为农业谋改良、谋福利,为农村谋繁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杨团研究员最近的研究,将台湾农会的基本经验总结为六条。一、农会掌握在农民手中;二、权能区分、权责分明的治理结构;三、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内部互补;四、完善的推广教育体系;五、农会与政府形成社会治理伙伴关系;六、大农委体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在分析农村老年人的有关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随着农村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在农村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日益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进而阐明:在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妥善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给农村老人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  相似文献   

13.
胡士斌 《科技信息》2009,(24):102-10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激活了农村经济,但随着人民公社化退出历史舞台农村集体经济也被削落了。国家政策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不断扩大,造成农村经济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中国农民基本没有享受国民待遇。中国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大多数为家庭养老,而“自我养老”又占有较大的比重;本文采用田野记实的方法来反映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侧面,以期对新农村建设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边境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其家庭生活模式发生改变,导致家庭生活残缺不全、家庭功能几近丧失,出现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育儿养老缺失、家庭差距扩大、社会分化加剧、安全维护乏力、社会稳定压力增大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设立专业机构、加强教育培训、完善配套服务、丰富建设资源等多种途径来有效改进边境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家庭的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15.
通常以为,中国传统农村经济以农为主,工商业的重要性远不如农业。依据考察资料,详细探讨了近代浙江泰顺县的经济结构,以为在这种山多地少的山区,大部分的家庭主要依赖农业以外的经营活动,即使农民也不例外。并分析了这种经济结构对该县的城镇分布和古廊桥、古民居、古道修建的影响,指出泰顺是一个既无巨富、也少赤贫的山林世界,特点是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拥有一点耕地和山园,可以获得维系生活所需的最低程度的粮食;由于山区资源丰富和靠近沿海发达地区,人们又能够通过多种经营而有少许积蓄,可以将之用于家庭建房,并为修建桥梁、道路以及宗祠等公共建筑而适当捐资。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转移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变化的核心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的调查数据,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即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人数、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收入、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收入占比均显著提升了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而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人数占比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扩大对农村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职业教育;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劳动力资源转化也需要职业教育。而长期以来家庭作为职教投资主体的模式却限制了农村职教的发展。为此,必须设计真正兼顾农民利益的免费中职教育机制,并尽快向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和靠自身的积累养老已成为必须。因此,要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工作目前还存在认识不足、宣传不够、立法滞后等问题,当前应:(1)维护家庭养老功能;(2)大力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3)办好老人公寓、托老所和福利院、敬老院。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由国家和社会承担,以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其制度健全程度和覆盖面的大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正比关系。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广泛性、强制性、立法性和受益约束性的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1)分配功能,直接筹集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2)社会稳定功能,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安全网”和“减震器”;3)经济调节功能,对经济运行中的总量、结构和利益关系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引起农村家庭承载的生产、教育和赡养功能弱化,形成的留守家庭问题,已危及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问题作为政府和社会、劳动力流入地城市和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共同构建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