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
印楝1年生苗木生长节律与数量分级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年生印楝实生苗木群体的动态研究,建立了苗木的年生长模型、连日生长量模型和日平均生长量模型,并据此模型将印楝苗木生长节律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10月中旬至下旬)、生长初期(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速生期(4月下旬至9月下旬)和生长后期(10月上旬至下旬);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地径的函数模型关系表明,苗木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全株干重)与苗高、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全株干重占全株鲜重的38.8%,地上部分干重占全株鲜重的26.8%,占全株干重的69.1%;同时,以苗高、地径为参考指标,对9个月生的印楝造林苗木进行了数量分级标准划分,并运用该分级标准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将印楝造林苗木从数量指标上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是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其中仅Ⅰ级与Ⅱ级可以用作造林合格苗木.  相似文献   

3.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5.
枇杷舟蛾是批杷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莆田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在8月出现,世代历期平均62.6天;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世代历期平均65.1天;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世代历期平均209.8天.卵期1~3天;幼虫5龄,历期22~45天;越冬代蛹期141~170天;每雌可产卵105~287粒;成虫寿命3~15天.  相似文献   

6.
竹锈褐斑病由螨类为害引起,笔者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危害3个属共12种竹种,病害的发生与竹林地被物、竹种生长状况、竹种和竹林环境状况有密切关系。7月上中旬发病达到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螨类种群数量下降;8至9月气温仍然较高,同时降雨量减少,虫口数量有所回升。螨类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  相似文献   

7.
欧李基生枝生长势显著强于一级枝,45cm以下株高有利于保持植株的旺盛生长,枝位低新梢生长量较大,枝位高枝条密度较大,枝条具有较高的萌芽率和成枝力。新梢生长呈连续状态,8月上、中旬基本停止生长。单叶面积增长呈一次高峰,并持续15d左右。总叶面积增长呈现“单S型”曲线。果实生长呈“双S”曲线,果实生育期一般在80~100d左右。欧李枝条在冬春有抽条现象。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沙棘平茬萌蘖出生、生长的研究仅有个别报道,且未能将萌蘖特征与种群结构联系起来.该研究在分析中国沙棘平茬萌蘖出生、生长动态的同时,将平茬萌蘖效果与种群稳定性维持联系起来,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平茬促萌的意义.结果表明:未平茬母株没有萌蘖出生,而平茬处理的萌蘖植株达6.0~25.0;平茬萌蘖植株的树高生长量上限介于28.3~63.0 cm之间,而未平茬母株的新梢生长量上限仅为7.5 cm;未平茬种群结构为稳定型或衰退型,而平茬萌蘖种群结构为增长型.此外,未平茬母株新梢生长只有1次高峰,在6—7月份;平茬萌蘖植株的树高生长有2次高峰,分别在5—6月份、9月份.由此表明,平茬不仅可以促进萌蘖,而且能够加速萌蘖生长、提高种群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在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松突圆蚧在松林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可知:松突圆蚧于9~10月从秋梢向春梢扩散,9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为扩散高峰期;于3~5月从春梢向秋梢扩散,5月上旬和下旬是扩散高峰期。9~12月期间,旧梢上松突圆蚧虫口总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新梢上虫口总数则快速增长;自新梢有虫为害始,约经过105 d,种群数量达到旧梢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柠条对外界的扰动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地上组织破坏后,从根颈或剩余枝条产生大量的萌蘖枝.本文对柠条刈割处理分6种:对照(CK),去除主枝长度的30%,60%,去除主枝分枝数的25%,50%,100%.刈割处理植株当年生枝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100%RSN处理没有开花结果,其他处理植株籽粒生物量、果荚生物量和所有刈割处理叶生物量高于对照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籽粒氮质量分数、果荚氮质量分数、一年生枝氮质量分数与对照相似,但生长后期叶片氮质量分数高于对照.除100%RSN处理外,刈割处理植株在座果期根系氮质量分数低于对照,表明植物将大量的根系储存的氮供应地上组织生长.在果实采收期刈割植株根系氮质量分数迅速增加,可能是根系固氮能力或吸收能力增强的结果.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刈割植株向地上组织氮的输出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铅胁迫对不同水分生境条件下芦苇的不同克隆繁殖构件数量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从芽库和子株角度,采用盆栽实验模拟芦苇的水层和干旱生境,设置五个梯度的铅胁迫浓度处理(0、500、1500、3000和4500mg·kg~(-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蘖节芽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前期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而在处理中期和后期却均显著增加,在干旱生境中处理前、中、后期铅胁迫对分蘖节芽数无显著影响.根茎节芽、根茎顶芽和总芽数无论是在水层生境还是在干旱生境,均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分蘖节子株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前期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而在处理中期和后期却无显著变化,在干旱生境中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根茎节子株不存在,根茎顶子株无论是在水层生境还是在干旱生境,均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总子株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中期显著减少,处理后期无显著变化,在干旱生境中处理中期和后期均显著减少,并且总芽数+总子株数在胁迫前期和中期随铅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减少.说明不同类型芽具有不同的抵御铅胁迫的策略,分蘖节芽采取了耐性策略而不受影响甚至增加,其他类型的芽采取了逃避策略数量减少;水生生境的芦苇具有逐步适应铅胁迫的能力,并出现了补偿生长效应,而干旱生境进一步加剧了铅胁迫的作用,铅胁迫和干旱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揭示毛竹竹秆秆柄形态学与解剖学特征。方法 利用形态统计学、滑走切片与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秆柄形态与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毛竹成熟笋秆柄长约3.22 cm, 基部、中部与上部直径分别约为1.2、1.4与1.9 cm,平均具有约14个芽鳞片。解剖学分析显示,毛竹秆柄为实心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分布有表皮、下皮、皮层、维管组织与基本组织。其中,下皮约7层细胞,皮层约25层细胞,秆柄横切面维管束分布数量约672个。毛竹竹秆秆柄维管束从形态上可分为6种类型,以仅具有单个后生导管的纤维帽闭合式维管束为主,其形态显著不同于毛竹竹秆与竹鞭节间典型的开放式维管束。同时薄壁细胞纵向排列不规则,且无明显的长、短细胞之分。纵切显示,秆柄木质化程度、维管束密度均为底部最高,中部次之,上部最低。对不同初生增粗生长期笋芽秆柄形态与解剖学观察发现,发育后期笋芽秆柄芽鳞片数、长度与直径均与成熟笋秆柄接近;同时发育前期笋芽秆柄已具有与成熟笋秆柄相同的芽鳞片数;但秆柄长度变化从小到大依次为发育前期笋芽<发育中期笋芽<发育后期笋芽。结论 毛竹竹秆秆柄解剖学结构显著不同于竹秆;秆柄基本结构在笋芽的发育前期已分化完成;发育前期至发育后期笋芽秆柄具有一个明显的伸长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选取经资源调查及品质分析后获得的优良植株的顶芽和腋芽为材料,诱导腋芽的萌发和不定芽增殖生根.结果表明:从3月下旬到5月上旬是菠萝蜜组织培养大田取材的最佳时间,该时期接种材料污染率(〈50%)及褐变率(〈5%)均较低;启动培养的培养基最佳组合是MS+6-BA2.0mg/L+KT1.0mg/L+GA。0.5mg/L+蔗糖20g/L,腋芽诱导率为44.6%,KT含量较高(1.0mg/L)有利于腋芽的诱导,诱导率平均为(40%);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最佳组合是MS+6-BA1.5mg/L+KT0.1mg/L+GA。0.5mg/L+蔗糖40g/L,增殖率为2.61,蔗糖含量较高(40g/L)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增殖率平均为2.34;生根培养以1/2MS+IBA1.5mg/L+NAA0.2mg/L最好,接种8d开始生根,生根率15.8%,15d根长3~4cm,平均根数3~4条.  相似文献   

15.
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刻痕的分布与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柿广翅蜡蝉在江苏省的危害.在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调查发现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寄主96种,其中74种为寄主新记录.根据刻痕长度和刻痕内卵量,初步列出了柿广翅蜡蝉寄主抗虫性序列.产卵是该虫的重要危害方式,受害林木新梢长度平均抑制率达26.9%.越冬卵刻痕呈聚集分布,以南面和东面分布较多.枝条含水率与刻痕长度和卵孵化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表明:该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主要杂草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香薷(Elsholtzia patrini)、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和野胡萝卜(Osmorhiza aristata),草地建植当年,高大杂草微孔草和野胡萝卜的生长速度动态呈7,8月中旬较高的双峰型,低矮杂草香薷和灰绿藜的生长速度动态呈7月下旬较高的单峰型,所有杂草群落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7月中下旬较高的单峰型;草地建植第2年,杂草的生长速度动态与第1年完全相同,微孔草和灰绿藜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6月下旬、8月上旬较高的双峰型,香薷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7月中下旬相对较高的单峰型,野胡萝卜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几乎呈截距为。的水平线.杂草与栽培禾草的生长速度、生物量生长率大小比较及人工草地群落的组分动态分析表明: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而言,灰绿藜、香薷和微孔草等杂草是重点防除对象(杂草),生长季初期是杂草防除的关键时期,建植第1年是杂草防除的关键年份.  相似文献   

17.
杉木萌芽更新适于短轮伐作业,在实践中对其利弊尚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在苏南丘陵地区的长期试验,对萌芽林与实生林的生长、树干圆满度,树干基部弯曲根系分布与重量和更新费用作了分析比较,得出萌芽林无论在生长和干形上均不比实生林逊色,而投资却仅占实生林1/3,具有投资少,更新可靠,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文内还比较了伐桩萌条存留株数对高生长的影响,在去萌定株时以保留两株萌条者高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北美香柏在沈阳地区的扦插成活率,试验以北美香柏一、二年生的插穗为试材,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IBA、NAA及ABT生根粉浸泡插穗,以清水作对照,并分别在河沙、草炭、炉渣、园土等基质上进行扦插试验.试验表明,在沈阳地区气候条件下,以ABT生根粉100 mg/L浸插穗12 h效果最佳,生根率达到79.1%,而且根系发育良好;一年生插穗比二年生插穗生根率高2.7%;草炭插壤比园土插壤生根率高8.0%.秋季起苗,沙藏越冬,草炭土扦插苗翌年移植成活率高达89.2%,当年新梢生长量4.5 cm.  相似文献   

19.
金钟藤的快速生长和强光合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钟藤在广州市郊造成危害。为了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其枝条的生长,比较了与伴生种的光合作用强度,监测了幼苗的出现。金钟藤强枝在生长季平均每天长9.5 cm,最快达16.6 cm,且能产生新枝;弱枝在6周内枯萎且无新枝产生。金钟藤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高于伴生的月光花、野葛,也高于入侵杂草薇甘菊。从12月花果期至次年8月未见幼苗生长。因此,金钟藤具有入侵种的高光合能力和快速生长特征,必须密切关注,但其扩散主要靠营养生长,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