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国家出现危机时,超自然的、以信仰为基础的思想观念摇身一变,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法,会加速产生最坏的政治和社会后果。在很多玄幻电影中都有纳粹的身影,比如《夺宝奇兵》中纳粹军团企图掌控毁灭武器——法柜、《美国队长》中纳粹军官注射"超级士兵"血清,变身有巨大破坏能力的可怕"红骷髅"。而这些并不完全是电影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真实的历史中希特勒领导的纳粹政府确实做过这些,甚至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孔子对《诗经》作"正乐"的工作,其目的是要使"《雅》、《颂》各得其所",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从音乐风格的差异明确分《雅》、分《颂》的依据,这是就"辨体"而言;其二是从诗的使用场合、方式等方面使《雅》《颂》"各得其所用",这是就"明用"而言。两个层面结合,正是孔子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白兔记》为明人称为"四大传奇"之一,在南戏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关于它的创作年代,学界一般认为是元代,然也有学者认为它或成书于宋。经考证,《白兔记》不可能早于元灭南宋、统一南北,即公元1279年。一是《白兔记》的情节内容完全承袭《刘知远诸宫调》而来;二是"刘知远故事"自北宋始一直在北方流行;三是《白兔记》中的爱情套路与《拜月亭》《琵琶记》等如出一辙;四是《寒山堂曲谱》《白兔记》中的"刘唐卿改过"的小注,恰暴露了南戏改编者借鉴了刘氏的同题材杂剧。  相似文献   

4.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故事,就目前所见的资料看来,当问世于南宋末期。从对地理态势、气候物象的描述及语言的运用来看,它极可能是杭州一带的书会才人,根据当时流传的有关情事、诗文、小说以及"街谈巷语"种种而编撰起来的。它不仅在基本人物与故事情节方面,同时更在"乱自上作"与"忠君爱国"等思想内容方面,都为《水浒传》准备了相当的基础,或者说,它已经是"雏形"的《水浒传》。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作为金沙江腹地,其笮海盐文化是金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所谓金沙江文化,是指金沙江的流域文化,金沙江在《山海经》中称之为"黑水"、"赤水",而攀枝花市在先秦时代即《山海经》中说的"赤水之北"和《汉书》中说的"江南之地"。攀枝花从史前文化到青铜文化阶段,金沙江文化均具整合与不整合的流域形态,金沙江文明的起源时代,相当于它的青铜时代。金沙江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以沙金而彪炳于世的(徐仲舒先生生前对丽水黄金的开采与转运有专文研究),从文化板块看,以西昌为中心的邛海文化区和云南大理的洱海文化区是以其鱼米为特征;昭通的千顷池文化区是以青铜文化为代表,以攀枝花为中心的笮海文化区是以其食盐为象征。纵观黄帝将次子昌意降居若水;西羌南迁金沙江流域;秦始皇在金沙江腹地置郡县;汉武帝开拓西南边疆;诸葛亮南征,可能是直指笮海的食盐而来的。可以说从《山海经》这一角度来研究金沙江文化,也就为攀枝花建设钒钛之都寻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其内涵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在现代科技史上,"五四"时期也堪称为分水岭。 "五四"前后的短短几年内,中国的科学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普及性而言,当时几乎所有的报刊都程度不同地对科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过贡献。据统计,除侧重于传播科学技术的《理化杂志》、《东方杂志》、《科学》外,其他162种刊物刊载的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通讯、成果介绍、科技史等文章达660篇之多,科学社《科学》社刊在全国杂志中发行量居第二。就内容而言,从应用科学到理论科学,从  相似文献   

7.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艺论著中,就有不少著作接触到这个问题,对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文心雕龙》,就是在这个方面卓有成就的著作。它在《物色》、《神思》等篇对形象思维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特别是《神思》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关于形象思维论述得比较好的一篇。《文心雕龙·神思》是探讨创作构思问题的。刘勰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意识到文艺创作构思时思维形式的特殊性,因此,他对艺术思维形式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当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不可能用“形象思维”这一科学的术语来表述。但从他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实际上接触了形象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是刘勰在我国文艺理论史上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蜂和西蜂之战》真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好文章,它有些像高士奇写的那些科学小品,但是内涵更为丰富,促人联想的方面更多,也更有哲理性.现在对外开放了,就有许多人盲目地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和各种流水线,结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是指经济方面而言;在文艺方  相似文献   

9.
本刊评论     
《世界博览》2011,(11):2
<正>阿拉斯加红鱼爱Zzz:我从高中就一直在读《世界博览》,现在手边就有一本。它在让我懂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取分析问题的方法,并且带我去各国"游历"。它就像一道丰盛的午餐,各色美味皆有,让人获取充分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初晓波 《世界知识》2014,(21):66-69
<正>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在回顾历史时,每一国际体系似乎都必然有一个内在的一致性,这个体系一旦建立之后,我们就很难想像,如果做了不同的选择,历史会如何演变,或是当时究竟有没有可能做出其他的选择。因此,"在国际秩序形成之初,或许会有许多的抉择,但任一选择均会挤压其他选项的空间。由于愈复杂愈难保持弹性,因此最初的抉择尤为重要"。这一思路,在约瑟夫·奈的《理解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11.
祖慰 《世界知识》2010,(19):57-59
<正>杨绛在一篇名为《读书苦乐》的散文中,对读书有一个神妙的比喻:读书,好比到作者那里去"隐身串门儿"。这种串门,无须预约,想去就去,去了就听作者高谈阔论(打开书),不想听就走(合上书),没有任何礼仪的约束,这是在读书以外不可能有的最任性的绝对个性自由。我刚旅居巴黎时,就这般绝对自由地跑到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家的书房去串门了。我可不是逍遥游,而是带着刚到巴黎的新鲜与困惑去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德国为什么能忏悔?》一文发表后,有些读者来信提出质疑。其中上海蔡钰先生(见本刊第12期)和西安戴问天先生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对他们的关注表示谢意的同时,笔者就其中一些问题做出答复。蔡先生认为,二战后联邦德国彻底反思纳粹历史的主要原因在于战胜国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了审判。但是,对日本的战犯,战胜国在东京也举行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主要战犯也被判以死刑。为什么东京大审判后的日本社会却没有像德国那样能够彻底反思呢?可见,蔡先生对纽伦堡审判作用的估计可能过高了。纽伦堡审判是有一定作用,但在德国民众中也…  相似文献   

13.
《圣经》通常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人类的思想和信仰有重大的影响,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影响深远。虽然《圣经》是2000多年前写成的,但是它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人们。从国家领导人到著名的体育运动员到科学家,各种各样的人都在阅读和学习《圣经》。西方文化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则都是源习于《圣经》,许多英语的短语和词句也是源自《圣经》。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依托圣经文化知识来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有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对于善于将"全部人格的各个侧面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歌德语)"的莎士比亚而言,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人们看到的不过是哈姆雷特的某一种性格的某一个侧面而已。本文从哈姆雷特的忧郁和犹豫为切入点,分析了哈姆雷特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通过对剧中角色的戏剧化分配和精准捕捉,生动展现了纳粹人格在特殊情境中的形成和发展。以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从该理论的"权威主义人格"和"机械趋同"两个方面,可以为《死亡实验》中的不同角色找到精神分析学范畴的阐释。弗洛姆的精神分析成果直指纳粹主义心理与现代民主,而这一点正是《死亡实验》的深层创作意图,即在假定的现代语境下进行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6.
物象审美意识早在《周易》"观物取象"中就开始形成,它是对物象的客观再现。作为一种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联方式,物象审美也被付诸文学艺术之中。在中古时期的咏物诗创作中,物象审美意识以"形似化"的手法得以充分展现,其专注于"体物"与"尚辞"。就文学的性质与功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确立了有别于传统社会理性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时尚风格"朝流"的说法把服装设计师们拍脑袋的灵感归咎于社会和政治因素,如此简单化的解释未免太糟糕了。提起朝鲜,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它的先军体制、人权争议,甚至造型奇特的"三池渊"平板电脑,但若论及时尚,几乎不曾有哪个圈内人会认为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度有什么引领潮流的东西——直到,现在。8月份,时尚与生活杂志《ELLE》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篇今秋时装潮流的点评文章,主笔是《ELLE》的创意总监乔西(Joe Zee)。乔西选择了多个关键词,把它们按照首字母从A到Z排列,通过这些词儿形象地传递今秋的流行趋势。其中有"裂纹"(cracked)、"埃丝特·威廉斯"(Esther Williams)……还有——"朝(鲜)流"(North Korea chic)。事实上,当写到字母N时,乔西苦思冥想了一番,就在他即将放弃之际,"朝流"进入了他  相似文献   

18.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学习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能否顺利展开。《机械基础》是以具体性思维为基础的科学,逻辑性、严谨性是其基本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但就我国现状而言,我国《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于黄土坡塬上的精神哲学─—“白鹿精魂”──及其理想人格范型的解读,从一个侧面论述了回归传统是《白鹿原》的文化本性。文章指出,《白鹿原》并没有提供富有现代人文价值的文化观念,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开掘人物灵魂的深度,它的成功在于以貌似丰厚沉静的鲁钝品性回应了90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主潮。回归传统既成就了它,也埋葬了它。从这一角度而言,《白鹿原》无疑是一部资质平庸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正说到善于采用儿童视角的导演,就不得不提斯皮尔伯格。他的经典作品如《人工智能》《外星人E.T.》等,都是儿童视角电影的典范,本文将从他的新片《圆梦巨人》谈开,探寻斯皮尔伯格的童心。采用儿童视角一直是电影艺术中最独特的手法之一,对广大观众而言,儿童视角能够让观影过程妙趣横生,大大增强娱乐体验。而对导演来讲,儿童视角无疑提供了另一种反思自我、成长、社会的方式,这对于面向成人观众的影片而言,无疑是拔高主题高度的手法之一。而在好莱坞,说到善于采用儿童视角的导演,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