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基于能值理论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春  金晓斌  展炜  周寅康 《河南科学》2009,27(7):857-861
在对传统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能值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步骤、因子选取和测算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运河片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增强了农产品的生产、大气调节、土壤形成、营养物循环及涵养水源等5种生态效益,系统无偿能值投入导致产品和服务的能值量增加了3.10×1018sej/a,相应的能值货币价值为1.03×106│S/a.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测算典型案例在实施土地整治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整治类型和区域的响应规律。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4类土地整治项目的响应差异较为显著,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较高,其次为农用地整理与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最低。(2)各类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存在地区差异。(3)单位建设规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投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2个指标在地区和类型间存在差异,农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2个指标地区差异不显著,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2个指标地区差异显著。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在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富顺县怀德镇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社会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剖析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的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可量化土地整理的效益水平。案例分析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较弱。建议从完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制定绩效评价规程等方面入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安徽省全椒县武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提高,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改善不显著,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大同落阵营农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和项目概况,分析了项目实施后的影响以及群众对项目的评价,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验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开封市土地利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开封市1996年、2000年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数据,利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对开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至2010年开封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即该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导致了土地生态效益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建成区为研究区,以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八大主城区为评价单元,从整理潜力、整理能力、整理迫切度3个方面研究构建了城市土地整理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获取了哈尔滨市各城区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的综合值.结果表明: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的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综合值处于[0.60,1.00]之间,属于评价标准中的优先整理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的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综合值处于[0.40,0.60]之间,属于适度整理区;南岗区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综合值处于[0,0.40]之间,属于专项整理区.在城市土地整理过程中,整理潜力大、整理能力较强、整理迫切度高的优先整理区应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整理模式;整理潜力较大、整理能力强、整理迫切度较低的适度整理区应采用旧城改造、盘活土地的整理模式;整理潜力小、整理能力弱、整理迫切度低的专项整理区应采用退二进三和多维空间开发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犍为县土地整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对该地区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的土地整理效益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面积得到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得到了提高,说明土地整理大大地提高了项目区的综合效益,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就是项目在立项,实施、验收,交付使用等各个阶段直接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影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资料管理,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在工作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挡案并不规范,在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就土地开发整理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一些想法和观点,以期为土地开发整理嘎目档案资料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的效益在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占有着关键的地位。在经济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有重要作用,人们不断进行土地整理的研究。本文分别从经济效益、生态影响、社会效益等方面讨论了土地整理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3):100-103
研究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论述当前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尝试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红华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可持续性评价,分析实际项目运行中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亮  王喆 《科技信息》2009,(8):80-8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作为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前沿课题之一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可定量化反映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综合影响,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做出了概括和评述,并提出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丰县大沙河流域农户参与土地整理规划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与式规划的思想指导下,对江苏省丰县大沙河流域上段荒滩地土地整理规划的农户参与、技术设计、评价反馈、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地整理规划的可行性论证。结果表明: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可以充分反映出农户的意愿,符合当地实际,有助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会对土壤质量、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农田小气候等产生影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交通用地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生态行为,同时会提高区域整体的环境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选取固碳制氧、土壤肥力保持、表土生成、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5项因子,以山东省淄博市窑峪流域与花林流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系统输出的无偿能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两个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为正值,但由于大面积开发未利用土地,导致植物种类面积的减少,造成O2的释放、CO2的吸收及生物多样性的能值减少.分析认为,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与周围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减少开发,增加整理,注意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榆阳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榆阳区1988—2003年土地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该区的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对所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以1988年土地数据为基准,测算了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变化的时段特点及变化原因,定量地揭示了在生态脆弱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988-2003年,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环境响应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年度总量在波动中提高;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及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依据,是科学划定土地整理区的基础工作。本文将土地整理潜力划分为本底潜力和环境潜力,据此建立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基于关联树(PATTERN)法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并对湖南省临湘市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区域分级,从而为该市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庆  张鹏 《江西科学》2021,39(4):632-640
南昌市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的改变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昌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南昌市1995—2015年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分析了两者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南昌市建设用地和草地的变化率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03.50%和-21.71%;土地类型斑块破碎度增加,景观整体形状趋于规则化;2)21 a间,南昌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水域提供了70%以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区和中等区逐渐增加,生态系统较低区逐渐下降;3)耕地和林地面积下降是食物生产和维持养分循环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水域面积增加是水文调节功能增加的主要原因,南昌市水域分布的分散是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上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同心县2006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其目的是评价该规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同心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30.47×10~7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