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高校哲学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要通过每一具体教育活动来实现。哲学这一古老的被称为“使人聪明的学问”的学科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没能体现她的真正价值 ,甚至被一些大学生当作一种学习的累赘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哲学教学没能体现哲学的真谛 ,没能使大学生们感受到哲学对其素质提高的价值。一、哲学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哲学是古老的。哲学曾经是一个美妙的光环 ,谁戴上了她就是哲人、圣人、贤人 ,受到世人的敬仰和爱戴。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哲学发展历史的国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哲学思考的民族 ,哲学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 ,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静  黄莺  孙永林 《科技信息》2013,(23):208-208
《好人难寻》是奥康纳的短篇经典,颇能体现她的创作风格。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和一系列的场景描写,使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哲学主题,隐含了奥康纳对"荒诞"这一哲学主题的阐释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哲学"这一用语是由日本近代思想家西周翻译过来的,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汇、融通、融合的过程及结果."哲学"用语的定译,导入了东亚人未知的崭新学问,引起东亚对其传统思想的反省,促进了传统知识的近代转型."哲学"导入中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到中国后,近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变,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今天,我们尤其需要认真反省全球化潮流中"哲学"被边缘化的状况,重新探索21世纪东亚哲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社会生物学争论"和"科学大战",舍格斯特尔提出了重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张,对于把握科技哲学未来发展极具启发意义。她的观点反映了当代科学哲学前沿发展的两大重要特点:(1)从物理学哲学转向生物学哲学,(2)从辩护论、批判论转向审度论,它们是新科学哲学兴起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泛哲学.泛哲学的含义有三第一,哲学思维是直觉感应式的,带有明显的集体无意识特征;第二,哲学形式是一元论的,以"天人合一"的方式出现,但实质上是主观性产物;第三,哲学内容被论证为合理和永恒之后便成为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含盖一切人的准教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中的科技伦理思想一直被学界所忽视。科学、技术和伦理三者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到底应当如何看待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应该达到一种怎样的关系,现有的科学技术是否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日益美好,科技伦理得以合法性存在的哲学依据何在,科技伦理发展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康德哲学中找寻到思路和答案。康德终其一生都在关注"人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自由是康德整个哲学的拱顶石,也是贯穿整个康德哲学的一条内在核心线索。"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合起来就构成了科技伦理研究的整个问题域。科技伦理发展的最终目标一定是要不断提升人的自由度和最终逐渐实现康德意义上的"至善"理想。  相似文献   

7.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合内、外史的历史叙事模式.数学史研究受哲学、历史学、科学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史等学科"文化转向"的重要影响,也呈现出"文化转向"的趋势."大历史观"映照下的数学史研究应基于"温和的相对主义",在若干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正反两方面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哲学释义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哲学派别,这种哲学把“理解”概念作为其基本的和核心的概念.从本来意义上说,理解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属于认识论范畴,但现代西方哲学释义学都把理解当作本体论概念,并把它当作人的存在模式。由于这种理解概念离开和缺少实践,最终导致这一哲学走向唯心主义。本文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释义学作一些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哲学底蕴及其冷峻的哲学背景是她对传统道德和现代意识的认真思考。她一方面把文本和小说中的女性命运虚拟成生命的战场,一方面又不断地逃离现实的压力,在哲学意义上重新思考存在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作为思考和探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其实质是一种实践人学。和旧哲学不同之处在于:其运思路向是生存论的,而不是知识论的。哲学生存论与传统知识论的简单区别就是:我们的对象世界是现成的被给予的,还是我们的实践之参与构成的。在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看来: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相对于人的实践历史地生存着的。哲学生存论转向虽然是由胡塞尔、海德格尔等20世纪西方大哲提出来的,但早在马克思那里就有萌芽。马克思天才般的哲学变革比胡塞尔、海德格尔早了近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1.
以1998年在《十月》杂志第一期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下午的延伸》为标志,乔叶开始了从散文家到小说家的转型。二十多年来,小说家乔叶在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领域均有不俗的成绩,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中国文坛"70后"代表小说家之一。近年来,乔叶发表的多部中、短篇小说更显示出其拓宽自我文学创作边界的努力。2019年5月28日,乔叶接受了笔者的访谈,就其小说近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等与其文学创作相关的诸多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试图更为全面、立体地从不同层面揭示其文学创作的复杂风貌,以求更加深刻地把握其笔下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的创作显示出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之间既微妙又复杂的关系。她继承了此传统,把其生活和思想道德局限在一个为男性所认可,所感兴趣的领域内。她对这个传统的继承显示了她对当时父权中心文化一定程度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要想立足文坛的无奈选择,是她的一种生存策略。与此同时,奥斯丁从未停止过对这一传统的反叛。奥斯丁通过既遵从同时又颠覆父权制文学标准取得了真正的女性文学的权威性从而超越了对作者身份的焦虑,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稳固地位。她的创作为女作家在男权社会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为女性写作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抽彩》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彩》讲述美国的一个普通小村镇的古老传统仪式:村民们每年举行一次抽彩活动,抽出中彩者用乱石打死来保证收获。雪利·杰克逊用独特的风格揭示人性的残忍、不仁道和社会对个体的迫害,因此引起许多争议。本文分析《抽彩》的冲突、背景、人物塑造、象征和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14.
潇琴是一位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的女性作家,她想以日常生活为载体努力求"新"和求"异",使女性文学呈现出另一种走向和趋势。在对传统文学资源进行汲取的同时,也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并进行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林徽因是在中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既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又受西方人道主义和现代派理论的影响,具有两种文化身份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她的小说无论从内容和技巧上都具有中西文化的因子。文章着重就林徽因小说中西文化交融技巧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6.
秋瑾所生活的年代处于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她的文学创作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她前期的创作以诗词为主要形式,集中在赞誉古代女英雄的主题上;后期成就最高的是赋有启蒙思想的白话文创作。对她前后两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考察与评价,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徐坤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进行创作的,她价值立场的确立具有自身的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同时,在当代文坛,徐坤对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的观察与文学表达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文坛,宗璞以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宗璞的散文艺术成就并不逊于小说。宗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散文既具有中国传统散文的典雅,又表现出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也使宗璞散文呈现出深邃的生命意识与细腻的生命感悟并存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对“生活”的意义有着独特见解。其文学创作观的独到之处在于突破主客观真实 ,超越孤立自我 ,在艺术中达到“自我”与“他者”的社会融合。伍尔夫的四部小说《达洛卫夫人》、《去灯塔》、《海浪》和《幕间》表现同一创作思想主题 ,表明伍尔夫为此而作出不懈的探索所付出的努力 ;体现了伍尔夫要求超越现实 ,打破自我与他者的界限而达到融合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从英国当代女作家埃德娜·奥布莱恩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来看,其作品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体现了奥布莱恩这位英国当今文坛颇具代表性的作家在文学创造中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