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怪诞艺术是近年来比较受重视的一个学术话题,在西方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其实这一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早已运用,无论是对于古代小说的形象塑造,还是对于小说的讽刺艺术和艺术结构,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深入研究古代小说中的怪诞艺术,有利于弘扬中国古代悠久文化,在小说的艺术表现技巧方面寻找到可供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2.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乡土语言是汉语表达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西方的影响力,以便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文化参考,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视角,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研究结果发现葛浩文在中西文化之间建立起了第三空间,将归化与异化杂合,从而使其译本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的探讨对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旭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从醉心西方政治到融合中西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他在接受了西方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同时,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表现了他极为先进的文艺观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高旭确实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高旭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从醉心西方政治到融合中西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他在接受了西方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同时,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表现了他极为先进的文艺观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高旭确实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于2003年出版了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呼唤》,小说讲述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淘金梦为时代背景在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的奋斗创业史。本文从民族文化和性别文化的角度阅读了该小说,并借助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探讨了小说中表现出的中西文化的并置和融合,指出尊重文化差异是不同文化相处的重要条件,并为当今全球化时代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试用赛义德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对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进行解读,并通过阐释小说中的东方主义与西方文明的对比和母女之间的关系变化,探讨了中西文化从二元对立到二元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影响了文学观念。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变革。近代小说文体的变勒主要表现在:小说类型扩大,出现了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叙事模式出现了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和倒叙等;长篇章回小说体制的冲破;汲取西方小说艺术技巧;环境描写的加强。这一切都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中国小说在近代化进程中跨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艺术特点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悲鸿的一生和艺术,总是和中西文化密切相关。从徐悲鸿的创作分期,不难看出,其在中西文化认知程度上和艺术特点上,存在着差异。早期,国画启蒙,临西洋画片,其作品特点是受西画的间接影响,并无纯正西洋味;留学时,国画作品非常少,已具有西画写实技巧;归国后,是徐悲鸿最重要的时期,他力倡用西方写实主义方法改造中国画,正是这种实践,造就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主流画派;新中国时期,他的艺术又与时代紧密相联,其写实主张与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从而确立了徐悲鸿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冲突的产物。它的提出和实践,使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它是中西文化交流方式的一种尝试,但其影响却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旅美作家严歌苓在2006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王葡萄.王葡萄以其强悍的生命力、坚韧质朴的母性以及自由超脱的个性,包容一切的宽厚、浑然不分的仁爱,展现了一个平凡女性所具有的博大胸怀和独特魅力,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上年轻寡妇形象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海上篇章。受特定的历史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其文学思潮经历了由服务政治到表现人生、由自我封闭到主动开放,从移植西方到中西交融、从一潮独涌到多元并进、从苦分盼合到统独之争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使台湾当代文学呈现出创作潮流密集多变的发展态势,并为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诸多新因素。当下台湾文学之主流,仍坚持着中华民族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3.
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在民初文坛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自觉融合了西方的现代观念,以对“人”的关注、悲剧意识的显现以及艺术形式现代转型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35至1936年问,林语堂在英文《天下月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英文作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连载的英译《浮生六记》。作为英文期刊作家,林语堂并不停留于单纯的文学译介,更热衷于通过文化译介、借助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独特思考、对海外学者汉学成果的积极关注和以比较文学的眼光对当时中国文学发展的审视,向西方世界解释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晚清以来文学史面临的一些问题。以传统文化为坐标进行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不仅可以清晰地勾勒现代中国各场域多样式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算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黄波  任月芳  张文凭 《科技信息》2011,(21):I0206-I0206,I024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中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名的黑人作家。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书中黑人女性的黑人身份迷失。它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身份迷失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对她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更好的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明白追求自身黑人女性身份,保存黑人本土文化和黑人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郑锦怀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89-91,101
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砖引玉,争取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对林徽因翻译活动的研究中来,以期对其有更加全面、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林白是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其创作的独特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越来越受到研究界关注。林白研究也由早期的作品评论、女性话语向整体创作、女性主义文学、叙事策略、主题、意象、文化等深广处拓展,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的繁荣局面。本文试图对近二十年来林白小说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评述,以期达到对林白研究现状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基本关系是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2014年4月11日-13日在曲靖师范学院召开的“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研讨会上,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认为西方文论为中国当代文论提供了重要资源,在中西文学理论交流、融汇过程中,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中国当代文论应更多关注中国文学现实,植根于中国多民族文学土壤,汲取更多的本土文学元素,努力追求并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