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反对传统哲学,摧毁传统哲学的标杆.以康德为靶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把握其关于"先验逻辑"的理念,对于理解康德整个"纯粹理性批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先验逻辑的核心是范畴理论.在康德哲学语言中,范畴等价于纯粹知性概念.康德把知识形成的活动,从根本上看做一种对知觉加以综合并形成统一性的过程,而这其中知性能够借以实施这一综合活动并达到统觉的统一性的工具,就是"范畴".因此,对范畴的源起和客观有效性先验演绎就是康德认识论核心之核心了.罗蒂从康德范畴源泉、有效性、范围切入,显示其哲学的反表征主义、反基础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作为西方哲学史研究的核心,一直都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色。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每一位哲学家都无法避免地要论及形而上学。康德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通过这本著作来反思当代形而上学,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转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物自体"学说是整个康德哲学的中心,它贯穿于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这一学说含有的一元论倾向可以帮助人类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过程中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对于解决生态危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普世伦理又译作全球伦理,一直是人类探讨道德的核心问题。康德从先天的形式出发,通过自由意志、道德规律、人是目的和普遍立法等形式为普世伦理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基调和纯粹理性形式,促进了普世伦理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达到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在经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和征服阶段之后,对科技发展所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蕴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探索科技伦理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之境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和谐之境的建立还需要有配套的科技伦理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向来就是西方哲学界的显学,所以研究他的人也就很多。康德发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不仅是一场认识论的革命,而且是一场人学思想的革命。人的问题贯穿在康德整个批判哲学理论体系当中,他的哲学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尤其是他所著的三大批判,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学科学。他构建批判哲学理论体系的宗旨就是要认清人的本质,捍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自由,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781)中是一种先验的理念。通过对第三个二律背反的证明及说明,康德从理论理性的角度论证了自由是否存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康德的先验自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康德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康德的自由理论是康德哲学中公认的最难以解释,也最难以为之辩护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在其自由概念的变化和推移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7,(4):72-76
"物自体"概念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基石,物自体的预设使康德哲学产生了矛盾。要想厘清康德哲学的发展脉络,就必须弄清楚康德物自体的含义。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表现为物自体的不可知论。康德的批判哲学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菁 《科技资讯》2007,(34):134-135
科技的发展一向都是人类发展中重要的课题,而科技发展和伦理思想的发展存在一个怎样的关系.本文作者认为,科技和伦理双方是互动的,应该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学说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产生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冲突的反应,是对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反动。康德(1724——1804年)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史人。康德哲学反映了当时软弱的德国新兴资产阶段的两面性和妥协性。他的哲学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两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在康德哲学中,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尖锐对立的。他一方面承认主体——人之外,有一个自在的客体——自在之物,但同时却又断言:“它们本身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毫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即它们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在我们心中产生的表现。”这就使它自己提出的,在认识某物之前,必须首先研究认识本性这个任务不能不落空,并为宗教信仰留下了地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