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主要管理手段。作者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和管理小区,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充分体现环境功能区差异和容量分配的公平性。对济南市的应用表明,作者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021-91)推荐的数学模型对东江源区大气污染物SO2、TSP允许排放总量进行估算,根据估算结果进行了大气环境分析,并扼要阐述了维护区域良好生态环境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西宁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对大气污染物的贡献情况,根据排放因子方法建立了西宁市2018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并对清单进行了时空分布及不确定性分析,为西宁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西宁市2018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大气污染物NOx、SO2、PM2.5和PM10的排放总量分别为3 300.18、1 195.93、1 281.18和2 382.72 t.西宁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污染物排放企业主要在大通县、湟中县、城北区,集中在西宁市南部.其中,大通县是NOx和SO2最大的贡献区域,也是PM2.5和PM10的第二大贡献区域;湟中县是PM2.5和PM10的最大贡献区域,也是NOx和SO2的第二大贡献区域.水泥(干法)行业是NOx、SO2、PM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位源强浓度贡献确定排放限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总量控制意义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计算中存在的不足,从常规的大气扩散模式出发,利用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源强成正比这一基本关系,推导定义单位源强浓度贡献,相对环境容量及相对环境余量,进而利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推导出一种新的削减控制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在没有足够多监测点情况下,较准确合理地确定各污染源允许排放量,制定总量控制方案,通过湖北某地一新建水泥厂削减控制方案的计算实例,说明该方法简单,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5.
冬季低温地区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季低温地区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及污染特征.以长春市为例,基于测试和“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建立了2016年全年的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利用ArcGIS进行空间分配,并基于IVE模型分析典型车辆启动排放贡献率.结果表明,长春市道路移动源CO,HC,NOx,PM2.5和PM10年排放量分别为13.17,2.90,4.09,0.22,0.24万t;小型客车和重型货车分别为CO,HC和NOx,PM10的主要来源;启动阶段,长春市典型车辆冬季启动贡献率高于上海市;另外,道路移动源排放强度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向边缘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激励机制下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分配的协商问题的描述,研究了一种基于相互补偿的协商分配模型,探讨了其中将治污成本作为不完全信息的情况,分析和设计了一种具有激励性的分配模型,并讨论了该模型和机制的可行性.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分配中的不完全信息给政府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注意排污申报者的策略行为,小心设计各种分配机制,并给予污染源适当的激励,否则不可能获得污染源的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7.
三峡重庆库区水污染总量的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三峡重庆库区各区县的COD和NH3-N排放总量分别应为12.63万t/a和0.78万t/a,为了实现库区各个沿江城镇城区段的水环境控制目标,需要将总量分配到各个沿江区县.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2种分配方法:根据排放量及污染带面积大小进行分配和等比例分配,对重庆库区2010年允许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分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三峡重庆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气自净能力,使用总量控制方法,对某开发小区作出了大气环境规划,规划了该开发小区燃煤量和SO_2排放量的限额,并且对其它有害大气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提出了通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P-模糊集是由内、外P-模糊集构成的集合对,内、外P-模糊集是两类不同的动态模糊集。截集方法是研究模糊集理论最常用的方法,提出外P-模糊集的λ-截集、λ-强截集、区间截集及其截集粒度的概念,讨论了外P-模糊集的截集序列粒度定理、区间截集序列粒度定理,给出外P-模糊集区间截集分解定理。利用外P-模糊集粗隶属度函数的概念,给出外P-模糊集AFFF)粗集、(1F,0F)粗集、(αFF)概率粗集、(αFF)的变精度粗集四种粗集扩展模型,讨论了外P-模糊集的FF)粗集定理,并给出其数量特征及关系讨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T-幂零环的一些扩张性质,主要证明了:(1)R是一个环R上的自同构,R是左T-幂零环当且仅当R上的斜多项式环R[x;α]是左T-幂零环,当且仅当斜洛朗多项式环R[x,x-1;α]是左T-幂零环;(2)R是左T-幂零环当且仅当R上的Nagata扩张是左T-幂零环,当且仅当R上的斜三角矩阵环是左T-幂零环。  相似文献   

11.
兰州西固区SO2排放总量控制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复杂地形上的平流扩散模式和高斯扩散模式相结合计算城市大气污染传递函数和污染源的分担率,在此基础上,以SO2的年日平均浓度作为控制标准,提出了以A-P控制为基础的区域总体优化的总量控制方案、计算了兰州西固区SO2的基础,平权,优化三种允许排放量及其相应的削减量。  相似文献   

12.
从一般城市动力系统出发,推导出城市和城市体系的异速生长方程和Cobb-Douglas函数(即C-D函数),建立了二者之间的数理关系并揭示了其隐含的分形性质;进而证明城市C-D函数中的系数包含有其他各种要素的有关信息,这为借助单要素分析复杂地理动力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利用异速生长关系和要素-产出的弹性性质可将C-D函数化为二要素形式,据此发展了城市结构的广义维数方程。基于分形优化思想,运用数学规划原理,从上述模型中导出城市地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条件表达式。以郑州市为实证对象,对文中有关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将结论推广到一般地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尾气是目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东莞市机动车数量日趋增多,机动车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根据各种类型汽油车尾气检测数据,对不同车牌汽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进而为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一致模基于重叠函数的(α,O)-迁移性概念,引入2-一致模基于重叠函数的(α,O)-迁移性概念,给出(0,O)-迁移和(1,O)-迁移的等价刻画。进一步,分别讨论五类常见2-一致模基于重叠函数的(α,O)-迁移性,特别地,当U 2∈U 2k,U 20,k,U 20,1,U 21,0时,刻画了满足迁移性方程的重叠函数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共轭断裂面对σ1一侧为锐角(一般小于60°),而共轭变形带面对σ1一侧为钝角(一般为110°)。锐角可用力学的摩尔-库仑准则解释,钝角则可用最近提出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予以说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 σ1-σ3 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 L为单位长度, σ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观测值全部在该区间内。该准则在实践中可解释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形成,可藉以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说明推覆构造与伸展构造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以及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构造了一种带两类形状参数的三次λμ-α-DP基函数,形状参数的引入有效地增强了DP曲线的形状控制能力。新的曲线不仅可以整体修改曲线的形状,而且具有局部可调性。分析了三次λμ-α-DP基函数以及曲线的性质,给出不同的参数取值对基函数和曲线形状的影响,以及曲线光滑连续拼接的条件: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曲线可以达到G2连续另给出G1连续的旋转面利用奇异混合技术,在三次λμ-α-DP曲线中加入一类奇异混合函数,并分别对新曲线的相关性质和取不同参数时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论证。实例证明,改变调配参数的取值,可以调整奇异混合插值曲线与直线段的逼近程度,增强曲线的形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锥上的不动点定理, 研究三阶时滞微分方程边值问题{u(t)+λa(t)f(t,u(t-τ))=0, t∈(0,1), τ>0,u(t)=0,-τ≤t≤0,u(0)=u″(0)=0,u(1)=αu(η)正解的存在性, 其中 λ 是参数, 且 0<η<1, 0<α<1/η, f:[0,1]×[0,∞]→[0,∞)连续。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二阶半正问题■正解的存在性,其中λ为正参数,α,δ>0为常数,b,c∈C([0,∞),[0,∞)),h∈C([0,1],[0,∞)),f∈C([0,∞),R),f>-M(M>0)且f:■。主要定理的证明基于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非线性差分方程x(n)=∑nk=-SymboleB@α(n,n-k)f(k,x(k))+h(n,x(n)),n∈Z的伪概周期解的存在性,其中α:Z&#215;Z+→R+,h:Z&#215;R+→R+f:Z&#215;R+→R+.通过2个例子说明定理1中的4个条件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