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弄清重力对有机晶体和聚合物形成的影响,本文采用静电悬浮法研究了TTF-TCNQ晶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高压静电场下生长的TTF-TCNQ晶体的尺寸、热稳定性和质量均比没有施加电压下生长的TTF-TCNQ晶体要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静电陀螺水平平合的工作原理;对于海洋重力测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误差分杆;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完全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型聚合物石英压电传感器制备过程中,AT切型石英压电传感器基体的表面粗糙度及其基膜界面化学性质影响聚合物薄膜的生长,导致聚合物薄膜厚度不均匀、表面存在缺陷,使得传感器采集的频率信号不稳定.本文建立了新型聚合物石英压电传感器在考虑薄膜厚度不均、中心缺陷条件下的力学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复杂条件下传感器振动特性.模态分析结果发现,传感器固有频率值随聚合物薄膜缺陷的半径值增大呈现出从稳定到发散的趋势、随薄膜的厚度值增大呈现出线性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聚合物石英压电传感器的生产应确保薄膜厚度均匀且严格控制中心缺陷半径小于0.5 mm,该结果为制备稳定的新型聚合物石英压电传感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薄膜的残余应力是影响MEMS器件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微旋转结构法能够简单有效地测量薄膜的残余应力.文中采用MEMS工艺制作Al薄膜微旋转结构,根据微旋转结构法对m薄膜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溅射Al膜的残余应力为张应力,大小在80~110 GPa之间.对Al薄膜悬梁进行静电驱动,其驱动电压为31 ~34 V,与根据Al膜残余应力的测量值所计算出的驱动电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静电计指针三端点电荷静电斥力矩与活动指针重力矩的平衡条件,推导了指针偏转角与指针点电荷静电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函数曲线得出了静电计收敛式指针刻度式样.  相似文献   

6.
金属有机聚合物一般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单体聚合来制备,但由于单体制备困难、性能不稳定,其发展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了用低压直流电弧等离子喷射法将有机单体和金属直接合成金属有机聚合物薄膜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铜与丙烯腈、丙炔腈的金属有机聚合物薄膜.红外光谱和电子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薄膜中含有环状共轭结构,铜与聚合物以共价键、配位键结合.用改进的四探针法进行测量,铜与丙炔腈聚合物薄膜的电阻率在10~0~10~3Ω·cm范围内,铜与丙烯腈聚合物薄膜的电阻率在10~6~10~7Ω·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EQCM)联合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安培分析法对3种含有二苯基联苯胺和二亚酰胺的电活性聚合物薄膜进行了研究.这些聚合物薄膜具有多个氧化和还原状态.中性聚合物薄膜可以在二苯基联苯胺连接处被电化学氧化或在二亚酰胺处被电化学还原.在氧化还原转化过程期间,聚合物薄膜的电子转移、离子补偿和溶剂运输的动力学取决于聚合物的类型、其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电位扫描速率和氧化还原转换的方向.确定了包含二苯基联苯胺聚合物在不同电化学条件的氧化还原转化的机理.动力学控制步骤也许与聚合物薄膜在每个氧化还原状态的特定几何结构有关,并受到不同电解质和溶剂的影响.研究了含有二苯基联苯胺和二亚酰胺的电活性聚合物薄膜电子转移反应的级数、反离子补偿和溶剂传输,并定量地测定了氧化还原过程中离子和溶剂进出电活性膜的流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真空过滤方法获得均匀的不同厚度碳纳米管薄膜,通过与聚合物基体的润湿固化转移碳纳米管薄膜制备压阻敏感度可控的复合材料薄膜.并研究了该薄膜的压阻特性.结果表明薄膜的压阻敏感度随着初始碳纳米管悬浮液体积的减小而降低,当体积减小到一定程度时,薄膜压阻敏感度反而增加,但是线性范围减小.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这种压阻特性,一方面了说明了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复合材料薄膜压阻效应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通过调节压阻敏感度,该复合材料既可用作应变传感,又可以用作对变形不敏感的导电薄膜.  相似文献   

9.
PECVD氮化硅薄膜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阳电池组件的结构和封装材料特性,设计出硅太阳电池片减反射薄膜的最佳厚度和折射率,利用泰勒公式进行优化PECVD制备氮化硅薄膜的工艺参数。通过实验,找出适合中电48所工业生产用管式PECVD制备氮化硅薄膜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侧链上同时含有液晶基元、柔性间隔基和肉桂酰感光基团的新型液晶聚合物,用核磁共振(1H NM 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 IR)确定了上述中间体的结构,并用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性能.经线性偏振紫外光聚合技术处理聚合物膜,通过检测照射前后聚合物薄膜透光率的变化可知,所制备的取向薄膜具有良好的定向能力,该聚合物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光控取向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用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研究了铸膜液的界面稳定性状况,得到铸膜液稳定性判据,并由此计算出过量分子作用势梯度的临界值,判据表明,铸膜液表面受到扰动而发生位移时,如果在单位时间内在表面法线方向相反的过量分子作用势梯度作的功大于重力,粘滞力及表面张力所作功这和,那么不稳定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微重力下管内凝结换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预测失重条件下航天飞行器中冷凝器的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研究微重力场中管内凝结换热过程的方法,建立了管内环状流域层流凝结换热的数理模型。改变重力加速度g值进行仿真计算,随着g值的减小,凝结液膜变厚,使凝结换热恶化,例如在相同冷却条件下,当进口蒸气Re数为104时,g=0和g=9.8m/s2环境下的平均冷凝Nu将降低30%。并以重力场中垂直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间接的检验。给出了预测零重力环境中管内平均凝结换热系数的准则关联式,可供航天器热控系统的热分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粘液(如涂料,漆、树脂等)通过导轨(如机口,载运带,载体等,在重力作用下或粘附力作用下,或挤压力作用上)流延成膜技术已在塑料、绝缘、包装、照相、装饰、建筑、防腐蚀等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本文目的是研究聚合物粘流在等温条件下通过导轨流延成膜过程中,平均流速与机口间距的关系,与制平板膜的条件,以助制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Dzyaloshinskii,Lifshitz,和Pitaevskii(DLP)理论研究了“空气/高分子薄膜/SiO2/Si”体系中色散力对薄膜表面去湿润的影响,计算了自由能的二阶导数、波长和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可以改变基底的湿润性,延迟效应在某些情况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研究去湿润引起的高分子薄膜不稳定时必须考虑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15.
PZT溶胶液静电雾化雾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功能扩展,实现了空气流场、空间电场和离散雾场多场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由实验数据确定雾滴的滴径和电量,采用拉格朗日模型计算雾滴在重力、空气阻力、外部电场力及雾滴间相互库伦排斥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并得到雾滴的速度与其空间分布密度,由此计算雾滴在衬底上的沉积通量.  相似文献   

16.
平流层平台柔性飞艇结构弹性分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工程弹性理论,对平流层平台柔性飞艇进行了结构分析.分别运用无矩薄壳理论和虚功原理推导了柔性飞艇应力和总体变形的计算式;将薄膜充气梁挠度计算式进行推广,运用叠加原理推导了柔性飞艇总体变形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验证了变形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给出了飞艇正常设计极限状态临界弯矩与最小气压计算公式.最后,对25 m验证飞艇进行计算,得到了浮心、重心等参数,进行了柔性飞艇的最小压力设计,讨论了飞艇承受的弯矩及其作用下的变形,为验证飞艇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薄层模型brick-wall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Horava-Lifshitz引力下类Schwarzschild黑洞的熵,发现仍然与视界面积成正比,并且对每一个局部也是成立的.这表明引力的修正不会改变黑洞的热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通过反应时间调控聚合反应在室温条件下硅基表面的聚合物薄膜厚度问题,采用表面诱导活性开环聚合的方法,以N-己基-5-降冰片烯-2,5-二羧酰亚胺为聚合单体,通过对聚合催化剂的筛选,确定使用Grubbs二代催化剂,进行聚合物刷制备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表面诱导活性开环聚合,把聚合物通过化学键连接到基板表面,获得了厚度超过100 nm、表面光滑的、大面积生长的纳米级聚合物刷.研究结果对采用表面诱导开环聚合方法制备出高质量的聚合物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一步法乳液共聚合,对丙烯酸丁酯(BA)与醋酸乙烯酯(VA)乳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论证了BA—VA类竞聚率相差较大的单体用一步法进行乳液共聚合时,不能得到组成一致的共聚物,随着反应进行,共聚物组成变化很大。根据最终产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早期形成的共聚物的组成,并指出水相聚合是VA在反应初期参与共聚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甲基丙稀酸甲酯-甲基丙稀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制作聚合物光波导,对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原理、版图设计及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版图,并利用厚胶掩模和铝掩模两种工艺完成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光波导的制作。实验结果证明,与厚胶掩模相比,铝掩模具有较好工艺重复性,同时也更能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