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酰胺酸,酰亚胺键扩链二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醚与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合成了4种类型酰胺酸扩链二胺和4种酰亚胺键扩二胺。用红外光谱和质子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热重-差热分析测定其热性能。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类二胺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它们是合成一些耐高温高聚物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2.
以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均苯四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氮气保护下合成了光敏聚酰胺酸酯(PAE)。利用FTIR,UV,DSC-TGA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PMDA,6FDA与ODA为原料合成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PA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控制在室温,二酐与二胺摩尔比为1.05~1.15∶1,反应时间为3~3.5h;含氟光敏聚酰胺酸酯(PAE)其紫外可见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7nm;在强极性溶剂(NMP、DMF、DMSO)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PAE酰亚胺化后,转化为PSPI,其耐温达500℃。  相似文献   

3.
长链聚酰亚胺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链二胺4,4′-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BAPS)为单体,采用两步法分别与二酐PMDA、ODPA、BPADA合成了3种链长的聚酰亚胺。实验利用GPC监测0.05mol/L聚酰胺酸(PAA)的数均聚合度(Xn)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随缩聚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该反应为一逐步缩聚反应,缩聚速率随二酐电子亲和性(EA)的递增而增加;与预聚体聚酰胺酸相比,热处理环化得到聚酰亚胺其数均分子质量(Mn)和特性粘度[η]均有所下降,而分布指数(D)增大。此外还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分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等对聚酰亚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酰亚胺(PI)的玻璃化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随着聚合单元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共缩聚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为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酐(PMDA)和3,3′,4,4′-二苯酮四羧酸二酐(BTDA)为二酐单体,低温溶液聚合生成一种共缩聚聚酰胺酸(PAA).然后亚胺化脱水环化生成共缩聚聚酰亚胺.通过特性粘度([η])、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X衍射分析(XRD)等对聚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FT-IR表明,在1777 cm~(-1)和1723 cm~(-1)处观察到聚酰亚胺特征峰;TG表明.PI的10%热失重温度为568℃;XRD表明,PI的结晶度较低且分子链间距d为0.5069 nm.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4-丁二醇(BD)、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均苯甲四酸二酐(PMDA)为单体聚氨酯预柔体法溶液聚合合成了聚氨酯酰亚胺(PUI),探讨了反应时间、催化剂、温度、溶液对PUI合成反应的影响,产物由IR进行了表征,产物的特性粘数范围在0.002-0.006mL.g^-1,通过DSC、TG分析了配比不同的聚合物的相转变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酰亚胺含量的增大,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将二胺单体1,3 双(4 氨基苯氧基)苯(1,3,4-APB)、3,4 二氨基二苯醚(3,4-ODA)分别与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和1,4,5,8 萘四甲酸二酐(NTDA)进行缩聚反应,并在两种不同合成条件下合成三种苯乙炔苯酐(PEPA)封端的聚酰亚胺低聚(PI1、PI2、PI3)。结果表明,含六元酸酐环的NTDA与二胺反应不仅形成酰亚胺结构,而且还形成异酰亚胺结构,并且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酰亚胺结构的形成。这三种以苯乙炔苯酐封端的低聚物均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热性能,有很宽的加工窗口,5%热失重温度均5300℃以上。萘环的引入使低聚物固化前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提高,但也使得低聚物黏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用4,4′—二氨基二苯醚(POP)与苯均四酸酐(PMDA)作单体,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合成聚酰胺酸(PAA)树脂,以及用该树脂经干纺法制备纤维和制备过程中各项参数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合成中POP/PMDA的摩尔比必需接近1∶1,25%树脂溶液的特性粘度(ηinh)在0.93~1.27之间。发现了聚酰亚胺(PI)纤维的力学性能与ηinh无明显关联后,将少量PMDA先部分水解成4,5—二羧基苯酐对PAA进行封端以控制其分子量。调节干法纺丝的各项参数,控制初生纤维中DMAC含量为15~20%,以保证纤维在各道工序中的可纺性。通过仪器分析,确定了纤维的逐级升温固化条件,牵伸温度(450~570℃)和牵伸比(2.2~2.4倍)。从而制得强度为5~7克/(代糸),伸长率为7~9%,拉伸模量不小于60克/(代糸)的金黄色PI纤维。  相似文献   

8.
共缩聚型可溶性耐高温聚芳酰胺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2-二氢-2-(4-氨基苯基)-4-[4-(4-氨基苯氧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A)、4,4′-二氨基二苯醚(B)、4,4′-二氨基二苯甲烷(C)为共缩聚二胺单体与对苯二甲酸进行共缩聚反应,制备共缩聚型聚酰胺。当A与B或C的物质的量比为10:0-5:5时,所得聚酰胺溶于强极性溶剂,在NMP中的特性粘度为0.91-1.43dL/g。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高于300℃,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在氮气中5%的热失重温度为450℃左右,并且在研究范围内与共聚二胺的结构及比例无关。  相似文献   

9.
三元共聚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合成三元共聚型聚酰亚胺的方法,即用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mA)、4,4′-二氨基二苯醚(0DA),在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低温共缩聚制成三元共聚型聚酰亚胺,给出了合成工艺条件及配方,并对其性能等进行了测试,与其他聚酰亚胺进行了比较.该产品可用于制造耐高温绝缘薄膜、浸渍漆等.  相似文献   

10.
4-(2’-噻唑偶氮)-1,3-二氨基苯和2-(4’,5’-二甲基-2’-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是近年来新合成的两种噻唑偶氮胺类有机试剂。两种试剂均在酸性溶液中与酸中质子达成三级解离平衡。本文,在分光光度法试验的基础上,用量子化学中的HMO法研究了试剂质子化的机理,确定出试剂分子质子化位和质子化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11.
以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作为二酐单体,与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和4-苯基-2,6-双(4-氨基苯基)吡啶(PBAP)通过常规的两步法,合成了可溶性共聚聚酰亚胺.利用IR、1H NMR、XRD、粘度测试、溶解性测试和TGA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聚酰亚胺的结晶度较低,PAA特性粘数为0.32~0.46dL/g,溶解性较好,并有着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Two aromatic polyimides were prepared by twostep way.Firstly,the poly (amic acid) s were synthesized from 1,3-bis(4-amiaophenoxy)benzene and two difierent aromatic dianhydrides.Secondly,polyimides were prepared via thermal imidization of poly(amic acid) precursors.The polyimides prepared were insoluble in cammon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tetrahydrofuran,chloroform and N,Ndimethylformamide.The inherent viscosities of poly(amic acid)s were 1.82 dL/g and 2.67 dL/g.The high inherent viscosities were due to the strong intra-or intermoleeular hydrogen interaction.The polyimid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chanical and thermal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the samples are of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higher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excellent dynamic mechanical andtherm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3.
用4,4′-二氨基二苯醚(ODA)作为二胺,3,3′,4,4 ′-二苯酮四甲酸二酐(BTDA)及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PADA)作为二酐,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常规的两步法,合成聚醚酰亚胺.用FT-IR、TGA、溶解性测试和拉伸测试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780 cm-1、1720 cm-1和744 cm-1左右出现了聚酰亚胺的特征吸收峰.所得聚酰亚胺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氮气氛中,起始降解温度506.6~519.6℃,10%失重温度(T10)为534.4~542.3℃、800℃质量保持率为52.7%~61.7%.所得聚酰亚胺膜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吸水率分别为128.2~281.3 MPa、1.82~4.45 GPa、100.0%~11.9%、0.52%~0.70%.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聚氨酯弹性体(PU)具有橡胶和塑料的优良性能,它们耐磨、耐低温、柔韧性好,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类很重要的工程材料[1,2].然而由于用普通方法制备的聚氨酯耐高温性能不好,当它们加热到80~90℃时,一些实用力学性能,比如,强度、模量等都已消失,当加工温度达到200℃时,聚氨酯材料将发生热降解.以上的缺点限制了聚氨酯弹性体的广泛使用.长期以来,如何提高聚氨酯材料的热稳定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一般常用方法是在聚氨酯化学结构中引入热稳定性的链段.聚酰亚胺(PI)作为一类综合性能优越的芳香族耐高温聚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分子结构对聚酰亚胺性能的影响,在4,4’-二氨基二苯醚-均苯四甲酸二酐(ODA-PMDA)型聚酰亚胺中引入具有不对称结构的单体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制备共聚改性均苯型聚酰胺酸,经热亚胺化得到所需聚酰亚胺.分别用全反射红外光谱仪(FT-IR)、静态热机械分析仪(TMA)、同步热分析仪(TGA)和万能试验机对聚合物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中不对称结构单体3,4’- ODA的引入,在保持聚合物优良的耐热性能的同时,溶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玻璃化温度降至314℃,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降至91.33和1536 MPa,加工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均苯四甲酸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共聚得到聚酰胺酸与四乙氧基硅烷水解产生的羟基进行缩合反应,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键合在石英纤维表面,经过高温制成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固相微萃取涂层。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的结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法测定了水中的苯、甲苯、二甲苯,色谱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34,0.9967,0.9978,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7mg/L,0.04mg/L,0.06mg/L,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4.86%~5.24%,4.03%~4.16%,4.22%~4.65%。  相似文献   

17.
以4,4’-二氨基二苯硫醚(SDA)和联苯四酸酐(BPDA)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热酰亚胺化/化学酰亚胺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硫醚结构联苯型聚酰亚胺。利用高级旋转流变仪在线跟踪反应进程,采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反应条件对热酰亚胺化及化学酰亚胺化法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备高性能的聚酰亚胺建立有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接触角仪、DSC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硫醚结构的引入使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与铜箔相当,可有效改善聚合物薄膜的表面性能,其与铜箔之间的黏附功明显大于传统聚酰亚胺,在无胶挠性线路板应用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所获聚合物的绝对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1.1)×104g/mol,分解温度均高于560℃;DSC的结果显示所制备的两种酰亚胺化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之下,化学酰亚胺化更有利于获得高酰亚胺化程度的聚合物,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18.
含羧基活性基团的聚酰亚胺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一种4,4′-二氨基-4″-羟基三苯甲烷的二胺单体,用该单体分别和芳香性二酐、酯环二酐以及含氟二酐制备了三种含羟基聚酰亚胺,并对其溶解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含羟基二胺单体和含氟二酐生成的聚酰亚胺能溶解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且显示出良好的耐热性能,这种聚酰亚胺可通过羧基引入功能基团制备功能性聚酰亚胺。  相似文献   

19.
评述了对甲苯磺酸、甲烷磺酸盐、氨基磺酸盐、六水三氯化铁、五水四氯化锡、一水硫酸氢钠、稀土固体超强酸、固载杂多酸和分子筛等催化剂催化合成氯乙酸正丁酯的方法。建议对近年来开发的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进行扩大试验与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