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俄语熟语或是以现成形式复现的语言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其意义、组成和结构具有恒常性。俄语熟语也可以叫做固定词组或固短语相当于词或句子,在使用时不必像自由词组那样临时组合,而是直接从人脑的词汇库中提取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在语言中使用。 熟语活用是指在熟语固定性的基础上,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借助于具体语境,改变熟语原有的语义、结构和组成,从而使熟语获得新的语义内含和修辞效果。 熟语活用是在熟语固定性基础上的灵活使用,是作为语言单位的熟病在言语中的具体应用。语义、结构和组成的固定性是熟语活用的前…  相似文献   

2.
畲族熟语是畲族人民言语活动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大量的隐喻。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畲族熟语,揭示了畲族熟语意义形成以及理解的认知机制,从而也为畲族熟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回顾汉语熟语和中国文化精神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论述聚焦汉语熟语是透视中国文化精神的最佳视角,进而从汉语熟语具有显隐意义两重性的特点出发,讨论汉语熟语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4.
熟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熟语的结构稳定,意义丰富,其内涵意义通常不能从字面意义推测.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在语言和认知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熟语.汉英熟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给语言学习和翻译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通过分析汉英熟语的隐喻认知机制和认知本质,阐述熟语意义的理据性,提出了基于传统翻译策略的汉英熟语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5.
胡琳 《科技资讯》2007,(24):211-211
本文从熟语的概念入手对现代汉语中非固定短语的熟语化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例句,从结构的定型性、语意的不可分割性以及语用频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界定熟语化的非固定短语.  相似文献   

6.
熟语作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单位,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提炼概括形成的语言精华,它深深根植于民族语言的深层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中,体现了民族群体的思维结构、认知方式和文化惯习。本研究首先从语音、语义、押韵特点和语法、句法等方面的特征对水语熟语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水语熟语的文本内容进行文化分类分析,分别从社会实践、社会认识类;农业生产、气象知识类;伦理道德、传统教育类;民族历史、地方风物类;民族关系、外来文化类文本内容切入,分析熟语资料承载的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其次再从熟语知识教授生产生活经验、传授为人处世智慧、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塑造群体文化性格等方面,对水语熟语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阐述水语熟语语言思维下的民族认知模式,探索水族人民的审美心理、认知方式、民间信仰及生活追求,从而更好的了解和传承水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吹牛皮     
正熟语是口语化的习惯用语,它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短小精悍,生动形象,通俗灵活,或褒或贬,亦庄亦谐,在汉语的使用中十分普遍。它不仅在口语中使用,在多种文体的写作中也均有使用,因此对小学生来讲,了解一些熟语是很有必要的。瞧,四年级小学生乔乔木就因为不了解熟语的来源和运用闹了不少笑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乔乔木和多斯丘的熟语世界吧——放学了,乔乔木、多斯丘和李小飞等几个同学一起回家。不知道是谁先提到了"力气大小"这个话题。乔乔木说:"在咱们班,我的力气最大,我一只手就能把课桌拎起来。"  相似文献   

8.
黄娟 《科技信息》2011,(1):119-119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它影响着熟语;反之,从汉语熟语中可以总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6个特点及其核心集体主义观。本文从汉语熟语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特点,集体主义的与个体主义差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贾竑 《科技信息》2010,(23):I0032-I0033
熟语是各民族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本文探析汉英熟语的语言特征,并阐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邹小忆 《科技信息》2012,(2):196-197
德语和汉语中都包含大量动物熟语,本文欲以狗和马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熟语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120-1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取材于民间故事,都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展示有着明显区别,主、副部主题的表现和运用截然相反,音乐的主基调有较大差异,作品的整体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2.
徐辉 《科技信息》2011,(5):231-231,266
健康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有氧运动较无氧运动更易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从人体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阐述有氧运动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Dads and disomy and diseas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 Little  V Van Heyningen  N Hastie 《Nature》1991,351(6328):609-610
  相似文献   

14.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5.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及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在当今信息市场形势下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和经济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同时也指出 :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者们能在强手如云的信息市场中占领一块阵地也应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因高校管理引发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师生的法治观念在增强,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师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适应。要改变这些不适应,就要进行依法治校,更新管理理念。做到规章制度合法、管理行为合法。努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和师德校风建设,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全新便捷的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博客是当今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个体性、公共性、开放性、成本投入少等特点吸引着"90后"大学生广泛关注。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博客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博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辽金诗文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佛经禅典移植而来的话语。这一现象从特定侧面体现了佛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渗透溶浸。其表现主要反映在借用佛禅意像、使用佛禅故实和引用佛禅语汇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