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罗宁 《河南科学》2019,37(5):847-853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既要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也要更加注重保护耕地.以郑州、开封、洛阳和新乡4地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历年耕地质量资料,分析研究区域近10年耕地质量时空演变格局,通过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分析快速城镇化进程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探求快速城镇化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创新机制.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在下降,城镇化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和城镇规模的扩张等方面.快速城镇化下的耕地保护必须依托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白旭红 《甘肃科技》2009,25(21):163-164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所以,基本农田的保护在我国显得极为重要。论述了当前宁夏自治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耕地数量多、耕地质量差异大、土地开发难度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探讨湘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根据土地变更统计资料,对湘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维持耕地数量与质量是保护耕地资源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使得耕地将承栽着的压力越来越大。根据我国的国情,耕地与我国粮食安全、农副产品数量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但是我国耕地存在着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小、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质量下降与耕地保护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耕地的问题,需要对我国耕地保护体制的改革和法律制度完善进行研究,对耕地进行保护体制与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改善耕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粮食生产的多少是由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在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更大改善,耕地质量还没有得到普遍提高,粮食单产量还没有重大突破的制约下,粮食的总产量还必须有稳定的耕地面积作保证.因此,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 1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头等大事 我国耕地总面积虽然有19.51亿亩,但人均只有1.59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3%.我国人口还在以每年1 000多万的速度净增,耕地还在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净减.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是衡量粮食生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荔波县为例,首先分析了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的现状,并以耕地质量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等级指数为变量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最终提出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结果表明:全局来看,荔波县耕地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在空间上均表现为正相关,且I_(ZRDZS)I_(LYDZS)I_(JJDZS)。局部来看,耕地质量大部分表现为非显著性,空间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以"组团"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而负相关类型无明显集中的区域,呈零星分布。根据耕地的三大属性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土地整治重点区域、永久农业建设区域和非农建设理想区域4类分区,以期能够为以后荔波县耕地的持久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于耕地利用的粮食安全为视角,对近年来重庆市粮食安全度及其与耕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应用"基于耕地利用的区域粮食安全评估指标"中的粮食安全度公式,对重庆市1997—2005年的粮食安全进行粮食安全度的计算与修正,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耕地利用变化(数量、质量及其利用情况)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耕地利用的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变化具有趋同性,即当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单产下降时,粮食安全度的等级也随之改变.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及其利用状况是影响重庆市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从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入手,为重庆市的耕地保护提出了促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节约集约用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科学规划生态退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隐性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耕地数量的流失不仅包括耕地绝对数量减少导致的显性流失,还包括耕地整体质量下降导致的隐性流失。用耕地标准系数法系统地研究了1996年以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隐性流失情况,并分析了引起耕地数量隐性流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日本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对文献资料的整理、统计,重建了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耕地数量变化轨迹,系统分析了耕地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规律;从农地制度、相关法律体系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日本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日本在解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时,一方面采取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另一方面在耕地数量保护面临考验时适时改变策略,通过立法推动农地权利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集中型的城市化道路和有效的町村合并及土地开发在减少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同时,弥补了发展用地的不足。不断完善的农地制度与综合的规划管理体制相互促进,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土地产权制度保障了农地保护、农业振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以及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日本在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为中国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耕地平衡的多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小兴 《今日科技》1999,(11):1-1,2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的矛盾不断尖锐,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对保护耕地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保证耕地总量的平衡,就要在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粮食产出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的一般原则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耕地保护的根本目标是养活未来人口,它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主立法、管理、监测等手段的总和,供给与需求平衡、土地可持续管理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提出基于4S技术、维护农田质、量的保护模式,选择无锡市马山镇作为研究区,对耕地保护的原则、模式进行验证,最后,认为耕地保护必须考虑未来人口饮食结构的变化,强调质量保护的作用,实行分区、分阶段、差别对待,注重自身的可持续性,考虑农户的收入、WTO冲击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关系初探——以新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耕地被城镇建设所占用。以新乡市为例,借助Spss软件初步探讨了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农地征收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并没有从“根”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农地征收为突破口,分析现行征地制度的弊端,并从设置农地发展权、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完善农地产权制度的视角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人均耕地警戒线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人均耕地警戒线的预测来说明济南市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危机,以提高人们的保护耕地的意识.从济南市耕地现状进行分析,借助于人口、耕地面积的预测值,预测2010年济南市人均耕地占有量为0.053hm^2,根据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之比、复种指数等指标的预测值,按人均450kg的粮食占有量测算了济南市2010年人均耕地警戒线值为0.0593hm^2,这一数值低于全国人均耕地警戒线值0.11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济南市耕地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耕地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分析铜仁市2000—2018年耕地的变化特征及其自然因子的驱动作用,对耕地的利用和保护及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以铜仁市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取坡度、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年均降水量为驱动因子,利用土地转移矩阵,结合景观指数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铜仁市耕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作用。结果表明:2000—2018铜仁市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耕地面积减小,耕地总体上空间分布不均匀;坡度是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子,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时,对耕地的影响增强。研究表明,铜仁市耕地的减少,主要是转为林地与建设用地,与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的发展有关,自然因子对耕地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且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如何在耕地的保护上提供合理有效的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子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渝北区耕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划分潜力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标准化处理,加权求和得到渝北区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Fi及潜力分区,提出耕地整理的促进措施,以期有助于实现渝北区耕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始终是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我国已形成堪称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一直以行政和法律两种手段为主,效果并不理想。耕地与建设用地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背后的根源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本文以经济根源作为研究的新视域,以激励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引入发展权购买,建立耕地储备制度;通过税费政策,提高占用耕地的成本等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新机制,以促进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鄂南丘陵山区耕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下降快,南部丘陵山区下降慢;近10年来,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人口因子强烈影响耕地面积的变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耕地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耕地质量涉及到土壤、动植物生产力、大气、水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关系到粮食安全,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的评价类型、耕地质量指标、耕地质量的量化方法及耕地质量保护研究.提出目前耕地质量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未来国内耕地质量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