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敏 《特区科技》1996,(5):46-46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均土地较少的国家,人均耕地在1.2亩左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这块仅占世界7%的耕地上却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我们可以想象这块土地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中国12亿人口每年需要6788亿公斤的粮食,而这块土地现时只能供应5106亿公斤粮食,还有1000多亿公斤的粮食缺口需要我们通过进口或改造中低产田去争取。可是我国还以每年平均550万亩的  相似文献   

2.
水是生命之源,种庄稼离不开水。我国是水资源总量较丰富的国家,常年地表水总量(2.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我国又是人均水资源的穷国,人均占有水量只是世界平均数的1/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又不均匀,南方水多、人多、地少,水量有余;北方地多、人多、水少,水资源紧张。南方与北方相比,人均水量为4.4倍,亩均水量为9.1倍。在自然灾害中,旱灾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目前我国1/2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每年经常受干旱威胁的耕地有3亿亩。每年受影响的粮食达100多亿公斤。一方面水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又不高,由于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中国粮食再上新台阶的最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饱问题乃是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粮食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不仅要受光、热、水、气以及土壤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的影响。现阶段粮食生产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再上新台阶困难重重。因为我国耕地资源非常有限,按目前年减少900万亩的速度,到2000年人均占有耕地将由现在的1.28亩降到1.15亩,在目前粮价提高幅度不大,而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比价不合理的情况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我国粮食生产难有新的突破。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把粮食放在首要位置。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是摆在科技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陈杨 《安庆科技》2009,(3):39-41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矛盾突出,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而我国每年建设占用耕地约300万亩左右,这还不包括生产粘土砖(瓦)所占用的土地。事实上,各地的砖瓦企业占地面积高达500多万亩,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为6000亿块,破坏土地资源达几十万亩。因此,从促进土地资源保护、保证耕地的角度,大力发展新墙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姜德敏 《大自然》1989,(4):36-37
土地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尤其珍贵.据统计,世界人均占有土地49.5亩,而我国人均占有土地15亩;世界人均占有耕地4.4亩,我国人均占有耕地1.5亩.我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却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早在1981年中央就提出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6.
加强土地整理 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若泉 《科技信息》2009,(21):I0396-I0396,I0381
耕地,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进入新世纪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2008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37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我国2亿亩耕地后备资源可以开垦成耕地的只有约8000万亩。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人均耕地0.54亩, 仅为全国人均耕地1.16亩的46.5%.每年大约需要从省外调进50多亿公斤的粮食, 因此调整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不能只在耕地面积的种植比例上做文章, 而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就是要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统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同时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 像福建这样人多地少地区的农业发展更需要依靠科技与教育, 拓宽思路。下面就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质是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平衡,本文分析了福建省近10年来耕地-人口-粮食之间的动态变化,在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系数的概念,以平衡系数为标准将福建省的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并以平衡系数校正耕地统计面积,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耕地统计面积与校正面积增减变化的时空差异.并提出加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宣传教育力度,健全法制、制定耕地总量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指标,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农田生态建设等多项措施以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徐玉霞 《河南科学》2012,30(4):514-516
在分析陕西省1998—2007年10年间的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规律.运用预测模型对未来10年的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自1998年以来,虽然陕西省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耕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逐年降低,未来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呈现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旱地农业一直未得到重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因此,研究旱土作物生产,开发旱地农业,对发展粮食生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旱土生产的状况 邵东县1987年统计,全县有旱土耕地23.8107万亩,占总耕地的33.5%。建国以来,旱土生产一直是个整种植业中的短腿,统计全县39年的资料,粮食总产974.58万吨,其中旱粮总产145.31万吨,仅占粮食总产的14.9%。旱粮总播面1194.59万亩,却占粮食播面4265.38万亩的28%;39年旱粮平均亩产121.6公斤,比粮食平均亩产228.5公斤低87.9%;  相似文献   

11.
乙醇不是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由于石油的短缺,中国大量依靠进口,油价又在不断上涨,寻找替代燃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用粮食做乙醇的道路是走不下去的。首先我国的粮食并没有那么多,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22%的人口,人口还在不断增长,而可耕地面积以每年3%的速度在递减,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也不太可能有更大的突破和增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人均耕地0.54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1.16亩的46.5%。每年大约需要从省外调进50多亿公斤的粮食,因此调整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能只在耕地面积的种植比例上做文章,而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统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像福建这样人多地少地区的农业发展更需要依靠科技与教育,拓宽思路。下面就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借鉴台湾经验,增加农产品的种类, 提高农产品质量,重视创立著名“品牌” …  相似文献   

1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只有切实保护耕地,才能确保农业的稳定增长,确保十几亿人的吃饭. 我国有耕地面积近20亿亩,从总量上看不愧为世界土地资源大国,但我国有12亿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又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式是:一方面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口却在逐年递增,人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杭州农业面临的矛盾(1)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的矛盾1980年至1996年,杭州市共减少耕地34.59万亩,而同期人口却增加了幻.69万人,人均占有耕地从1980年的0.62亩。下降到0.47亩。预计到2010年全市新增人口对万人,平均每年要增加5万人左右,每年要减少耕地2万亩左右。由于这两个方面是不可逆转的,使单位耕地的负载量越来越重,而单产水平又难以取得新的突破,这几年粮食总产实际上处于徘徊的局面,大多数农产品在产需之间存在“紧平衡”,加上天气的影响,导致农作物产量周期性的波动,带来了供求矛盾。(2)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千…  相似文献   

15.
地方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耕地资源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分析相邻的鄢陵、尉氏两县耕地压力指数来探讨中原粮食主产区1999-2010年耕地压力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县域自然资源状况相同,国家宏观土地政策相似,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和结果有所差异.鄢陵县1999-2010年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呈现先降后增的"V"字型变化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情况相呼应,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倒"V"字型,整体来看耕地压力不大;而尉氏县1999-2009年人均耕地面积也呈减少趋势,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持续增加,1999-2007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现降低的趋势,2007年后又有上升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变化,但变动幅度很小,绝大部分年份都处于大于1的数值,表明耕地压力较大.究其原因,是由于耕地数量、人口数量、粮作比、复种指数的变化和农业相关政策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运用M in itab软件,在分析江西省南昌县1981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未来1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81年以来,虽然南昌县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波动较为明显,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0年耕地压力指数有进一步降低趋势。由此可知,南昌县的耕地总量在未来时间段内可以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但是只有依靠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才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现状 1987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11人。按1980年187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居第58位,属中偏高水平。平均人口密度高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散布于世界各洲的小块人口密集区,而我国的东南半壁则是世界上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一整块大面积的高密集人口分布区。同时,我国西北半壁的人口密度也不低于世界上可比环境的发达国家。如我国的青藏区(高寒)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人,大于加拿大(纬度高、气候较冷) 的2.4人;蒙新区(沙漠戈壁面积很广) 为12人,大于澳大利亚(沙漠面积很广) 的1.9人。按人口与耕地的比例,我国属于印度型人均耕地少的国家,在这类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又居最低之列。而且我国的人口正以每年一千几百万的速度增加,而耕地则在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预测山西省2000年人均耕地、粮食单产,得出人均耕地减少速度大于单产增加速度,人均消费粮食趋于减少的结果。解决这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人地剪刀差问题及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耕地资源与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6-2007年三峡库区耕地、人口和粮食动态变化数据,对库区耕地资源和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耕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库尾区最为丰富,库中区次之,库首区最为贫乏;2)三峡库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1995-2003年减少最为剧烈;3)1998年以前耕地压力指数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1998年之后平稳上升,主要是由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通过调控耕地资源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缓解耕地压力状况.  相似文献   

20.
金庆焕 《广东科技》2006,(11):30-31
四、我国土地、水和森林资源状况 (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2003年,我国拥有耕地仅18多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约为世界人均耕地4、05亿亩的三分之一。而美国的耕地总量为29亿亩,人均耕地为11.16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