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实施的以民族创新为灵魂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始终作为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体育教育是通过自身的身心活动,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关系的一种良好方式。体育教育通过自身身体性认知过程中,“是人把自己身体的健康、强壮和优美作为文化  相似文献   

2.
1982年,钱梦龙老师提出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思想,几年后,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全国迅速发展,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已经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人在社会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主动地认识和改造现实。即人的发展离不开活动。所以我们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然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新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至少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基于此,笔者对“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取代旧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而非智育中心,学科中心的教育),并进而形成新的“过程教学”模式。一、什么是“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探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二、“实践活动课”类型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类型,从教学的任务角度分,有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体验性学习为主...  相似文献   

4.
学生基本人格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庭杰 《科技信息》2008,(5):232-232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内在规律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最根本的一务,就是要承认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性,通过开发和调动人的主体性来积极地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体验,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格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人的个性培养主要是个体主体性培养,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个性培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对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创造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认识,完善教育目标,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杨忠 《奇闻怪事》2007,(6):105-107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即人的本质特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其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中专教育培养的人应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相应地中专语文教学也必须在教育理念上和一切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把学生真正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并即将走入社会的学习主体。以人为本,教文育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康永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3):109-110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性教育。“世界历史性实践活动”和“世界历史性认识活动”造就出了“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我国的历史教育,应在强调“世界历史性”的同时,必须首先致力于使学生成为个体主体。  相似文献   

9.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创新观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大思政课堂观”、“高校全员思想政治教育观”,把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作为重要主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不能见物不见人。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文章阐述了电子技术课程主体活动教学的目标和操作程序,并以“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实施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活动,使他们获得了直接经验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了实践环节,重视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它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思想道德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主体选择、主体价值、主体发展为中心展开,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为主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与主体性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由学生主体自由自觉活动的学习方式。其旨是要改变学生主体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习,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强调人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离不开主体性观照,主体性观照是研究性学习实施起源机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石。研究性学习与主体性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动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作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其实施的起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含实施的前景、目的、内涵、价值,又有其实施的理论基础.但是其实施起源机制的核心只有一个,即学生个体主体性的参与.主体性参与离不开主体、主体性教育的培养;主体性参与是研究性学习实施起源机制的基石、活性因子、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升学考试决定学生的前途,寄托了社会的希望。高中学校为了生存的需要,顺应家长、学生的需求,也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变为了“理直气壮追求升学率”作为奋斗目标。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主要采取知识灌输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为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也被迫接受了这种教学方法,导致高中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盲区。为了改革高中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了“一体两翼”教育模式的实践,贯彻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为基础,以现实的社会环境为条件,采取人为的调控方式,实行教育过程多种因素与个体素质、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通过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自主活动,使自身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整体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坚实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对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邓…  相似文献   

20.
创新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升华,创新是学生主体性价值的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教育的经典言论,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培养学生自觉的主体行为,充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从而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