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国实施的以民族创新为灵魂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始终作为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体育教育是通过自身的身心活动,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关系的一种良好方式。体育教育通过自身身体性认知过程中,“是人把自己身体的健康、强壮和优美作为文化  相似文献   

2.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技术、教学过程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其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它通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师生比例等独特手段,注重人的主体性、注重人的素质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余彦华 《科技信息》2011,(4):288-288
学生的人格是学生素质的核心,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因其自身“文道合一”、思想性强的学科特点,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素质数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保证,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该文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观点从几个侧面论述了数学教学过程中主体性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既是当今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所在。生活作文摒弃了写作惯有的形式训练,以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对生活的认识,通过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自由精神,在发展学生的言语创造力的同时,也孕育了学生的现代人格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落实到高等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时刻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争取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价值性,把学生的健康人格、自由、平等、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关怀;从以往的消极防范和控制,转向积极引导和真诚服务,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高校体育中“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构建。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从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入手,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选择,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思想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根本转变。同时更有利于对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付应科 《科技信息》2009,(7):257-257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学段,教育心理学上称该阶段是“危险期”,表现之一是学生生理逐步发育成熟而心理却极不稳定,出现了“求异”的行为现象。本文以自已亲历的班级课堂上出现的一次男女同学求异的行为现象为契机,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新形势下,进行认真的反思,得出几点启示: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学生人格(尽可能少的扼杀他们的生机,尽可能多的赢得发展的契机);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促进他们求真向善):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每位同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好差也不是不可变化的,要教育学生树立终生爱学习,受教育的观念);避免用完美的尺度去规范同学(对他们的求异心理.早恋行为,不能视为“洪水猛兽”,象对待“瘟神”般的严加防范和扼止,把学生看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进行圣化教育)。通过这些反思和启示,提高自已的教学素质,做好一个适应现在教学形势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质主义视野里的教育“本质”不过是特定语境中教育的“意义”话语。主体性培育作为工具主义教育意义的建构内容,具有其时代背景、教育自身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主体性培育理念的确立,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认和尊重,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主体性主导作用的展现和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培育全面落实是工具主义教育意义关于主体性培育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素质生成和发展的哲学层面,对素质教育内涵进行新的透视,可以看到,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合理超越”,是以个性教育为出发点,以学生素质全面拓展为坐标的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高尚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精神,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社会学的后现代发展趋势使它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和多元性的理论倾向,它启示我们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培养机制时,要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为本;要以“综合、系统、动态、辩证的观点”审视学生培养机制的构建和发展;要以“统筹兼顾”的方法促进学生培养机制构建的协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应转变高职学生只需掌握“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就足够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贯穿教学全过程,促进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本教育与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地强调其功利性的目的,将学生当作对象物,将分数,升学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成功的标准,教育成了外在于人本身发展的一种“物性化”的东西,它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只有在教育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人性,提倡并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教师和学生,并通过一系列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手段,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所以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的那些反映规律性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持征,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科学任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生理一心理一文化”结构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或部分的局部发展。主体性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模式正在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肩负着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才的重任,辅导员通过自身的工作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在工作中应该坚持:发展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贴近性原则,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辅导员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郭浩  薛春文 《科技信息》2012,(15):178-17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体育课程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体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开发富有活力的体育课程。新课标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扬弃.反映出新的学校体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健康第一”和主体性教育思想两方面。而新的学校体育思想正是在“健康第一”、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几个方面对传统学校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绿色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教育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以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目标是培养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亟待用绿色教育的理念来引领,这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放弃“保姆式”的角色,减少行政色彩,加强服务意识,关注学生发展,追求“学生管理”向“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