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从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完成学业后,面对择业选择、就业压力以及就业后的工作压力等,很多学生表现得羞怯、盲目、自卑、依赖、无助等,往往很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即使能够得到一个岗位,时间不长往往也会因为工作环境、兴趣爱好、工资待遇等问题失去岗位。就其原因,除了学业不精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健康的心理,这种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期、择业期、就业期等各个环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学习期的心理缺陷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够鲜明、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等问题,结合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就业为导向,以面向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置与开发课程,构建了校企对接、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1+3+4"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对提高就业质量,提升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内涵建设,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被定义为"以工作为目标的教育与培训,强调开发和提高学习者胜任工作的技能".其办学理念是真正面向社会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各级各类实用人才,着力提高从业人员胜任工作的技能,有效帮助劳动者就业转岗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职业技能是澳大利亚的立国之本,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更成为该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程,涵盖了潜在人口的就业培训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两个方面,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兵  王强 《科技信息》2010,(33):I0040-I004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又要增强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谋生能力。按照面向学生职业发展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达到培养高职智能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满足企业就业岗位(群)的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需要,也可以满足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迁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被定义为“以工作为目标的教育与培训。强调开发和提高学习者胜任工作的技能”。其办学理念是真正面向社会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各级各类实用人才,着力提高从业人员胜任工作的技能.有效帮助劳动者就业转岗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职业技能是澳大利亚的立国之本。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更成为该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程,涵盖了潜在人口的就业培训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两个方面,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6.
由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引发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就业意向、就业岗位、社会认可等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届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主要有涵盖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质量管理、食品销售及食品研发等部门,并对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对就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与课程设置进行对照分析,针对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提出了课程(或专业)改革的建议,以期为食品类专业的项目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就业出现了严重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着重从需求岗位减少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门槛提高导致毕业生期望值降低等四个方面阐述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从理性认识、正确定位,转变求职理念,先就业、后择业,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期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专科生就业压力的加剧,会计学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已不再乐观,会计学专科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和职业适应能力为引领、以职业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专科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此,我们对我院会计专业专科毕业生及所在企业进行了调研,并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拟对现有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使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更加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0.
崔冽 《科技信息》2012,(25):241+349-241,349
高职文科专业同理工科专业相比具有行业定位难、岗位技能不清晰、课程设置不突出等困难,培养的学生往往无法适应实际岗位的需求,这也使得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及理工科毕业生。本文围绕高职文科专业的教学现状,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应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解决技能培养资源匮乏,编制适应岗位技能要求项目卡,设立专业开放型实训,训练就业技能、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表明,其重点就业岗位是生产操作、分析检测、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产品营销。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应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平台课程+岗位课程"课程体系,课程按职业岗位来设,知识因职业技能而讲,避免形成"知识相对过剩,技能明显缺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尤其是技能型的人才,这也正是当前社会的需求.当前我国西部职教的发展仍处于低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社会需求来讲,我们培养的学生充其量是在进行人才的粗加工,而这样的学生投放到社会后,因个人素质、能力及知识水平与岗位需求有很大差异,故难进入高收入阶层,学生因得不到理想的就业岗位而埋怨学校.由此恶性循环,造成西部职教招生难、就业难、发展难.  相似文献   

14.
史美东 《科技资讯》2009,(2):198-198
该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如何根据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模块、实训群的设置、理论融合实践的思路、双证制的实施等内容,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应该科学把握就业导向及职业能力的内涵,深入分析职业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师资匮乏、定位模糊、社会失位等问题,探寻转变学生观念、优化双师队伍、创新培养模式、完善社会参与的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与企业市场需求人才之间存在系统偏差。针对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定位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本文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定位"的教学模式,将企业人才岗位定位引入到课程职业定位中,并将企业工作过程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与企业、就业零距离。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甘肃联合大学化工学院在制定和实施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和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了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同时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其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确保专业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杨国荣 《科技咨询导报》2010,(23):127-127,129
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项目教学改革实践,深刻理解项目教学法与职业能力内涵的关系,针对烹饪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生产技能及相关管理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有效提升餐饮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是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职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的择业态度、择业方式和就业结果。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该文针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董吉娜 《科技资讯》2013,(26):186-186,188
职业技术学校是当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学校,所以在职业学校中往往更注重其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课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在就业还是交往中,其语言表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人与人之间实现良好交流的基础,同时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及亲和力也将直接影响着其工作能力的发挥.这一切都是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目标.所以可以说在职业技术学校里,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本文针对职业教育及学生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职业教育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教学反思,并进一步对提高语文教育的相应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