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TA1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epG2及其异质性亚系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3种细胞中MTA1基因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TA1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HepG2-H和HepG2细胞株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epG2-L细胞株;细胞免疫组化显示3株细胞的MTA1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以细胞核为主.结论:MTA1基因在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亚系HepG2-H、HepG2-L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人胃癌细胞株AGS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胃癌细胞mAb,应用间接ELISA法进行筛选,显微操作法进行亚克隆并用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法鉴定亚类,免疫化学法检测特异性,获得l株分泌抗AGS细胞株的mAb的杂交瘤(命名为1B4).该杂瘤分泌的mAb与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肝癌细胞株HepG2和正常胎儿肺细胞均为阴性反应,而与AGS细胞呈阳性反应.结果表明,该mAb对AGS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为胃癌相关抗原的筛选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用细胞克隆的方法获得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的小鼠肝癌H2 2 瘤株 (武汉H2 2 )的克隆细胞株H2D8。比较武汉H2 2 及H2D8对血清的依赖性、致瘤性、病理特征和对环磷酰胺 (CTX)的敏感性。结果发现H2D8细胞株对血清的依赖性 ,和对小鼠致瘤性及肿瘤病理学特性与武汉H2 2 细胞无明显差异 ;H2D8细胞对CTX治疗的敏感性更高。说明H2D8克隆株在体外培养、致瘤性和病理特征方面能保持原瘤株的细胞特性 ;在化疗敏感性方面优于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并提高5-FU、顺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水飞蓟宾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水飞蓟宾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后其细胞核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采用水飞蓟宾联合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观察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MTT法检测显示,水飞蓟宾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随着水飞蓟宾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48h的IC50为195.38 μmol/L;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表明随着水飞蓟宾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克隆形成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细胞核固缩、边聚、裂解等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存在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活化和降解;150 μmol/L的水飞蓟宾与不同质量浓度的化疗药物(5-FU,DDP)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48h,可提高HepG2细胞对这些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敏倍数分别为39.63和21.54倍.结论:水飞蓟宾通过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并提高HepG2细胞对5-FU,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TdR(胸腺嘧啶核苷)调控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细胞周期,运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技术研究肝癌细胞株HepG2的G1期、G2/M期全细胞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探索参与肝癌细胞株HepG2的G1期、G2/M期调控相关的蛋白。以TdR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分别得到同步化的G1期、G2/M期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双向电泳、质谱分析)筛选G1期、G2/M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TdR诱导后,分别获得(63.62±2.82)%的G2/M期同步化细胞,(75.24±0.17)%的G1期同步化细胞,通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技术得到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G2/M期表达,G1期未见表达有10种蛋白;存在三倍以上的差异点11个:2种在G2期表达上调,9种在G1期表达上调。说明TdR阻断法能够获得很好的同步化细胞。质谱鉴定得到的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涉及到细胞周期调控、DNA结合、转录调控、mRNA剪接、肽链合成起始、折叠以及细胞代谢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罂粟碱(Papaverine,PPV)和细胞自噬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机理,将肝癌HepG2、Huh7细胞进行X射线照射,并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NC)组、罂粟碱(PPV)组、单纯照射(IR)组,然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实时定量PCR (RT-PCR)实验检测LC3B、ATG7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自噬相关标志物LC3B、p62、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罂粟碱对肝癌HepG2和Huh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显著降低肝癌细胞LC3B、ATG7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和LC3-Ⅱ/LC3-Ⅰ的蛋白表达,提高p62、p-PI3K、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此外,罂粟碱还可以提高肝癌细胞的放射治疗(RT)效果。上述结果表明罂粟碱通过PI3K/AKT/mTOR通路抑制HepG2、Huh7细胞自噬,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提高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细胞克隆化培养技术,对小鼠肺脓癌LA795细胞系进行单细胞克隆化培养,分离出8个亚系,体外培养35代内生物学特性稳定,反复液氮冻存能复苏。将其中4个亚系细胞在裸鼠体内移植,结果命名为LA795-C6的细胞亚系较命名为LA795-C7的细胞亚系具有更大的肺转移能力,表明了母系确实存在转移潜能不同的异质细胞;将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高转移潜能细胞比低转移潜能细胞表现为更幼稚,且更具有生长活跃性的特点,说明高转移亚系LA795-C6和低转移亚系LA795-C7在体外培养存在着分化程度上的差异,且该肿瘤体内转移能力和体外培养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这提示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其分化程度和体内转移潜能有密切的矢系。  相似文献   

8.
应用SCID鼠筛选肝癌转移性亚克隆及M-H7402亚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人肝癌细胞SCID鼠转移模型,筛选和建立肝癌转移细胞系,旨在为肝癌转移研究提供实验材料.采用人肝癌细胞H7402,腋后背部皮下接种SCID鼠,接种后66天时,在荷瘤鼠赢弱时引颈处死,取其肺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获得肝癌细胞H7402的亚细胞克隆,命名为M—H7402.然后,对M—H7402细胞进行了生物学鉴定,检测了细胞形态、染色体、细胞动力学、细胞周期、甲胎蛋白表达、癌基因表达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显示,M—H7402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形态等与亲本细胞H7402十分相近,其染色体形态仍为人类核型,众数维持在72~80之间,占75.0%.RT—PCR检测结果显示,M—H7402细胞甲胎蛋白表达为阳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亲本细胞H—7402相比,癌基因C—myc表达水平较高,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从肺组织中获得的肝癌转移细胞系M—H7402,在体外可连续传代培养,细胞形态不变.应用SCID鼠筛选获得的亚细胞克隆,与亲本细胞形成配对关系,可为肝癌细胞转移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nm23-H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S增殖及移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转染乳腺癌细胞后对其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人nm23—H1基因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NMHl,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S,经G418筛选4周后,筛选出稳定表达nm23—H1的细胞株,绘制其生长曲线,检测其增殖、移动能力,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分析nm23—H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nm23—H1基因的MCF—7S细胞的对数生长期延长,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移动距离缩短,克隆形成率降低。结论:nm23—H1基因在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实验中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转移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谷子、小米和谷糠为原料利用酶法结合化学法获得三种谷子源可溶性膳食纤维(SDF)。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出最具抗肝癌活性的谷子源可溶性膳食纤维;采用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仪评估抗肝癌效果最显著的谷子源可溶性膳食纤维对HepG2单细胞克隆形成、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谷子源可溶性膳食纤维均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揭示谷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肝癌效果尤为显著,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且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无抑制作用(P>0.05)。此外,克隆形成实验证明谷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显著减少HepG2细胞的克隆存活(P<0.05);细胞划痕结果揭示谷糠源膳食纤维能够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P<0.05);并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谷糠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P<0.05)。  相似文献   

11.
以脑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块接种法建立三种人脑脑肿瘤裸小鼠移植模型,成功率为42.8%。移植瘤在质地、血供、间质结构、生长特征等方面良好保持了原肿瘤特性,其直接、快速、稳定地建立模型的方法优于肿瘤细胞系接种法。较高的建模型成功率有赖于快速接种、较大接种量、长期观察、良好的净化条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组织的高度异质性是癌症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临床实验中获得的肿瘤样本的甲基化谱通常是来自不同成分的混合信号,如癌细胞 (cancer cells)、正常细胞 (normal cells)、基质 (stromal)和免疫浸润细胞 (immune cells).其中正常细胞的混合被认为是许多下游分析的主要混淆因素,忽视或不恰当地考虑肿瘤纯度可能会导致DNA甲基化分析出现偏差或错误的结果,因此建立合适的统计模型修正肿瘤纯度至关重要.文章开发了一个线性统计模型InfiniumPurifyMT,基于肿瘤样本、邻近正常样本和肿瘤纯度得到纯化的肿瘤甲基化谱.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活的高发性疾病,由于缺乏早期诊断的方法以及放/化疗的巨大毒性,恶性肿瘤仍然是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未来恶性肿瘤诊治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而特异、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对此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肿瘤靶向多肽类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较大.本文对近年来恶性肿瘤靶向多肽的筛选、鉴定、应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简要综述,以供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25I例子组织间植入对人前列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DU145)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裸鼠50只,建立DU145前列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分成5组(每组10只),5只分别植入125I粒子,给予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的照射、5只植入假源。每天观察肿瘤横径,垂直径,记录移植瘤体积变化。处死动物后,对取下的瘤体做免疫组化及病理学分析。结果:各粒子植入植入组与假源组比较,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植入组<对照组),证明125I粒子植入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移植瘤有抑制作用,但144h组、216h组之间瘤重抑制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粒子植入组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较假源组增多(P<0.05);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不同剂量,不同照射时间,肿瘤细胞凋亡程度不同。结论: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可以抑制前列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DU145)的生长,照射时间,照射剂量不同,抑制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目前引起人类死亡的棘手疾病之一,虽然通过各种现代化治疗手段使肿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多药耐药依然是导致肿瘤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难题。纳米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EPR(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效应、可控修饰、靶向性等众多优点,在突破肿瘤耐药方面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纳米载药体系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成为逆转肿瘤耐药的新方式。从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纳米技术在肿瘤耐药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今后可在以下方面展开深入研究:1)结合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合理控制药物浓度,克服耐药;2)深入探索纳米载药体系的生物安全问题,优化纳米载药系统,使其避免或降低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为逆转肿瘤耐药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3)结合免疫学、光动力学、声动力学等多种方法,提高纳米载药体系逆转肿瘤耐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量子共振检测仪诊断肿瘤1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量子共振检测仪,通过头发测定了80例恶性肿瘤患者、5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50例无肿瘤者的免疫功能、肿瘤、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发锌和病毒感染的代码量价。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和无肿瘤者(P<0.001),而病毒感染程度和发锌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和无肿瘤者(P<0.001);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过低、病毒感染程度和发锌含量过高,这些将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也是诱发良性肿瘤的因素。通过对受试者上述指标的检查,将为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突飞猛进,成为肿瘤治疗新的热点。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在某些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免疫治疗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的免疫治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成为攻克恶性肿瘤的希望。本文综述肿瘤免疫学的历史、发展规律、未来方向及中国的肿瘤免疫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含量丰富。近年来,其低毒性、高活性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多糖功效特别显著。由于多糖抗肿瘤机制也是目前研究重点,所以就多糖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DNA甲基化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甲基化改变是肿瘤细胞中常见的现象,DNA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从以下几方面对此做一综述。(1)简介哺乳动物细胞的DNA甲基化;(2)DNA甲基化与肿瘤基因突变;(3)肿瘤DNA甲基化的基因外作用,其中包括:原癌基因的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  相似文献   

20.
中药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其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抑制血管生成是不同于常规的肿瘤治疗新策略,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是个多步骤过程,目前已进入临床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数十种,许多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的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Rg^3、鲨鱼软骨生成抑因子(SCAIF)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