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通过对信息安全系统中常用的伪随机数生成算法及其随机性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的伪随机数生成算法实现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Visual C++中伪随机数生成机制与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结合起来产生随机数的改进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方案具有较好的计算性能和随机性。  相似文献   

2.
使用混态演化的Kraus求和方法,考虑在退极化模式下,基于Jaynes-Cummings模型设定初态,对退相干时间演化后末态的保真度与von Neumann熵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存在退相干演化的量子态保真度会随时间发生衰减振荡至稳定,而von Neumann熵会随时间发生振幅减小的振荡变化.  相似文献   

3.
许钢翼 《科技信息》2008,48(9):356-358
本文提出一种混沌结构下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案,并通过实测表明该方案所生成的平衡型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同时由于该序列有接近理想的线性复杂度,因而为伪随机序列的选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调研,对von Neumann代数建立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系统梳理。Murry和von Neumann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做出了奠基性工作:双交换子定理、不完全的因子分类理论、以及群von Neumann代数和群-测度空间构造这两类典型的II-1因子。20世纪70年代Tomita-Takesaki理论、Connes关于顺从von Neumann因子的分类工作使得von Neumann代数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一种LT码编码生成矩阵的伪随机产生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LT码编码生成矩阵的传输方案是在每个编码数据包的头部额外增加一个开销,用于放置该数据包对应的编码生成矢量.该方案会产生较大的开销,造成传输效率降低.给出了一种编码生成矩阵在编码器和译码器间伪随机同步产生的方案.采用该方案时,只要编码器和译码器伪随机数发生器的算法相同,种子也相同,就能产生一样的均匀伪随机数序列,将其进行转化后就能得到相同的编码生成矩阵.种子数据量小,且只需要在伪随机数发生器初始化时编码器和译码器间交换一次即可.实验结果显示,生成的伪随机度值符合指定的度分布函数,数据包的伪随机选择也符合泊松分布.相比较传统方案,该方案避免了编码生成矩阵的直接传输,减少了传输开销,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6.
廖继旺  彭可 《科技信息》2009,(24):32-3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的数字水印算法。算法利用DES加密算法对水印信息进行加密,利用混沌序列的特点产生一组随机序列,最后将随机序列和初步加密水印信息做最后加密。水印嵌入在小波包分解后的低频部份的高频子带,水印直接嵌入变换后的系数中。提取水印过程刚好和嵌入水印过程相反。实验证明,该算法鲁棒性和透明性好,是一种可行的版权保护的数字水印方案。  相似文献   

7.
量子态远程制备为量子信息的传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共享的部分超纠缠Bell态,提出了任意单光子极化-时间自由度量子态的远程制备方案.发送方根据待制备的量子态信息对手中光子进行幺正操作,通过单光子投影测量和单向经典通信帮助接收方制备出初始量子态,并给出了该方案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8.
将矩阵代数M2(C)和M3(C)中生成von Neumann代数分别为M2(C)和M3(C)的KS-格嵌入到M4(C)中,构造并生成了M4(C)中生成von neumann代数为M2(C)+C+C和M3(C)+C两种KS-格.  相似文献   

9.
多比特量子纠缠态的隐形传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量子信息处理中,量子比特常常处于叠加态,围绕如何隐形传送多比特量子态提出了一种用N个EPR对隐形传送N比特量子态的传输方案,通过N次联合操作实现N比特量子态的传输.其操作为局域操作并且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很容易实现,与单粒子量子态传输相比, 多比特量子态可以传送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超混沌的对数字化图像信息的隐藏加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混沌的图像隐藏方法.应用混沌系统产生混沌序列并生成二值伪随机序列对原始图像做预处理加密,并进行改进的魔方置乱和像素置换;然后对结果图像做进一步隐藏;最后应用评价指标对隐藏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Weak cross-Kerr media provides addi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of qubits in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by exploiting weak cross-Kerr nonlinearity, we propose an optical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one-dimensional quantum random walks. The random walks are describ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single photons with cross-Kerr media.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also be used to implement one-dimensional quantum random walks on an infinite line.  相似文献   

12.
从钱学森、许国志、吴文俊和华罗庚的教育背景提出他们早年的经济学、管理学情结,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积极投身中国管理科学和数量经济学的开创.吴文俊充当博弈论方向的带头人,深入对John von Neu-mann和John Nash的核心理论进行修补.他见机早、水平高,享有"超前-超然"的地位,成果达到"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用快速高效的方法产生高质量的随机数是蒙特卡罗方法应用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其时间复杂度。通过建立零驱动估计、单驱动估计两种新模型及优化梅森旋转算法,对随机数生成方法进行了改进。基于圆周率估算的仿真检测结果表明:新建立的两种模型在获取高精度的同时,分别使仿真时间缩短了80.1%和40.3%;改进后的梅森旋转算法使时间复杂度下降了91.1%。对蒙特卡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兼顾精度和效率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全多播中密钥更新机制的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全多播中密钥更新的可扩展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逻辑密钥分层机制.在更新密钥树时,由密钥服务器产生随机数,而多播组成员使用单向散列函数可以直接计算出变动路径中的全部或部分密钥,减少了更新密钥的计算量和在多播信道中的通信量,因此使密钥服务器的平均代价减少约1/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这种改进机制的批处理更新算法,可以对多次成员变动仅进行一次更新操作.实验分析表明,与原机制的批处理更新算法相比,该算法又可使密钥服务器的代价至少减少1/3.因此,采用这种改进机制的批处理更新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和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位势的延拓,推导出三维虚边界积分方程.通过选择不同的虚边界,避免相应内问题的特征值与波数重合,从而保证解的唯一性.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求解任意波数三维Helmholtz方程外边值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维热传导方程的高精度交替方向隐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数值求解二维和三维热传导方程的高精度交替方向隐式(ADI)方法,其空间为四阶精度、时间为二阶精度,并通过Neumann方法证明是无条件稳定的.该方法沿每个空间方向只涉及3个网格基架点,因此可以重复采用TDMA算法,大大节省了计算时间.数值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高阶精度,并与二阶的Peaceman—Rachford格式、Douglas格式及Crank—Nicolson格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将原始的高精度TVD格式推广到含多组分的爆炸波的数值计算,建立了多组分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并推出了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对一维球对称爆炸场(爆裂球问题)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推广的多组分TVD格式获得的数值结果比在Lagrangian坐标系下用von Nuemann-Richtmyer格式得到的结果更为合理,克服了由人工粘性格式计算引起的爆炸波远场超压偏低的不足,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在Euler坐标系下多组分的变比热比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令 R是作用于 Hilbert空间 H上的有限 von Neumann代数 ,则每个正规元 A∈ R都是关于 R的约化元 ,且 A与其换位 R′生成的强闭子代数是 von Neumann代数  相似文献   

19.
给出一种运用计算机中鼠标移动轨迹这一随机事件产生真随机数的算法,与传统基于鼠标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相比,在采样原始数据过程中,该方法得到的数据随机性更高,与其他用物理过程产生真随机数的算法相比,不用接额外的电路和设备,成本较低,从而解决了产生真随机数开销过大的问题.通过对产生的随机数进行均匀性和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  相似文献   

20.
用vonNeumann代数定义了对合运算连续的Banch-algebra的表示,证明了包络vonNeumann代数的存在性;最后,给出了包络vonNeumann代数的正合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