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为研究二氧化钛纳米晶的缺陷性质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利用X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对样品的晶相、平均粒径和缺陷性质等进行表征,并以所得二氧化钛纳米晶为基础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进一步分析其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450℃的热处理温度下,可以合成锐钛矿相占主要成分的二氧化钛纳米晶.随着热处理时间从30 min延长至90 min,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从12.8 nm增大到47.9 nm.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二氧化钛纳米晶表面缺陷的尺寸变小且浓度降低,同时晶界间的自由体积发生复合.在表面缺陷和平均粒径的双重影响下,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的瞬态光电流密度随平均粒径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基于26.5 nm粒径二氧化钛纳米晶制备所得薄膜的瞬态光电流密度最大,其值为0.072 m A/cm2.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硝酸银为银源,加入控制水解的鳌合剂醋酸,制备了纯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及掺银量不同的银-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粉末.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X射线(X-ray diffraction,XRD)和紫外与可见光近红外分析仪(Ultraviolet Visible near Infrared,UV-Vis-N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的平均粒径为15 nm左右,Ag颗粒较均匀分布在Ti O2二次聚结基质上;焙烧温度以及银的掺入影响二氧化钛的晶型转变和粒径大小;银的掺入提高了样品的光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扩散火焰燃烧反应器,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通过四氯化钛气相水解法,改变四氯化钛进料速率和中心环氧气含量,合成粒径和晶型组成可控的二氧化钛纳米晶。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球形样品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晶化完整。以罗丹明B染料在紫外光条件下的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球形二氧化钛纳米晶的粒径和晶型组成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晶型组成不变时,晶粒尺寸越小,光催化活性越好;而当晶粒尺寸不变时,随着锐钛矿型质量分数的增加,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0.80时,光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采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纳米晶的晶体结构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30℃热处理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晶主要表现为锐钛矿结构;随着保温时间从1h延长至3h,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从13.7nm增大到43.7nm.以所制二氧化钛纳米晶为光阳极材料组装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粒径为25.4nm的二氧化钛纳米晶太阳电池表现出最佳的光电转化效率,其值为4.62%.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蓝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使用XRD和SEM确定产物的晶相和形貌,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产物的表观粒径和粒径分布.考察了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的量、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和H2O2的量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影响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物,采用水解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在制备过程中,硫酸氨的加入可以有效的降低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粒径,利用SPA400扫描探针显微镜对制备的二氧化钛的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四氯化钛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SnCl4·5H2O为源物质,氨水为沉淀剂,将采用化学沉淀过程制备得到的前驱体分别采用水热晶化和焙烧晶化两种方法晶化,在不同晶化温度下制备得到SnO2纳米粉体。研究了晶化方式和晶化温度对产品的结构、组成、形貌及分散性能的影响。用X 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表征了产品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晶化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均为结晶状态完好的四方金红石型、纯度较高的SnO2纳米粉体,粉体的晶粒尺寸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大,随粒径的增大产品的分散性得到较好的改善。与焙烧晶化相比,水热晶化制备得到的样品粒径较小,样品的氧空位浓度较高,粉体粒径的均匀性较好,粒度分布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8.
以共沸蒸馏法制备出结晶完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5nm左右以及掺Fe3+量为0.1%的TiO2纳米粉体,通过XRD和TEM分析方法对晶体的物相和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在不同光源下催化降解水杨酸溶液,对其光催化活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掺Fe3+量为0.1%的TiO2纳米粉体在日光下的光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液相反应胶粒析出机理及实验原理,制备了Ba1-xSrzx前驱体(Ti(OH)4、SrCO3、BaCO3).然后经过焙烧,在较低温度(450℃)时是碳酸钡锶和二氧化钛分子状态的混合纳米晶,继续焙烧(900℃)成为发育完整的Ba1-mSrx TiO3纳米粉体,经TEM和XRD表征,平均粒径为100nm,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XRD表明此纳米粉体为钛酸钡锶Ba1-xSrxTiO3.  相似文献   

10.
采用Y型微通道反应器与水热法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粉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应物浓度、总流量和流量比等因素对HAP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以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HAP纳米粉体的颗粒粒径随着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总流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反应物流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其形成机理是利用微反应器的强制微观混合作用促进过饱和度的均匀分布,使化学沉淀反应的中间产物HAP前驱体以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的无定形磷酸钙二次颗粒聚集体的形式存在,HAP前驱体在水热处理时,通过ACP二次颗粒聚集体的内部重排及ACP粒子的溶解-重结晶的相转变方式,晶化生长为均匀细小的HAP纳米粉体;当Ca(NO3)2溶液和(NH4)2HPO4溶液的摩尔浓度分别为0.1和0.06mol/L、两溶液的流量比为1∶1、反应物总流量为80mL/min时,可制得平均粒径约为85nm、粒度均匀的短棒状HAP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11.
 氟离子掺杂能够改变TiO2的光生载流子传输、比表面积、孔道结构、表面酸度等本征性质,从而影响光生电子-空穴派对的复合和对母体化合物的吸附,因此氟离子掺杂能够显著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尤其是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氟掺杂纳米TiO2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受到制备技术、热处理温度、前躯体种类和化学计量等的影响,而使纳米TiO2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如金红石相形成、生成Ti3+、量子产率增加以及改变吸附性(如表面极性)等方面。本文综述了氟修饰TiO2的制备及光活性,主要包括催化剂制备方法、相变过程和母体化合物的矿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九井田各煤类中固定碳、燃烧比、碱酸度、氧化物含量等相关参数,分析出井田内各煤层煤类不同,固定碳、燃烧比、碱酸度、氧化物含量均有所不同;影响煤类变化规律的因素有沉积环境、煤化作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到各煤类有不同的组分,同一煤层不同层位也存在不同的组分,导致煤层电阻率出现幅值的差异,总结出影响测井中视电阻率曲线的主要因素是固定碳、碱酸度、氧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扣荧光光谱研究了二氧化钛(TiO2)催化超声波照射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作用,同时对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溶液酸度,超声波功率和离子的种类及强度等因素对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红石型TiO2的催化效果明显好于锐铁矿型TiO2。在一定条件下,DN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功率和TiO2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离子的种类和强度对DNA的损伤作用则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这一结果对TiO2催化超声波照射治疗肿瘤应用于临床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iO2/海泡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处理染料废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焦硫酸钾熔融法和钛酸丁酯溶胶法制得TiO2酸性溶胶,采用浸溃、振荡等手段制得TiO2/海泡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活性艳兰模拟染料废水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得出复合材料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较之原矿粉都有很大提升;而在光催化体系中,活性艳兰高的去除率(〉96%)并不是简单的吸附行为,而是发生了光催化降解被完全矿化而去除,这都说明Ti已经嵌入到海泡石的层间结构中.在反应液中加入H2O2能普遍的提升光催化降解的速率.  相似文献   

15.
传统医用钛合金的设计标准主要为强度与弹性模量。随着外科植入物在临床的不断应用,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需要考虑合金元素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等生物安全性指标,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可拆卸或长期植入的理念。对比分析了国际上对医用钛合金的传统设计方法及准则,重点介绍了新一代外科植入用钛合金应该具备的最新设计要素和最新应用进展,提出了医用钛合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Ti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TiO2纳米管阵列在许多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如模板法和阳极氧化法,以及不同制备条件得到的纳米管阵列的形貌特征,通过讨论当前对TiO2纳米管阵列形成机理的不同研究结果,说明TiO2纳米管阵列形成过程中阳极氧化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对纳米管阵列微结构的影响因素.最后对TiO2纳米管阵列的应用、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高炉冶炼过程的条件下,研究了各种类型钒钛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块矿)的低温、高温还原和熔滴性能,特别是钒钛烧结矿碱度与高温冶金性能的关系及其对低、高温区域还原过程和钛还原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认了全钒钛铁矿石高炉冶炼的合理炉料结构是高碱度烧结矿加酸性氧化球团矿。但在攀钢现有工艺和设备条件下,首要的是提高烧结矿的碱度。  相似文献   

18.
酸化酸度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酸化起始酸度和浸出率的分析,初步探讨了酸化酸度与微生物浸铀的酸耗及铀的浸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较高的起始酸度可明显提高铀的浸出率。对于不同的矿石,应采取不同的起始酸度,但酸化的起始酸度不宜过低,否则对缩短浸出时间和提高浸出率不利,30~40g/L的硫酸作为起始酸度比较合适,如矿石粒度较大,应考虑用30g/L以上的硫酸起始酸化。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不同载 Ti量的 TiCl_4/MgCl_2-n-BuOH-SiCl_4 与烷基铝相互作用产生的EPR 谱、不同作用时间形成的 EPR 谱的特征变化,以及它们与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活性的关联。结果表明,不同载Ti 量催化剂的 EPR主要是暴露于催化剂表面的孤立 Ti~(3+)离子贡献。表征催化剂中处于不同畸变配体场Ti~(3+)物类的g=1.95与g=1.97信号强度比值随载 Ti量增加而减小;g=1.99 信号的形成和增长与催化剂聚合活性有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测试发现,酸味和甜味的感觉阈值随刺激物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咸味和苦味的感受阈值在中等刺激物温度下最低.在各种刺激物温度下,酸味、甜味和咸味的感觉阈值女性都低于男性.人类对苦味的感觉阈值低,但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