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黄鱼弧菌病的荧光抗体快速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0.05%福尔马林灭活大黄鱼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制成菌苗,再用该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进而建立起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在福建省连江县厦宫乡大黄鱼养殖渔排进行副溶血弧菌检测。在患病大黄鱼肝脏中均能检测到副溶血弧菌,10尾外观正常的大黄鱼中,有4尾检出副溶血弧菌,而在养殖海水中没有检出副溶血弧菌,以上结果表明,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感染发病的大黄鱼,而且也能用于检测带菌尚未发病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副溶血弧菌毒力评价的动物模型,研究通过混合正交试验,用不同浓度和致病性的副溶血弧菌采取腹腔注射和灌胃的方式感染4周龄的小鼠,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并计算一段时间内小鼠的死亡率,分析不同因素对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强弱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小鼠死亡率的因素顺序为:感染途径菌液浓度菌株毒力;采用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浓度为7.5×107cfu/m L的菌液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小鼠精神状态最差,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对鳗弧菌抗血清学制备及其血清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免疫清射法,先去除鞭毛抗原,可以获得对虾“黄鳃病”鳗弧菌的高效价的抗血清,其血清效价可达到5120,这为对虾病原菌制备抗血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鳗弧菌抗血清学制备及其血清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免疫注射法,先去除鞭毛抗原,可以获得对虾“黄鳃病”鳗弧菌的高效价的抗血清,其血清效价可以达到5120,这为对虾病原菌制备抗血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副溶血弧菌环境和海产品分离株出现抗生素耐药性的报道日益增多,亟需寻找替代传统抗菌剂抗菌的策略以控制副溶血弧菌的污染和感染。本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生长曲线的绘制,以及运动性实验和结晶紫染色实验,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副溶血弧菌形态的变化,来评估以舍曲林为代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活性及抗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检测与分析舍曲林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转录的影响,探究舍曲林对副溶血弧菌的减毒作用。结果显示,舍曲林对副溶血弧菌的MIC为32μg/mL,MBC为64μg/mL,能够损伤其细胞膜和细胞壁,MIC下导致其干瘪皱缩,MBC下引起其涨裂、胞内物质外泄;亚抑制浓度的舍曲林能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泳动和群集运动,抑制率分别为88.6%和71.5%;舍曲林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当舍曲林质量浓度分别为8、16、32和64μg/mL时,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66.9%、79.5%、88.3%和89.3%;亚抑制浓度的舍曲林能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fliA、ompW和a...  相似文献   

6.
四种海洋致病弧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4种海洋致病弧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鳗弧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具有敏感性,但对其他所测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副溶血弧菌对四环素、卡那霉素、青霉素表现出耐药性,而对氯霉素、头孢娄新、庆大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则表现出敏感性;河流弧菌对四环素、链霉素表现出耐药性,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娄新、庆大霉素、青霉素和红霉素则表现出敏感性;溶藻弧菌仅对四环素表现出耐药性,对其他7种抗生素均表现出敏感性.同时针对表现出抗药性的药物,相应地确定了它们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值.  相似文献   

7.
对虾养殖中弧菌数量与对虾“红腿病”“黄鳃病”关系研究苏永全,蔡心一,翁卫华,王军(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黄淑莘(马尾水产饲料公司福州)弧菌是养殖虾池和对虾消化道的正常菌群之一 ̄[1],但其中的某些种如鳗弧菌(V.angutl-larum...  相似文献   

8.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血清2型对鳗鲡有专一的感染性,是鳗鲡出血性败血症、烂鳃病和烂尾病的重要病原菌。采用间接ELISA法对制备的兔抗创伤弧菌多克隆抗血清进行效价测定,结果表明其效价高达1∶512 000。从发病鳗鲡中分离出创伤弧菌和37株其他致病菌,将38株病原菌以较低浓度(1×106cfu/m L)包被后通过兔抗创伤弧菌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兔抗创伤弧菌血清稀释到1∶256 000或1∶128 000时,其与37株其他病原菌均未产生明显的ELISA交叉反应。该血清分别经1∶64 000和1∶32 000稀释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经创伤弧菌、鳗鲡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anguillarum)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感染死亡的美洲鳗鲡(Auguilla rostrata)脏器组织悬液(肝脏、肾脏和鳃),结果表明,兔抗创伤弧菌血清经1∶32 000稀释后可特异性检出鳗鲡鳃和肾脏组织中的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9.
陈梦  周翔 《科技咨询导报》2012,(11):232-232
为了快速识别副溶血型弧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本文经过试验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原理使用荧光二抗血清在荧光显微镜下识别副溶血型弧菌荧光菌球,以期达到快速筛查副溶血弧菌污染食品目的。本方法适用于海洋水产品和淡水水产品及加工的含盐其它食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秦皇岛主要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及其毒力特征,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7—2013检测方法,并适当改进,分别在春、夏、秋、冬季节,对秦皇岛沿海主要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采用PCR方法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tdh,trh,tlh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秦皇岛沿海主要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相对较轻,其总检出率为10.07%。污染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污染品种夏季主要为鱼类和少量贝类,秋季主要为虾蟹类和贝类。4个采样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秦皇岛的海港区,昌黎县,北戴河区,山海关区。检出的15株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dh和tlh毒力基因,说明秦皇岛沿海主要海产品携带的副溶血性弧菌毒性较强,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法,从患红体综合症的青虾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各分离到一个菌体,两个菌株的生长和生化特性完全一致,定名为青虾980910,以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青虾,可引起虾发病死亡,表明为病原菌,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弧形,有一根细长的鞭毛,经API-20E试条生化分析,鉴定为拟态弧菌,药敏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氟派酸,荼啶酸,利复平等敏感。  相似文献   

12.
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到二株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及菌种鉴定研究,认为致病菌为熔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表明:磺胺 TMP、氯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2016年广西钦州湾近海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发生以体表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内脏器官病变为典型症状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患病卵形鲳鲹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保存,为后续开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研究,以及控制相关病原菌在海水养殖中的暴发和流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平板和TCBS平板从患病卵形鲳鲹体表溃烂病灶、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疑似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学检验,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对疑似病原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细胞和鱼体水平开展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同时进行人工感染的回接试验。【结果】分离得到4株疑似病原菌(TOQZ01,TOQZ02,TOQZ03,TOQZ04),基于其表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判定4株菌株均为弧菌属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且细胞毒性试验和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为此次卵形鲳鲹发病的病原菌。【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未来将基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开展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现代海水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以实现对广西海水养殖溶藻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松材线虫、致病细菌荧光假单胞菌及其鞭毛蛋白毒素、非致病细菌缓慢葡萄球菌等材料对3年生黑松进行接种试验,通过其样枝切片的超微结构病理学变化,了解致病细菌毒素在松萎蔫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野生松材线虫悬液、荧光假单胞菌菌株GcM5-1A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荧光假单胞菌菌株GcM5-1A、荧光假单胞菌菌株GcM5-1A的鞭毛蛋白毒素Flg、无菌松材线虫+缓慢葡萄球菌菌株AM2C、无菌松材线虫悬液接种黑松,以健康松树为对照。对于发病的处理,在接种后病程的第2或第3阶段取样; 对于未发病的处理,则在接种11 d后取样。取样时,在距离接种点不同位置进行,然后制备透射电镜样品,观察这些切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野生松材线虫、GcM5-1A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GcM5-1A、GcM5-1A鞭毛蛋白毒素等4种处理下黑松树体组织的超微结构均遭受严重破坏,病理学变化趋势一致。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AM2C等两种处理下树体组织基本未遭受破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健康松树的基本一致。GcM5-1A无细胞滤液与野生松材线虫的处理中,在靠近接种点处,前者处理下切片的超微结构受害比后者严重; 在远离接种点处,前者受害反而比后者轻。通过GcM5-1A无细胞滤液与野生松材线虫接种观察结果比较,发现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移动加速了致病菌的扩散,导致毒素的增产和扩散,加速了松树的死亡。【结论】在接种处理的第2阶段是松萎蔫病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菌松材线虫不能致死松树,而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产生的毒素是致死松树的真正原因,验证了松萎蔫病是松材线虫与其携带致病细菌的复合侵染导致病害的假说,而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移动加速了致病菌的扩散,最终导致松树加速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一种引起脊尾白虾红体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浙江舟山某试验场暂养的脊尾白虾暴发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虾身体发红,额剑发黑,反应迟钝,摄食减少,一周内发病死亡率达到30%左右,并有迅速蔓延趋势。从病虾的血淋巴液和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XS1207005。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健康脊尾白虾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发病的脊尾白虾与自然发病虾有相同的临床症状,确定该菌株为脊尾白虾红体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和热激蛋白HSP60(heat shock protein)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序列与弧菌属相应的序列同源性最高;HSP60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相应的序列同源性为99.6%,而与其他弧菌属细菌的HSP60基因同源性均小于91%,结合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确定菌株XS1207005为哈维氏弧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噻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先锋必、菌必治、氟哌酸、复方欣及氧氟沙星等8种药物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鳗弧菌(V.anguillarum)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注射感染试验,取注射后0、3、6、9、12、24 h的仿刺参体壁、肠道、呼吸树、触手和体腔细胞5种组织或细胞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基因在这5种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特征,探讨了硫氧还蛋白在仿刺参先天免疫中的作用。结果显示,Trx基因在仿刺参体壁、肠道、触手、呼吸树及体腔细胞中均表达;在灿烂弧菌刺激下各组织或细胞中Trx基因变化趋势相似,呈现一种"突增-下降-再突增"的双峰型模式;鳗弧菌刺激下Trx基因表达量变化同样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与灿烂弧菌组相比反应时间与上调幅度都不同。总而言之,Trx基因在仿刺参体内有组成型和诱导型两种表达模式,并存在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和病原特异性;Trx基因参与了仿刺参对病原感染的免疫应答,使机体免受氧化胁迫,在抵御外界病原入侵、维持胞内氧化还原状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是海产品上市前的必检微生物.某种意义上讲,检测的增菌时间决定了海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市场价值.为缩短增菌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Vp培养条件和增菌培养基.单因素分析确定最适于Vp(ATCC 17802)生长的温度、氧浓度和培养方式分别为37℃、透气胶塞和摇床培养.以混合蛋白胨、牛肉膏、Na Cl为主要影响因素,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进行增菌培养基优化,得到的二次回归方程具有很高的拟合性,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酪蛋白胨6.75 g/L、胰蛋白胨3.25 g/L、牛肉膏4.76 g/L、Na Cl 36.75 g/L.利用优化培养基对模型进行验证,培养12 h的Vp菌体密度可达模型最大预测值的98.77%,说明获得的模型可以对ATCC17802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粪便中弧菌科细菌的检测,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方法:对136例腹泻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在136例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气单胞菌属16株,占11.8%,其中25%菌株是嗜水性气单胞菌.结论:弧菌科的细菌已成为当地重要的肠道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显示了健康和患病毒性疾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其复眼、肝脏、心脏、鳃和肌肉等5种组织的SOD和PPO同工酶酶谱,其中健康对虾体内的SOD和PPO在各组织中表达的同工酶酶带少,但组织特异性明显.SOD和PPO分别在心脏和肝脏中表达最强,各有3条酶带;复眼和肌肉中最弱,均只有1条酶带.感染病毒后,这两种同工酶的酶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在肝脏和心脏组织中变化显著,表现为病虾心脏中SOD和肝脏中PPO酶带缺失和染色变浅,即酶活性明显下降,而肝脏SOD和心脏中PPO酶活性却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方法,研究了正常草鱼和患出血病草鱼的肾脏、肝脏、脾脏、心脏、鳃、肌肉以及血清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患病草鱼和正常草鱼各组织器官及血清中的MDH同工酶酶谱均为6条带,患病鱼的酶谱明显地不同于正常鱼的酶谱;MDH同工酶的活性具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同一组织及器官,患病草鱼MDH同工酶的总活性较正常草鱼偏高,其中鳃、肝脏、脾脏以及血清中的MDH同工酶总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种组织及器官,患病草鱼的MDH同工酶的相应组分,活性序列产生了较大的差异;MDH同工酶可以作为草鱼患出血病的一个生理、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