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随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与包括知识、信息、技术、劳动力和资本在内的知识市场的协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以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知识市场的协同性进行实证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林蔚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248-250
从缄默知识的三大特点以及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关系,提出通过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来丰富幼儿的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逐步体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对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以及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出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提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重点分析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就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知识发酵即在参与者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某种创意引导,通过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相互反复激发、评价、修正,逐渐形成新的知识,达到新的知识状态。技术创新构思是技术创新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性的阶段,体现为不同种类知识的融合。优化产业集群知识发酵模型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的扩散,应采取强化集群知识传播与碰撞、优化集群知识发酵环境、构建集群知识发酵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转移的知识,可以从知识存在的转化维度区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形式;也可以从知识的存在层次区分为个体知识、组织内部知识与联盟知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就是指这些知识互相转化,从个人或组织的隐性知识,转化成个人或组织的显性知识,最终成为联盟知识的过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源的输出阶段、接收方的吸收阶段、双方交互作用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初始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各地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主要战略力量,是引领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提升高新区内集群创新质量水平,从经济效益、知识产出、人员素质、创新结构四个维度构建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质量评价体系,以全国156个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影响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质量的两个关键因子是集群网络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区域间差异过大,且在不同影响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作为现代企业外部网络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产业集群创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产业集群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产业集群提供了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的支持网络;产业集群提供了加快企业技术扩散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发展的集聚地,而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的内生动力。通过对区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论述,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的贡献和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优化,进而提出了两者之间生态式发展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惰性是阻碍"创新驱动战略"成功实施的拦路虎。作为与技术创新相伴而生的惰性问题,是产业集群网络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在对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惰性研究概述的基础上,结合集群生成演化的不同理论视角,分析了产业集群网络技术创新惰性的形成机理,对产业集群网络中的结构惰性、知识惰性、制度惰性和文化惰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破集群网络技术创新惰性的相关观点,以期为集群网络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是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更能在知识溢出和集群创新及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显著作用。为了研究隐性知识转移和溢出的交流机制,基于知识可得性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知识转化传播机制的概念性模型,并在知识所有者意愿性或非意愿性交流知识的基础上,区分了知识转移和知识溢出模式,提出了人际之间、业际之间和国际之间3个层面的知识转移和溢出,指出组织应该充分利用知识的可得属性实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创新动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企业知识创新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动态过程。在企业知识创新研究领域,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对知识在企业中的动态转化过程有很好的解释力,但他仅注重隐性知识的研究。本文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知识价值链,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进行合成研究,提出了企业知识创新的动态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运行所需的知识场和知识库进行了描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作为知识的一种重要类型,它的价值在过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内隐学习和显性知识内隐化是运动员、教练员等个体隐性知识生成的依据;竞技项目中隐性知识具有其自身特点,其隐形知识的显现不仅使运动员、教练员或管理人员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成为可能,而且也对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空间理论视角,在知识分立的基础上,探讨创新网络内的网络创新过程,特别是知识流动与传播的条件和机制。研究得到网络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下默会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创新网络内的共享环境为知识转化提供了平台,代码共享是创新网络内认知资本积累的基础,而网络内个人、组织间的信任关系则为创新产品价值的确定提供了条件。最后以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为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eff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 GVC) embeddedness on clustered firms' innova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intermediary roles of the two types of knowledge spillover( explicit and implicit) in GVC embeddedness and clustered firms' innovation are considered, and the effects of structure embeddedness,relationship embeddedness,and acknowledgement embeddedness on clustered firms' innovation are examined.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sample of 134 export-oriented firms from the Shaoxing industrial cluster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GVC embeddednes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use of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es,clustered firms' innovation is promoted indirectly through explicit knowledge spillover. Intrinsic connections exist among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GVC embeddedness,that is,structure embeddedness not only directly improves relationship embeddedness but also indirectly improves acknowledgement embeddedness through relationship embeddedness.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战略的实施,各地逐渐涌现出许多各种类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的出现对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产业联盟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推动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指出要大力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建设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使之成为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现有的知识转移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知识转移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提出了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识别理论框架,从而为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的识别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对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商业秘密风险的测度、评估、监测、控制等后继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隐性知识的定义与特征,阐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内涵,从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应用创新以及人才创新4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并提出构建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知识创新是指研究生在读期间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方法或生产新知识的活动,其实质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本项研究通过问卷来获取研究生个人基本信息,研究生知识创新基础、行为、存在问题与原因以及研究生对知识创新的建议。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显示,研究生本人、导师、学校以及图书馆在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均可以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