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观察拉米夫定(3TC)分别与齐墩果酸(OA)、鞣花酸(EA)联合应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在HepG2.2.15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3TC、OA、EA、3TC+OA、3TC+EA含药培养液,每4d换用含同等药物浓度的新鲜培养液,第8d末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量,计算各药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并用金正均Q值法分析联合用药的抗HBV效果.结果表明,3TC与OA合用,对HbeAg的抑制表现为拮抗作用,在低浓度时对HbsAg的抑制为协同作用,其它浓度时均为相加作用.3TC与EA合用,对HbeAg、HbsAg的抑制均呈相加作用,但对HbeAg的相加作用在所取浓度范围内比较稳定(Q值在0.85-0.90之间),对HbsAg的相加作用则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鱼类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及控制方法,以及研究二甲双胍对花鲈肝细胞脂肪沉积的缓解作用,以花鲈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油酸诱导的方法建立肝细胞脂肪沉积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 2、0. 4、0. 8 mmol/L)培养花鲈原代肝细胞,并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上清液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确定油酸适宜浓度。同时,利用此模型观察二甲双胍对脂肪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 4 mmol/L油酸诱导培养肝细胞48 h,肝细胞TG及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上清液AST、ALT与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内有明显脂肪滴,且此时肝细胞存活率较高,肝细胞变形较多。在此基础上,观察研究二甲双胍对花鲈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设对照组、油酸和二甲双胍组,培养肝细胞48 h,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肝细胞TG、TC的含量,以及上清液AST、ALT与LDH的活性。综上所述,用含0. 4 mmol/L油酸培养基培养肝细胞48 h可建立肝细胞脂肪沉积模型,二甲双胍可缓解油酸引起的肝细胞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3.
以犊牛肺继代细胞增殖牛冠状病毒(BCV),用聚乙二醇(PEG6000)浓缩、超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病毒,并以小鼠红细胞测定提纯过程中每一步骤离心上清液及沉淀悬浮液中BCV的血凝(HA)滴度。发现浓缩条件不同(浓缩过程中加入NaCl和PEG6000的浓度不同),对病毒的回收率有影响,而以用2.10%NaCl的沉淀效果最好,可使上清液中残留HA滴度降至0;PEG6000的浓度对BCV沉淀效果也有影响,7.0%的PEG6000(在NaCl为2.1%时)可使离心后上清液中的HA滴度降至0。PEG6000浓度低于6.0%或离子7.5%时,沉淀效果都不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新型卟啉类光敏剂光动力体外灭菌的活性,体外培养了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3种菌株,分别检测3种细菌对5种卟啉化合物(PA1—PA5)的吸收量,菌落计数法检测PA1—PA5对3种细菌的光反应、暗反应浓度曲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菌吞噬光敏剂的情况.结果发现,5种卟啉类化合物均具有较缓慢的光漂白率和较强的单线态氧产生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检测结果也表明,3类菌株可以选择性地吸收化合物PA1—PA5.相比于其他4种光敏剂,PA1表现出明显的杀菌性能,当PA1浓度增加为31.25μmol/L时,光照PA1对3种细菌的灭活率达100%.PA1对3种细菌的光动力灭菌效果最好,未来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3-硝基苯肼化学衍生化与UPLC-MS联用技术的快速检测人血浆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方法.方法:用5倍量的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中加入3-硝基苯肼(3-NPH)与EDC进行衍生化反应,通过考察反应时间、温度、反应物浓度对衍生化产物峰面积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采用Waters Acquity UP...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为感染过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雏鸭,抗病毒阳性对照药为阿昔洛韦(100.0 mg/kg),保肝护肝阳性对照药为门冬氨酸鸟氨酸(简称门鸟,5.0 g/kg),研究在不同的给药剂量及不同的给药时间的条件下,原儿茶酸(PA)与拉米夫定(3TC)药物组合(1∶1,质量分数)在体内的抗病毒作用与保肝护肝作用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3TC/PA体内抗DHBV的最佳给药剂量为50.0 mg/kg,一方面其抗病毒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阿昔洛韦,另一方面保肝护肝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门鸟.1  相似文献   

7.
以聚己内酰胺(尼龙6,PA6)为基体制备PA6/CuCl_2复合膜,在NaBH_4溶液中用化学还原法制得导电薄膜。研究了复合膜组成、还原剂浓度、还原时间、还原温度对导电薄膜表面电阻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温度为35℃-40℃,PA6与CuCl_2的质量比为5:1,还原剂浓度0.1%,还原时间90 s-100s,测得薄膜的最小电阻为2Ω/cm~2-5Ω/cm~2。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岭石是土壤中广泛分布着的黏土矿物之一,采用批处理实验方法开展高岭石对盐酸四环素(TC)的吸附性能研究,着重考查TC初始浓度、支撑电解质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对TC的吸附非常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并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在p H=3的酸性条件下,TC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60 mg/L),TC在高岭石上的吸附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温度显著地影响高岭石对TC的吸附,表现为温度促进TC在高岭石上的吸附.此外,电解质加入显著影响高岭石对TC的吸附.因此,静电作用对TC在高岭石上的吸附起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草鱼肝脏匀浆上清液为GPT酶液,用L25(56)正交和分光光度法,测试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及对Nic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在酶液浓度0.1 mg/mL、α-酮戊二酸3μmol/mL、反应体系pH8.5、反应温度50℃及反应时间70 min时,GPT转氨基速率达到最大值,其中酶浓度和底物对其活力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相似文献   

10.
苯甲酸和苯乙酸对松材线虫及细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苯甲酸(BA)和苯乙酸(PA)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水培枝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及对分离自松材线虫虫体和健康马尾松的细菌菌株GD1和GD2的作用。结果显示,BA和PA对马尾松离体松叶、松枝均具有毒性,其中BA的毒性较强;一定浓度的BA能增强松材线虫的活力,低浓度BA和较高浓度PA均能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低浓度PA能促进菌株GD1的繁殖;高浓度BA和高浓度PA均能抑制松材线虫的活力,其中BA的抑制活性较强;高浓度BA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高浓度BA和较高浓度PA均能抑制菌株GD1的繁殖,而BA和PA对菌株GD2繁殖的抑制活性较对菌株GD1的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乙肝是尚未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需要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本研究拟从天然植物绿茶中寻找有效、经济、毒副作用低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首次以HepG22.2.15细胞为载体,发现EGCG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和HBVDNA的选择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清和细胞内HBVDNA的含量。EGCG的浓度在0.11~0.44μmol/ml(即50~200μg/ml)的范围内能有效抑制HepG2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其效果甚至优于浓度为0.87μmol/ml(即200μg/ml)的拉米夫定(3TC),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EGCG也能抑制胞外HBV D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EGCG具有良好抗病毒活性和低毒副作用,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BV感染模式与肝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检测HBV5项血清学标志的肝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非癌肝病180例作对照.结果 120例肝癌患者HBV感染以HbsAg75.1%(90/120),抗 Hbe70.2%(84/120),抗 Hbc80.5%(97/120)为主.与对照组58.9%,48.3%,66.1%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癌组HBV总感染率高达98.3%.感染模式以HbsAg,抗 Hbe,抗 Hbc;HbsAg,抗 Hbc;抗 Hbe,抗 Hbc;HbsAg,HbeAg,抗 Hbc四种为主,占83.3%(100/120).肝炎、肝硬化、肝癌的HBV感染主要模式一致.结论 HBV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4种感染模式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定期随访复查是发现早期肝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转染有HBV的HepG2.2.15细胞株为实验模型,用MTT法测定赛若金对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对2.2.15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通过ELISA方法观察赛若金对2.2.15细胞分泌HBeAg及HBsAg的影响,PCR-Hyb杂交法检测赛若金对2.2.15细胞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赛若金对转染乙肝病毒的2.2.15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常见模式之间的关系,探讨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69例HbsAg阳性血清进行前S1抗原检测,并与相应的HBV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Hbs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也无显著差别(P>0.05).而HbeAg阳性组和HbsAg阳性组之间前S1抗原阳性率则存在显著差别(P<0.01),后者阳性率较高.结论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宜将两者结合起来检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体外观察s1RNA对HepG2 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HBV-DNA分泌的影响。设计并合成针对HBV S区的三条siRNA,构建含上述siRNA的表达载体pSilencer ZYl、pSilencer ZY2和pSilencer ZY3,测序及酶切鉴定后用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梁HepG2 2.2.15细胞,用酶免分析法对HepG2 2.2.15 细胞上清中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HBV S区的siRNA的表达载体,三条s1RNA 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epG2 2.2.15细胞上清中HBV-DNA,转染72 h抑制效果最好,分别为62%、31%、63%。说明针对HBV S区的siRNA能明显抑制HBV-DN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335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小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但与HBsAg、HBcAb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结论:只有将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感染、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弱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Here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were proposed as a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adefovir dipivoxil (ADV). The octadecylamine-fluorescein isothiocynate (ODA-FITC)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a fluorescence maker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SLN to investigate the time-dependent cellular uptake of SLN by HepG2.2.15. The SLN of monostearin with ODA-FITC or ADV were prepared by solvent diffusion method in an aqueous system. About 15 wt% drug entrapment efficiency (EE) and 3 wt% drug loading (DL) could be reached in SLN loading ADV. Comparing with free ADV,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DV loaded in SLN o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levels in vitro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甲醛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遗传毒性效应,该实验以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分析不同浓度甲醛处理2 h后HepG2细胞DNA损伤效应.结果显示,低浓度(5,25μmol/L)甲醛处理后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及彗星状拖尾(comet tail)尾长显著增加,并呈剂量-效应依赖性关系,说明低浓度甲醛具有致HepG2细胞DNA链断裂(DNA strand breakages)作用;而较高浓度(125,625μmol/L)甲醛处理后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彗星状拖尾尾长则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提示较高浓度甲醛具有致HepG2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物(DNA-protein cross-links,DPXs)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毛脉酸模体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体外测试毛脉酸模不同提取方法下对常见几种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CPE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流感甲型病毒HA)实验,按Reed-Muench法计算各提取部位的药物半数有毒质量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选择指数(SI).毛脉酸模水煎液和70%乙醇冷浸液均显示有明显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毛脉酸模水提物和75%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甲型病毒的抑制较强,半数抑制量质量浓度分别为(IC50)6.2 mg/mL和0.4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6和16.毛脉酸模醇提液是抗菌抗病毒活性较高的活性部位,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