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进行教育活动,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充满活力,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人防系统普遍存在着人员老化、知识陈旧、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技术人员上尤其突出.因此,人才培养是当前人防信息化建设的最迫切任务,也是人防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就人防信息化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原则、培养模式以及信息化培养的具体途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化手段,使学校教育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对中学教师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立足于各地区和各民族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能力,构建适合于本地区、本民族的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师信息能力和民族教育水平的关键.文章从朝鲜族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入手,探索了适合朝鲜族教师信息能力培养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4.
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而高校针对IT类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层次还是专业划分,依然拘泥于计算机学科,拘泥于技术的培养和训练。高职信息化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具体应用,对学生进行基于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这对高职信息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据此开展相应的探索与研究是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对此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就没有载体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军队院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院校要不断增强培养信息化人才的责任感。当前,军队院校在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为做好培养信息化人才工作,军队院校要准确把握时代要求,牢固树立信息化人才培养理念;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切实搞好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围绕提高学员信息素质,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积极开发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杨琳 《科技信息》2012,(17):303-303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科教兴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国之大计,教育不仅仅要面向我国的发展,还要结合现代化发展环境面向世界和未来。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产生,教育工作者才可以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也逐渐成为人们之间信息传输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从另一角度说,社会的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人才需求,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逐渐被替换成为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创新式教育。该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方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基础和人才保障.井冈山大学化学类专业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课程教育-实验实训-学科竞赛-条件保障""四位一体"的学生科创能力培养体系,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内化根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论述了教育信息化使教育产生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阐明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导向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高校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需求导向为切入点,对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进一步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和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分类,努力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推进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因地制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强化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谢丽平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83-84,70
文章分析了信息化社会下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提出由于教育信息化下学生学习方式和特点的转变,总结得出正存于求生存阶段的独立学院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培养信息化人才,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逐步得到落实.高校的教师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基础教育相适应,转变观念,探索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保障,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孟丽萍 《科技资讯》2014,(28):128-128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摇篮,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信息素养也成为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期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主要是: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其次,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最后,加强信息道德意识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重视其信息共享效应对建设新兴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和加强高校学生间的交流等方面都有其现实意义。笔者在如何实现这部分信息资源的共享方面给予初步探讨,意在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学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四川师范大学"西部地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改革试点专业之一,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满足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省对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宗旨,以"突出技术、强化实践、扎根基础"为办学特色,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具有信息技术教学、网络教育管理维护和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的信息科学的学科教学中,"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面临信息化挑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进行以“实践-学习-交流-提高”为核心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模式实践探索,在短期内有效地提升了中学省级骨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以及各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已经迅速展开.本文首先分析了人防信息工程所面临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技术,以及在人防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