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眼于传统武术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作了研究,总结出中国武术发展的几大趋势:保健养生与竞技技击双轨不断发展、竞技套路观赏性水平不断提高、武术研究科学化、武术运动国际化和武术运动与经济结合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以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推动武搏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也给予了中国武术史无前例的殊荣。在这具有历史转折性的"拐点"上以何种方式推进中国武术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本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养生武术等方面对武术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武展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5):102-105
在文化日益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的中国武术,发展至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竞技武术的日益体操化,传统武术遇到后继乏人的尴尬,等等,使武术陷入发展的困境.认为武术自身的发展必须要采取多元化渠道,要适应大众的需求,寻找市场需求的、大众认可的武术发展路径,为武术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日本武术文化的保护、发展和弘扬现状是日本民族强劲尚武精神最直接的写照。在文献考察的基础上,依据王涛赴日采访调查日记,对日本武术文化的遗存现象及发展启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武术与中国武术有着休戚相干的关系,日本的空手道、太极拳、相扑等武术运动的源头直接可追溯到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武术足迹;缘于日本民族对尚武的重视及发展措施的得当,其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发展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传统武术的校园传播、世界传播及K-1赛事的品牌特色、开展理念、定位独到等方面的成长路径及成功经验为中国武术实现更快发展、增强辐射面、创造更好发展轨道提供了一定的可考之价值。  相似文献   

5.
梅继伟 《科技资讯》2014,(26):243-243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自建国以来,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以及面临许多瓶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建国以来的中国武术的组织机构、民间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为其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龙飞  赵姗姗  康浩 《科技信息》2011,(32):I0135-I0135,I0137
如果说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武术便是瑰宝中的精华。但步入现代,由于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入侵和中国武术自身在传承和发展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今日传统武术尽显疲态。网络传播的影像制品以速录技术配以字幕,能有效地缓解因地域及语言交流产生的尴尬,是一种直观有效的传播方式。本文通过将此技术引用在传统武术的传播中,旨在为发展中国武术,弘扬中国文化做一些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飞翔  王森 《科技信息》2012,(34):349-34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师徒制”是传统武术最基本的传承制度,至今在民间习武群体仍中被衍传着,显然它对武术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否适合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疑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回眸“师徒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综合分析“师徒制”对传统武术传承、武术流派形成、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客观正确的对其进行评价,力求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师徒制”,更好的促使中国武术文化更有效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比较分析,指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剖析它们的关系,并针对当前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中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分析梳理.研究发现: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主要是靠传统武术特有的活态传承方式;习武者在"术"与"道"之间的追求,是武术修炼过程中通过"体悟"才能领悟的;武德是古代朴素的道德观,是在武术发展传承过程中人们自觉形成共识,武德对各个时期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武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传统武术基本文化命脉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时期的无数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包括武术理论在内的武术文化形态的成熟上,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神,到现在对传统武术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长春首届武术搏技精英赛的实践过程是中国传统武术竞技化的一次重大探索.参赛双方可以使用各门派的传统武术,甚至可以使用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但选手只允许去击打对方躯干护具的正中,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凝聚在擂台上,并利用比赛规则将原本复杂的元素简单化,同时确保选手技术的多元化.本次比赛对中国武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等方法,论述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分析认为:竞技武术要体现技击本质以及传统武术的简单化;竞技武术应与本土的传统武术融以促进竞技武术技术体系的发展;根据休闲时代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武术运动形式必须更贴近大众的健身需求;武术比赛形式应大众化和体现中国文化深刻内涵.通过研究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以期为武术在休闲时代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传统武术套路的发展若干方面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南政法大学、咸宁学院360位武术爱好者和武汉体育学院、咸宁学院体育系316位学生对武术、竞技武术套路、散打、传统武术套路认识的问卷调查分析,阐述大学生对竞技武术套路、散打、传统武术套路的不同认识和需要,提出对中国传统武术套路的发展若干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永远成为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可是在当今的竞技舞台上,不论是貌合神离的套路运动,抑或戴上护具的散手运动,都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随着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良好契机,武术将焕发出更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从传统武术的内涵及其传承、互联网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深入研究互联网与武术传播关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从政策、文化、科技等角度对利用互联网促进传统武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功夫竞赛走向世界出发,总结出较为适合中国传统武术特色的竞技,为传统武术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探讨新路径.将武术包装成新型的竞技推向世界,创新思维发展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传统武术,必将迅速成功登陆全球和扬威国际.  相似文献   

17.
外在的“圆”与内在的“合”,是中国武术套路的重要特征,其内涵丰富、表征明显,存在于中国武术套路发展、传承、教学、创新的全过程.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正确理解、合理运用武术套路的形“圆”意“合”之特征,使其在套路教学成果、学生竞技水平、学生人格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会青 《科技信息》2011,(31):238-238,25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传统武术功法内容形式的研究,探讨出传统武术功法对竞技武术具有诸多价值:传统武术功法对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的训练有促进和加强作用;以传统武术功法运动的内容作为训练和比赛的准备活动,对运动员比赛时稳定发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阮胜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3):131-133
从竞技目的、竞技条件、竞技技术等方面对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在竞技对抗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发展现代武术散打提出了应重视保持传统武术对抗性与实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菏泽武术文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菏泽市武术的发展,加强武术文化的研究、挖掘、开发、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