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体质测试、软件分析等方法对长春市3~6岁幼儿的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长春市城乡幼儿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国民体质监测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和全民健身方案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8~12岁儿童少年单板滑雪选材项目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统计法,探讨单板滑雪项目发展趋势和运动员基础选材的方向、方法,确定8~12岁少年单板滑雪运动员选材项目,并通过对运动员测试,再次确定测试项目.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部分运动项目的教练员都是从运动员中选拔出来的,这部分教练员基础知识薄弱,专项理论知识不足,还有部分教练员由于出了成绩,敬业精神有所削弱。因此,应提高教练员素质,使教练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及应承担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跳台滑雪助滑速度的变化存在主体与客观影响因素,而助滑道结构对助滑姿态具有相对稳定的影响。基于助滑道物理结构特点,对助滑道人体动力学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人体重力作用、外界作用力、全脚支撑反作用力等,并针对直线区、弧线区入口、弧线区途中、弧线区出口分别讨论助滑道对助滑姿态的动力学影响机制。通过分析助滑道结构对助滑姿态的动力学影响机制,为改善我国跳台滑雪运动员助滑技术动作与专项能力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春首届武术搏技精英赛的实践过程是中国传统武术竞技化的一次重大探索。参赛双方可以使用各门派的传统武术,甚至可以使用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但选手只允许去击打对方躯干护具的正中,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凝聚在擂台上,并利用比赛规则将原本复杂的元素简单化,同时确保选手技术的多元化。本次比赛对中国武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长春首届武术搏技精英赛的实践过程是中国传统武术竞技化的一次重大探索.参赛双方可以使用各门派的传统武术,甚至可以使用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但选手只允许去击打对方躯干护具的正中,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凝聚在擂台上,并利用比赛规则将原本复杂的元素简单化,同时确保选手技术的多元化.本次比赛对中国武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统计法,探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规律和运动员基础选材的方式、方法等。经过统计与研究,确定8-12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选材指标,并通过对运动员测试,再次确定测试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趣味武术项目的小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人文社会价值研究》的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家长、教师和校主管等对武术的认识,以及对武术教学的希望、看法和建议。通过《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的试验教学,探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为新一轮的武术教材创编提供参考资料,使武术教学成功地进入小学体育课堂,成为少年儿童喜爱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随机选取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个高校的身体健康、发育健全、无明显生理缺陷的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以每3岁为一个年龄组(18~20岁、21~23岁),将其分两类样本(男、女)共4组。共收集样本量17789人。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类项目、柔韧、力量类项目、速度、灵巧类项目和派生指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及excel软件进行整理统计、逻辑比较。目的是全面了解吉林省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比较分析我省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趣味武术项目的小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人文社会价值研究》的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家长、教师和校主管等对武术的认识,以及对武术教学的希望、看法和建议。通过《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的试验教学,探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为新一轮的武术教材创编提供参考资料,使武术教学成功地进入小学体育课堂,成为少年儿童喜爱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