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57例宫颈鳞癌组织、3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7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NS蛋白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5.8%、41.0%及71.9%,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015,P<0.01).此外,NS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年龄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提示NS在宫颈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S蛋白检测有望成为新的诊断和治疗宫颈鳞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2,Ang-2)在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生长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62例大肠癌和30例肠腺瘤手术标本中Ang-2、CD-34和ki67蛋白表达量,同时以16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Ang-2、ki67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和肠腺瘤组织中均有高表达,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表达量少;肠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肠腺瘤样组织,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肠癌Ang-2与MVD和ki67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肠癌和肠腺瘤组织中过多表达Ang-2与肿瘤血管和肿瘤生长密切相关,Ang-2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及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gNOR和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大肠癌组织标本80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采用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gNOR计数和p53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AgNOR计数显著升高,细胞核内AgNOR计数、颗粒分布及形态特点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p53在大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6.3%,在癌旁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0.8%.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p53的突变在大肠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AgNOR测定对大肠癌的病理学分级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说明AgNOR和p53有可能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性激素 (SR)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80例大肠癌、10例正常大肠粘膜进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雄激素受体 (AR)指标的检测 .80例大肠癌中ER、PR、AR的阳性率分别为 80 %、75 %、40 % ,正常大肠粘膜中三项指标表达很低 ,甚至无表达 .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大肠癌中SR的高度表达说明其生理学行为与性激素有关 .因此对SR阳性大肠癌病人进行内分泌治疗可能是除手术、化疗及免疫治疗外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并为早期诊断大肠癌及判定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P53基因突变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对102例结肠癌、24例癌旁组织、16例正常结肠组织石蜡标本进行P53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结肠癌P53蛋白阳性率达70.6%,癌旁组织为20.8%,正常结肠组织中均无蛋白表达;阳性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P53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癌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阳性率分别为54.5%、72.7%、88.0%);在癌浸润深度肌层、浆膜层、浆膜外有显著差异(阳性率分别为53.8%、70.9%、9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间亦有显著差异(为83.%、61.7%).P53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预后有关.P53基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C-erbB-2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60例大肠腺癌、29例腺瘤及33例息肉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和48.28%;而在息肉与正常粘膜中不表达。P53的表达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以及与腺瘤的大小、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P<0.05)。C-erbB-2仅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65%。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均无关(P>0.05)。PCNA100%表达,其所表示的细胞增殖指数与P53的表达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87,P<0.01及r=0.8696,P<0.01)。结果表明P53的表达与大肠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检测P53与PCNA的表达水平将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治以及分析大肠癌的增殖活性和恶性度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C-erbB-2是大肠癌的癌性标志,有可能作为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2和hMLH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hMSH2和hMLH1.结果 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胆囊腺癌分别为50.0%和49.1%、评分分别为2.2±1.9和2.2±1.8,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7.0%;评分分别为3.9±1.3和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6.7%;评分分别为3.7±1.3和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8.6%;评分分别为4.1±1.1和3.9±1.1)(P<0.05);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MSH2和hMLH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临床化疗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锌指蛋白57(ZFP5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其中前列腺癌组织92例,癌旁组织24例,良性增生组织24例,正常前列腺组织24例.使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组织标本中ZFP57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定量检测ZFP5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收集前列腺癌患者TNM分期、Gleason评分、转移情况、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水平,分析与ZFP57表达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ZFP57阳性率明显低于本研究中其他组织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ZFP57阳性率在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增生组织、癌旁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ZFP5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本研究中其他组织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Gleason评分、转移情况、PSA水平的前列腺癌患者ZFP57阳性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NM分期增加、Gleason评分增加、癌细胞转移、ρ(PSA)20 ng/m L的前列腺癌患者ZFP57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ZFP57呈低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指标呈负相关;ZFP57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性激素(SR)在大肠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80例大肠癌、10例正常大肠粘膜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雌激素受体(AR)指标的检测。80例大肠癌中ER、PR、AR的阳性率分别为80%、75%、40%,正常大肠粘膜中三项指标表达很低,甚至无表达。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大肠 癌中SR的高度表达说明其生理学行为与性激素有关,因此对SR阳性大肠癌病人进行内分泌治疗可能是除手术、化疗及免疫治疗外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并为早期诊断大肠癌及判定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20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oxp3阳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oxp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高、中分化组为63.64%,低分化组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阳性率与肿瘤TNM分期相关,Foxp3蛋白表达在Ⅲ~+Ⅳ期阳性率为88.24%,在Ⅰ~+Ⅱ期表达的阳性率为60%(P0.05).Foxp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大量浸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抗肿瘤免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OX-2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蛋白在66例大肠癌及22例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蛋白在66例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56/66),阳性表达率84.8%,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的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P<0.05);淋巴结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X-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望成为预测大肠癌恶性潜能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FHIT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肠癌组织FHIT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9.2%,45.8%,正常大肠粘膜组织FHIT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7.5%,12.5%,二者FHIT和Survivin阳性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FHIT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级(P%0.001)、Dukes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01)。Survivin表达均与大肠癌临床分级、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在大肠癌中,FHIT和Survivin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13.
HSP70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9例肺部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显示:HSP70在高度分化的肺鳞癌和肺腺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之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HSP70的表达在高分化的肺鳞癌与肺腺癌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低分化的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SP70呈阴性反应,HSP70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氯胺酮诱导膀胱炎大鼠逼尿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基于氯胺酮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膀胱炎模型,选择不同时间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收缩功能,收集大鼠膀胱组织,常规病理染色观察膀胱粘膜及逼尿肌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HSP27在逼尿肌中的表达水平.实验后观察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动力学表现为膀胱收缩频率显著增加及初感膀胱容量明显减小;对照组膀胱组织无明显病理及免疫表达变化,而实验组可观察到不同程度膀胱粘膜充血,炎症细胞浸润,HSP27表达水平的上升,且HSP27表达水平与诱导时间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HSP27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氯胺酮膀胱炎的逼尿肌收缩活动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Survivin及相关指标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Survivin对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Survivin,p53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7%,6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Survivin的表达与p53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的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Survivin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研究四妙勇安汤对AS易损斑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随机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3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主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组、四妙组,继续予以高脂饮食;各给药组开始给药至24周取材,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形态,检测血清MCP-1、ICAM-1、CRP含量和斑块内HSP60、TNF-α、NF-κB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纤维帽较薄,斑块内有大量脂质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血清MCP-1、ICAM-1、CRP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主动脉斑块TNF-α、HSP60、NF-κB表达增加。在给药后各时间点四妙组血清MCP-1、ICAM-1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对CRP水平影响不明显。斑块内TNF-α、HSP60、NF-κB阳性面积百分比均低于模型组(P<0.01),ICAM-1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由此得出,四妙勇安汤能够稳定AS易损斑块,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 p5 3蛋白在胃癌和结肠癌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 2 0例、结肠癌 39例的癌体标本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p5 3蛋白在胃癌和结肠癌标本组中阳性的表达在细胞核 ,其阳性表达率在胃癌和结肠癌标本中分别为 80 %和 4 8.7% .结论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相关关系 (P <0 .0 5 ) .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与细胞分化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LINC0094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INC00941在6种不同类型的人类癌细胞和正常胚胎肾细胞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INC00941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HCT116 p53-/-、肺癌细胞A549和NCI-H1299、黑素瘤细胞Stilling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 以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为材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NC00941的表达水平发现,肿瘤组织中LINC00941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通过shRNA(short hairpin RNA)干扰技术降低HCT116细胞中的LINC00941 RNA水平,导致细胞增殖速度下降,说明LINC00941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Rho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选取新鲜结直肠癌标本作为实验组,正常新鲜结肠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RhoC和MMP-9的表达,检测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hoC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其表达均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炎细胞浸润相关(P〈0.05),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Rhoc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30,P=0.0420)。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RhoC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