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黔产七叶莲药材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氯仿萃取其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从七叶莲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42个成分,检出率为96.338%。其中,主要含亚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等酯类化合物;此外,烷烃类化合物含量也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GC/MS分析大蒜中的挥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比较大蒜中的挥发油以及大蒜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直观推导演进特征投影(HELP)方法解析色谱重叠峰,并用峰面积百分比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确定了大蒜中的37种化学成分,其中含硫化合物34种,大蒜精油中的32种化学成分,含硫化合物28种.  相似文献   

4.
灰绿黄堇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同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灰绿黄堇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3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46.80%);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酯(11.90%);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10.66%);α—松油醇(8.31%)等,上述4种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7.67%.为进—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 (SDE)提取透骨草的挥发性物质 ,测得透骨草挥发油含量为 1.0 6 %,用GC MS法从透骨草的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 72种化学成分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其中主要成分为萜类 ( 2 7.48%) ,醇类 ( 14 .91%) ,醛类 ( 5 .42 %) ,酮类 ( 10 .5 8%) ,酚类 ( 5 .34%) ,酸类 ( 7.86 %) ,含氧化合物 ( 16 .10 %) ,其它化合物 ( 9.5 0 %) .占总检出量的 97.19%.  相似文献   

6.
用渗漉法获取石油醚提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得到挥发性成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提取并分离出17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4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7.38%;岭南山竹子茎皮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以饱和的烷烃及脂肪酸为主,其中烷烃占6.93%,脂肪酸占78.97%.  相似文献   

7.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连南野葛花的挥发油,用GC/MS从所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醇类占总量的33.93%、酮类化合物:20.93%、烯烃化合物11.47%、醛类化合物6.87%等.已鉴定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52%.  相似文献   

8.
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热回流法得到四合木花石油醚提取物,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10种、羧酸类化合物5种、酯类化合物3种、萜类化合物3种、甾体类化合物3种,共占样品总量的85.19%.四合木花石油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是Tetratetracontane(18.08%),其次为Eicosane(15.77%),再次是Nonacosane(13.43%).这些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合木对花期气候和分布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品种羊肚菌干品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的方法对M2、M3、M4、M5和M6共5个人工栽培品种羊肚菌干品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5个品种中共检测出173种化合物,其中不同化合物134种,分别为31种烷烃、19种醇类、16种醛类、12种胺类、9种酸类、8种烯烃、8种酯类、6种酮类、4种苯类、4种吡嗪、3种炔烃、3种呋喃、12种其它类型化合物;在2个及以上品种中含有的非特征化合物共46种,在各品种中的相对含量为70.13%~90.15%;只在1个品种中检测到的特征化合物共88种,在各品种中的相对含量为9.85%~29.87%.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不同品种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大小与品种间亲缘远近关系表现出相一致的特点;检测结果表明特征化合物种类少、但含量高,是羊肚菌挥发性成分的主体,而非特征化合物种类多、含量却较低是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微波-同时蒸馏萃取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萃取刺异叶花椒,GC—MS鉴定其挥发性组分,共分离出95种成分,鉴定57种化学成分,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百分数为91.39%,主要为挥发性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除含有δ-3-蒈烯(18.54%)、柠檬烯(11.99%)、α-侧柏烯(5.98%)等外,抗癌活性组分β-榄香烯也较高,达2.65%,具有深入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野蔷薇根挥发油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最佳工艺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野蔷薇根挥发油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3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88 m L/g,提取时间156 s和微波功率276 W,经试验验证此条件下得率为3.88%,与理论计算值3.82%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野蔷薇根挥发油的提取得率.从野蔷薇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04个峰,鉴定出49个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透骨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透骨消(花、叶)挥发油,叶挥发油得率为0.30%,花提取物得率为0.10%;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在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04种成分,鉴定出23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含量70.70%;花提取物中分离出132个成分,鉴定出12个成分,主要为乙酰水扬酸甲酯,含量82.64%。结论:大透骨消花挥发油成分证实其药理作用与传统民间用药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RI)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轮钟花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钟花根的挥发性成分以酸类、烃类、酯类和醇类为主,确定为76种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法、索式提取法和超声辅助萃取法各确定根中24,45,39种化合物,三种方法提取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成分均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14.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花椒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 ,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从中分离出 80余种化合物 ,共鉴定出 5 6种 ,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99% ,其中 5 2种为萜类化合物 ,杀虫活性组分 β -水芹烯含量高达 2 3.12 % ,里哪醇含量为 3.5 1% ,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是提取花椒杀虫活性组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上海江湾机场9月所产加拿大一枝黄花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百分数.现共鉴定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28个成分,是总挥发油的85.88%,其主要成分为大香叶烯D(Germacrane D),D-柠檬烯(D-Limonene).另采用平板打孔法,测试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不明显.大香叶烯D(Germacrene D)是其主要的抗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运用超声提取、回流提取、水蒸汽蒸馏、浸泡提取4种方法对缅甸产钝叶樟植物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首次分析了缅甸产钝叶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42、40、22、36个成分,其中黄樟素(safrole)相对含量最高,达到19.76%~28.47%.比较4种提取方法,得油率分别为3.49%、2.50%、0.85%、1.92%,表明超声提取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Volatile components of Fuzhou Yulu, a Chinese fish sauce,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two pretreatment methods, i.e., purge and trap (P&T) GC-MS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followed by GC-MS, were compared. P&T-GC-MS method determined 12 components, including sulfur-containing constituents (such as dimethyl disulfide), nitrogen-containing constituents (such as pyrazine derivatives), aldehydes and ketones.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fol- lowed by GC-MS method detected 10 components, which were mainly volatile organic acids (such as benzenepropanoic acid) and esters. Neither of the two methods detected alcohols or trimethylamine. This study offer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determine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fish sauce through modem analysis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收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了6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5.11%,其中分离出烃类、酮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酸类,杂环类8大类化合物.在所分离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中,其百分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10种,分别为:丁酸、十六酸、十七烷、豆蔻酸、圆柏酸内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1-乙基-1,5-环辛二烯、2-戊烯-1-醇、1-戊烯-3-醇.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影响机制及危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白花茵陈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和石油醚萃取法提取白花茵陈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为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如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和脂肪酸及其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