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教育公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教育失衡的表现,一是享有教育的机会失衡,二是接受教育的待遇失衡,三是获得的教育质量失衡。城乡教育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应当做到:思想上将城乡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目标;财政上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机制上取消带有等级色彩的城市”重点学校”制度;制度上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更具有可选择性;实践上使弱势群体得到实质性的照顾;政策上建设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毕学锋 《科技信息》2008,(7):121-121
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佯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之,加强人们的参与性。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关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在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活动。它的规划建设不仅调整了整个城市建筑布局,加大生活空间,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让城市迈上更健康、更文明、更讲究生活质素和城市文化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魏崴 《华东科技》2009,(12):76-77
有科技的协助,我们将有能力预测疾病,使我们的身体防患于未然;通过电脑技术,我们可以见到城市的虚拟景观,让城市未来的规划变得更直观。指纹识别系统令我们的信息更安全;玻璃热转印花膜技术使多快好省在玻璃印刷领域成为了现实,而更高效的电池系统则为新能源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和出奇妙招能为我们的城市守住一份清凉吗?世界上的多半人口生活在城市,而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热。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预测,到2099年,美国最大的40个城市每年夏天将平均遭受近7周的极端高温天气,是现在的8倍之多。而单纯地打开空调又会使热气涌到街上,结果会更加糟糕。那么,怎样才能给大都市降温呢?热反射材料路面要扭转越来越热的势头,一种方式是让城市少吸收一些热量。希腊雅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这个词早已经不新鲜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90个试点城市的公布更是让智慧城市这把火烧得更旺.在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针对智慧城市的提案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他认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结合,要建设好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好智慧政府,使政府智慧起来. 为什么要让政府先智慧起来呢?其实,就从目前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中,我们不难理解.据《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2012)》显示,现在全球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截至2012年4月,全国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51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仿佛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地建设的统一目标,个个都是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6.
文章力求从城市设计的角度,通过研究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形态和类型表现,探讨商业综合体与城市的协调互动的关系,在静态关系上尊重城市肌理与文脉以及固有的城市形态,兼具灵活性与适应性;在动态关系上,体现多样性、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建筑纳入城市环境体系,在地面、空中、地下取得协调发展,成为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进一步延伸,智慧城市主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来推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使城市运行更加高效智能,使城市迅速高效地服务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和商务活动等领域,让城市居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利于促进未来城市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淇 《科技资讯》2012,(9):50-50
为了执行国家关于能源开发的方针和政策,有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积极倡导"在城市积极推广集中供热"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需编制好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集中供热就是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力网向城市、或城镇其中某些区域需热用户供热。这就把我们供热工程中的规划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城市供热工程中怎样合理的规划与如何使供热现行状相互协调这两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何使两者达到完美平衡,让供热工程满足需求的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要让我们的供热工程规划对现状分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这就要求我们的规划必须具有相当高的前瞻性。本文着重探讨供热工程中规划与现状分析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向平 《创新科技》2007,(10):58-59
<正>巴尔的摩是马里兰州最大的一座城市。因为团组集体安排了一次公务拜访活动,使我在来美不长的时日内就有机会领略这个城市的风采。在巴尔的摩住下两天,到各处走了走,发现海港、游艇、欧式的建筑是巴尔的摩的特色,这使得她同大多数美国的城市不同,让人感觉很愉悦。  相似文献   

10.
将城市古城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文化艺术设计相融合,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艺术设计手段来保护与建设,呈现出古老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历史的记忆.探讨在设计中,一是如何去拆除、重新建设;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加,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有特色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西安古城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改造,达到振兴古城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再现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下垫面因其特殊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会对降雨产生影响。该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对2016年7月20日的大规模暴雨事件进行模拟,采用不同城市冠层粗糙度方案设置,研究城市冠层粗糙度对暴雨云团运动和降雨落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冠层粗糙度对暴雨云团的运动和降雨落区有显著影响:当城市冠层粗糙度较小时,云团经过城市时被加热,产生水汽辐合和雨岛效应,从而增加城区和下风向的降雨;当城市冠层粗糙度较大时,云团在城市上风向停留,使城市上风向降雨增加;城市冠层粗糙度进一步增加会改变暴雨云团的运动方向,使城市周边降雨增加。该研究评估了城市冠层粗糙度对降雨的影响,为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城市降雨模拟的参数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5日,在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什么叫"智慧城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邬贺铨解释说,"有个咨询公司的定义是用智能技术,使得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组成服务,使城市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林贤焜 《奇闻怪事》2011,(12):20-21
世界上众多城市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从中心地带一圈圈地向外扩张,没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但如果让设计师们随心所欲地设计城市,它们就会变得奇形怪状,充满不可思议的风景和难以置信的发明。漂浮的海神之城在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拆迁纠纷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性问题。在房屋拆迁中设定拆迁许可,既违反《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又与行政法基本原理相悖,在法律依据上亦存在瑕疵。拆迁许可权的滥用,在实践中贻害无穷:使公权力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使拆迁协议丧失了公允,使私权遭受蹂躏。因此,让拆迁许可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今国际上绿色城市普遍采用的大面积绿化方法是以顺应自然、气候、水土、物种为原则,让本地原有的野生植物群落生长起来,由此重建生态平衡,使本土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这既能保护当地的物种资源,又能给城市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大量减少人工绿化所需的费用和灌溉用水。伦敦  相似文献   

16.
李皓 《科技潮》2006,(4):32-33
当今国际上绿色城市普遍采用的大面积绿化方法是以顺应自然、气候、水土、物种为原则,让本地原有的野生植物群落生长起来,由此重建生态平衡,使本土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这既能保护当地的物种资源,又能给城市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大量减少人工绿化所需的费用和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温饱这个大问题上已经得到了解决,转而开始向生活享受这方面靠拢;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城市中风景园林的建设。在当代我国的许多大城市中,为了保证城市中的绿地面积以及确保城市中环境的整体质量,风景园林的建设也就应运而生,这给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如何修建风景园林,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修建风景园林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是风景园林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只有将其琢磨透,将其书本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风景园林学最终的目的。因此在这里,为了让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将风景园林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们就以风景园林学中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为例进行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科技使城市更智慧,让城市学会思考和自我控制来保障社会集约型和可持续快速发展.论述了建设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意义,分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讨论了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和最佳路径分析方法.洛阳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将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人们的时间资源和城市的道路资源,保障城市交通的畅通,提高政府对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回顾漫长的人类历史,无数座城市或迤逦而行,或改头换面,或灰飞烟灭。后世的我们,只有凭借支离破碎的历史遗迹和残章断简缝补起众多历史的空白,依靠文学作品想象古代都城金碧辉煌的宫阙和车水马龙的市井。文学中的城市使那些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离我们远去的城市变成可以认知的对象。当代城市生活的切身体验与往昔文学城市的阅读体验水乳交融,唤醒读者对于城市的联想,影响人们对现实城市的感知,文学中的城市体验变成了读者生活体验的内在部分。因此,人们往往同时生活在两种城市中,首先是城市的现实空间,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从没碰见过。在我事业顺利、踌躇满志时;在我工作受挫、心灰意冷时。我会时常想起她。尤其想在大街上与她偶然相遇,彼此问候一声,让我在她毫无防备的脸上和眼神中,真切地观察她这么多年来是否生活得好。可是,我们在这座不大的城市过了近二十年,竟然没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