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赛珍珠这样一位终身致力于中国书写的美国女作家,国内学者的态度褒贬不一,且一度贬大于褒.直到八十年代,国内学界对赛珍珠一边倒的批判与讨伐才逐渐消退.时至今日,我们虽然仍可在报刊以及学术论文中看到些许对赛珍珠的批评和质疑,但总体而言学者们已然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对待赛珍珠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2.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和赛珍珠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中西文化论争”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赛珍珠文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客观描述与分析,更加客观公正地揭示出赛珍珠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不平凡的基石——从早期教育看赛珍珠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而不是天赋。赛珍珠童年时期所接受的中关两种语境教育、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对狄更斯及其作品的酷爱和研读以及动荡不安且灾难深重的特殊时代等,对赛珍珠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创作思路、写作手法以及宗教观念等各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赛珍珠受到的早期教育成了她创作的源泉、成功的基石和人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最终使她成为对中国有特殊情结的、享誉全球的美国杰出女性。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近70岁时撰写了自传,但自传缺乏生平事迹,这使得赛珍珠有机会补充说明她父亲的“没有肉体的睿智”。事实上,这也正是“天使”在词典里的定义,赛珍珠将此用作《战斗的天使》的题引。笔者认为,“体现”(embodiment)是理解作为中美文化之桥的赛珍珠所持观点的关键。在赛珍珠1936年出版的她父母的传记中,她父亲“没有肉体”的态度和她母亲对身体的、人的需要的重要性的强调之间始终构成对照。由此,性别成为赛珍珠对美国教会政治解读的一个关键范畴:她意识到厌女症在传教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这一角色使她得以与传教遗产保持距离,并激发她对父亲世界观中的种族主义根基进行抗争。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并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巨大作用。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于赛珍珠及其重要代表作《大地》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作为一名小说家,人道主义者以及慈善家,中国学者越来越关注这位女作家以及代表作《大地》也是不言而喻的。土地是《大地》的灵魂,在文中起着贯穿结构的作用。土地既是一个宏大的意象,也是一个连续的主题。小说中,赛珍珠塑造了她所理解的中国农民形象,她抓住了中国农民与土地不可须臾分离的关系,成功地描写了中国农民独特的性格和命运。本文运用生态文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赛珍珠的《大地》为主要蓝本,探讨了以王龙为代表的中国农民这样一种人与土地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此书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和国民精神。国外许多翻译者都曾翻译成不同的译本,并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获得了众多好评。赛珍珠所翻译的《水浒传》是最早的英语全译本,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译本。国外对她的争议则是她在翻译中使用了过多中国式的语言,直白的说是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法。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手法改变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形象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原著的语言文化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龙子》是赛珍珠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赛珍珠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勇敢、善良、对他人充满人性关怀的乌托邦中国他者形象,这个他者形象和她早期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大相径庭。这种转变的原因有赛珍珠对美国现状的失望,也有她对中国的怀念,还包括了一些复杂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并非职业旅行家,亦非旅游文学家.从其创作兴趣和文风看,其传记亦非游记.她是以一个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东西文化交流探索家的特殊身份,进入了“游程“的各个细节,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特殊情怀,对异国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其对“大地之旅“感性认识之深刻,对“几个世界“情感抒发之彻底,使得其传记作品在“不经意“间具备了游记的特点.故可从“赛珍珠传记作品是游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赛珍珠传记作品的非一般游记文学价值“、“赛珍珠传记作品的旅游欣赏“等几个方面对其传记作品进行游记文学解读.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的早年教育经历使其兼具东西方文化背景,始终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审视中西文化差异。赛珍珠尊重中国历史和文化,她的理性客观、博爱平等、兼容并包的思想始终贯彻在其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从《水浒传》的“吃”字翻译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的赛珍珠的英译本《水浒传》向西方宣传了中国文化,这已被中国和世界所肯定,她本人也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译者对“吃”字翻译的角度探讨她对原作语意、语境及典故的把握程度,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她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名翻译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读者和译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镇江年鉴》一直在收载赛珍珠有关资料,2007年卷以前记载比较零星、分散,2008年卷起开始集中记载,资料开始系统、丰富,主要形式为条目和题录。分析《镇江年鉴》中赛珍珠作品研究、赛珍珠人物研究、作品翻译研究、研究成果、赛珍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以及围绕赛珍珠举办的各类活动等资料状况,可以反映出赛珍珠研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吾国乃至世界近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之一奇特现象。他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向中国人介绍外国文化,在地球村(global village)中可谓"文化大使"矣。他提倡性灵文学,主张幽默、闲适、性灵和趣味。无论其随笔、散文抑或小说,皆闲适之作性灵之作。闲适与性灵成其天地间之令名,闲适与性灵亦使其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3.
赛译水浒中的主体间性主要体现在译者和翻译活动中涉及的各主体的互相协调、交流、影响的关系上。赛珍珠与水浒原著及作者具有深刻的认同感,她直译的方法从侧面说明了译者、原著和作者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赛珍珠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杂合译文既让读者体会到异域文化的新奇,又照顾了读者的理解能力,很好地实现了译者和读者的视界融合。赛珍珠和赞助人之间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也有和谐统一的一面。赛译本的顺利推出与出版商的赞助和支持不无关系;赛译本的合作者、中国教师龙墨芗弥补了赛珍珠中文理解上的不足,对原著的版本选择也产生了影响。此外,赛珍珠与中国学者的合作也增加了译文汉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意义上,东莞是可读可写的,但并非任何读写都能"说出"她自己,她向某些读写敞开,也向某些读写关闭,她一直在努力"说出"她自己,但不是作为话语的目的,而是作为话语的"出口"和"管道"。无论冉正万的长篇小说《进城》成功与否,它都向我们昭示着:东莞的读法和写法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对许多城市都同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杨步伟与赛珍珠各自的食谱书写,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赛珍珠凭借文学影响力支持杨步伟的《中国食谱》;另一方面,她从促进东西方国家友谊、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对同类题材进行了拓展。两位杰出女性在中外饮食交流史上留下的这段佳话,有助于我们当下“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一员,赛珍珠尽管对海外传教活动心存疑虑,但她的创作却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教活动让赛珍珠认识了中国,影响了她的多元文化观的形成,并使她一生都持有宗教宽容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在"内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很多研究的瓶颈。造成中国新时期文学"内部研究"困境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学者自身的思维困境。文学的"内部研究"发端于西方,其内部的思维形态也更多呈现的是科学的思维。新时期中国从事文学"内部研究"的学者们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造成科学思维训练不足,传统思维固化,激进主义思维突出等思维缺陷,这些思维困境严重影响了文学"内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是世界其他民族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英译本中最具有影响译本的是由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所翻译。《水浒传》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108将的绰号,本文主要以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所翻译的三译本中关于人物绰号的翻译实例作对比。分析哪种翻译策略更利于《水浒传》中绰号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 "的赛珍珠的英译本<水浒传>向西方宣传了中国文化,这已被中国和世界所肯定,她本人也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译者对"吃"字翻译的角度探讨她对原作语意、语境及典故的把握程度,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她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名翻译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读者和译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认为翻译既是殖民化的途径,也是解殖民化的工具。翻译中的杂合是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彰显文化差异、消解文化霸权。赛译水浒对异质性话语的保留使译本呈现出明显的杂合特征。本文拟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分别从字词、句法、篇章和文化四个层面对赛译水浒的杂合特征进行系统的阐释,旨在发掘赛译水浒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并阐明其对当下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