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公交车用天然气(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使用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出现的积炭多、早期磨损、换油周期缩短等问题,结合公交车用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的工作特点,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了基础油对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降凝剂等功能添加剂的感受性及添加剂之间的配伍性;运用正交试验进行方案设计,通过对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确定出了公交车用15W/40 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新研制的15W/40 CNG公交车用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清净性、抗氧抗腐性和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2.
张磊  李冠峰  连瑞瑞 《科技资讯》2011,(10):217-218
本文对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基础油、添加剂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基础油、添加剂对环境友好润滑油的性能和生物降解性方面的影响,概述了环境友好润滑油在生物降解性实验方法的研究及进展,并介绍了土壤实验法,对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纵横》2002,(5):33-34
该项目通过优化工艺条件,用工业原料合成出不同粘度的酯类和聚醚类的冷冻机润滑油基础油,筛选出压缩机润滑油配方和添加剂,制备出与新型制冷剂HFC—134a配套使用的环保型压缩机润滑油,适用于家用冰箱、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等冷冻机的使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可生物降解汽油机油的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油、合成酯和聚α-烯烃作为可生物降解汽油机油的基础油,经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基础油对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及粘度指数改进剂等添加剂的感受性及添加剂间的配伍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可生物降解15W/30汽油机油的优化配方,并对评定生物降解性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进行了生物降解性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废油性能指标及相容性的研究对经初步处理的废润滑油进行再生基础油筛选,调整切削液的原液稳定性,使切削液满足运输和储存要求.并对pH稳定剂、镁铝缓蚀剂、抗菌剂等添加剂进行筛选,利用正交试验通过对其防锈性能以及原液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并优化了以废润滑油为基础油的再生切削液配方.所研制的再生切削液具有优良的防锈性、润滑性和极压性,对铝合金的防腐蚀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不同材料设备加工要求,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铝箔轧制工艺润滑油的国内外发展,对组成工艺润滑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边界润滑条件下吸附膜的形成与作用机理,研制出CSA-B新型高性能铝箔轧制润滑油添加剂,并在铝箔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含氮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硼酸与十六醇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含氮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十六醇、硼酸和乙醇胺摩尔比为1.2:1:2.6,脱水反应6h.用四球机测试了含该添加剂0.1%~7%的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四球机试验结果表明含氮硼酸酯添加到基础油中,能显著提高其抗磨性能,且添加量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绿色润滑油基础油、植物油改性、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情况,指出了植物油作为绿色润滑油基础油的广阔前景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轴承系统是某旋转机械的关键部件,其寿命直接关系机器的寿命,摩擦磨损是影响轴承系统寿命的主要因素,为此需提高轴承系统的抗磨损性能.改善润滑油性能是提高轴承减摩抗磨性能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入少量添加剂能够改善润滑油使用性能,从而提高轴承的减摩抗磨性能.在试样试验基础上,对最佳复配添加剂、目前所使用润滑油及基础油三种油品分别在相同径向承载下进行了比较试验,确定出最佳的润滑油添加剂.并对试验后的轴承进行了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对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超声波对石墨(EG)进行处理得到蠕虫石墨和纳米石墨薄片混合体的膨胀石墨润滑油添加剂.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膨胀石墨/聚合物复合添加剂,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剂在基础油(液体石惜)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膨胀石墨/聚合物复合添加剂可有效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降低磨损量,其最佳用量约为0.5%.  相似文献   

11.
以高酯化度的蔗糖多酯为主要原料,筛选出粘度高、粘温特性优越的食品机械润滑油的初步配方:蔗糖多酯83.5%,聚异丁烯15%,聚甘油脂肪酸酯0.5%,叔丁基对苯二酚1.0%。该配方油品的常规理化性能指标基本上达到GB 12494-1990规定的68号粘度高、粘温特性优越的食品机械润滑油的要求,可以用于食品机械的润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高强度铝合金精密模锻工艺润滑剂的类型、性能及配方进行了探讨,采用圆环压缩等试验方法优选品种用于生产。成功地解决了为国外某公司制造航空铝锻件产品的质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油基石墨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比水基石墨润滑剂更能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实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清洗防锈润滑功能的金属保养液。该保养液是由表面活性剂、分散剂、防锈剂、润滑剂、乳化剂等原料组成的微乳液,具有稳定、去污率高、抗磨减摩突出、防腐防锈性强等特点,而且无毒、无害,一次性完成清洗、防锈、润滑等多重功效,特别是便于快速反应,适合于野外装备的保养。  相似文献   

14.
汽车覆盖件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摩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板料拉深成形性能实验测试系统,应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覆盖件拉深 成形过程中磨擦与润滑的关系,并通过自行配置的油基润滑剂和水基润滑基研究了汽车覆盖件拉深成形过程中压边力与不同润滑状态的关系。由于水基润滑剂对压边力的敏感性,将水基润滑剂在不同压边力值条件下测试得到的磨擦系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起磨擦系数与压边力的实验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 (TMPTO) 以及系列润滑油添加剂4-喹唑啉酮丙酸酯类化合物,分别将1wt.%添加剂溶解于TMPTO进行改性,利用UMT-3型微摩擦试验机评价改性润滑剂的抗磨损性能.根据摩擦学定量构效关系理论(QSTR),运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 方法构建了添加剂抗磨损性能的摩擦学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D-QSTR) 模型.结果表明: 4-喹唑啉酮丙酸戊酯、4-喹唑啉酮丙酸十四酯、4-喹唑啉酮丙酸十五酯以及4-喹唑啉酮丙酸十六酯的抗磨损性能较好;对于该类化合物,支链的存在可能对抗磨性能有不利的影响.利用立体场和疏水场构建的CoMSIA模型预测性能好,模型提示分子结构中的特定基团在特定区域内出现的范围增大,将会提升改性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6.
摩擦副表面物化特性对纳米级膜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对 nm级润滑膜厚度的影响 ,以铝、铬、钛和二氧化钛作为基体表面材料 ,采用NGY- 2型 nm级膜厚测量仪 ,对 136 0 4标准粘度液、添加有10 %十六酸乙酯的 136 0 4溶液和液体石蜡的膜厚进行了测量 ,并利用 Fourier红外分析仪对润滑剂在实验前后的成分变化进行了检测。红外光谱数据表明 ,不同基体下 ,润滑剂在实验前后的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膜厚测量结果发现 ,基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膜厚度有较大影响 ,对基体Al,Cr,Ti,Ti O2 ,弹流润滑向薄膜润滑的转变的临界膜厚按基体表面能增大的顺序依次增大。该研究为处于薄膜润滑状态的润滑系统摩擦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用应变片实测轴承内部的润滑状态及其测试仪器。文章首先对应变技术测量轴承润滑膜的理论、试验装置、微机软硬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还实测了几种润滑剂的轴承润滑膜厚度,并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采用本文介绍的实测方法和仪器,能较准确地判断轴承内部的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8.
发光细菌法在润滑油急性生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发光细菌法检测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中急性生物毒性方法,探索发动机润滑油生物毒性的检测途径.润滑油试样的制备依据美国ASTMD6081标准要求,采用了可容纳水馏分(WAF)和水溶性馏分(WSF)的原理和技术.对几种典型的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运用发光细菌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对试验过程中发光细菌接触参比毒物和润滑油试样的时间,以及WAF制备过程中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毒性检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发光细菌法能够检测出发动机润滑油的急性生物毒性,不但具有良好的区分性,而且具有操作便捷、试验成本低和试验周期短等优点.搅拌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对同一油样搅拌时间6h优于3h.搅拌速度影响较小,适宜发光菌法检测润滑油毒性试验的搅拌速度为1200r/min.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铝管拉伸摩擦润滑状态、铝管拉伸工艺润滑的特点及其对润滑剂的要求、配方和实验过程.作者研制的新型拉伸润滑剂解决了优良的润滑性能与拉伸铝管表面无光泽和污染的矛盾,在满足大变形拉伸过程工艺润滑的同时,可使所拉铝管获得光亮的退火表面.  相似文献   

20.
以成分为Fe-12Cr-2.5W-0.4Ti-0.25(Y2O3)雾化粉末为原料,分别使用聚乙二醇为模壁润滑剂,硬脂酸为粉末润滑剂进行压制。对比了模壁润滑与粉末润滑对模压制品的力学性能影响。研究铁基高温合金粉末模压成形致密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润滑有助于在低压条件下颗粒的重排和致密化,但是其本身占据了压坯的体积从而限制了致密度的进一步提高;采用模壁润滑避免了粉末中混入有机物,使得制备高致密材料成为可能;粉末的退火软化有助于压制成形,并提高合金的致密度;在较高压力下,使用模壁润滑的样品颗粒之间结合更为紧密,孔隙明显减少,这是导致其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