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处理对板栗酶活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扎”板栗果实在50℃热处理60min,研究板栗果实的贮藏效果以及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并与未经热处理的栗果对照,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抑制栗果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POD活性、CAT活性;降低了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抑制板栗中真菌发生和蔓延,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但Vc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对红富士苹果在两种贮藏温度下的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分别采用0.3,0.6,0.9,1.2 mg/L的臭氧水处理红富士苹果,然后分别贮藏于13℃和0℃,定期测定贮藏温度下的果实的生理和品质指标.臭氧处理对苹果果实呼吸强度及乙烯的释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延缓苹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硬度的下降,减少果实水分的损失;0℃贮藏的保鲜效果普遍优于13℃贮藏条件.臭氧处理对红富士苹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0.9 mg/L臭氧水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各组,且0.9 mg/L臭氧水结合低温的贮藏方式更有利于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3.
自发气调贮藏对水蜜桃采后生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自发气调(MA)贮藏条件下水蜜桃果实的采后生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MA贮藏可明显抑制P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CX(纤维素酶)的活性,抑制水蜜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稀释放,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和膜相对透性升高,但MA贮藏对水蜜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梅是我国特有的水果,为延长杨梅贮藏保鲜时间,试验以荸荠杨梅九成熟果实为试验材料,用20mg/kgClO2,40mg/kgClO2,80mg/kgClO2熏蒸处理,分别于常温(26±2 ℃)以及~5 ℃温度下贮藏,研究两种贮藏温度对杨梅果实品质呼吸强度、POD、PPO、MDA等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5 ℃下贮藏,经40mg/kg二氧化氯处理能抑制其呼吸作用,提高了果实的耐藏性,改善了果实的品质,同时营养成分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  相似文献   

5.
臭氧在果蔬贮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综述了臭氧在果蔬贮藏中对果蔬品质、果蔬采后生理及果实防腐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荸荠的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荸荠的营养特性,总结了荸荠果实的民间贮藏、常温贮藏、鲜切保鲜及病虫害等的研究现状及荸荠加工研究现状,对荸荠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京白梨果实软化特性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机理、采收期确定、低温气调贮藏、臭氧处理、辐射处理、涂被剂防腐剂涂油处理以及1-MCP处理等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从果实贮藏特性、产地贮藏条件和基因工程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针对槟榔果实在贮运和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贮藏保鲜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后使用3%柠檬酸、2%CaCL2和0.1%施保功溶液处理果实、在10℃下贮藏具有明显的抑制呼吸、延缓果实褐变的作用;在4℃下,贮藏果实至第5d时开始出现冷害症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冷害症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香蕉果实采后及贮藏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热带水果,不耐贮运.本文分别从果实品质变化、呼吸强度与乙烯变化关系、活性氧代谢、多胺代谢、乙烯拮抗剂处理、热激处理、逆境和其它采后处理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香蕉果实采后及贮藏生理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几种简易贮藏方式对“米良1号”猕猴桃果实贮后性状的影响, 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100~ 125 g的“米良1号”无伤正常果进行常温换气贮藏,贮后90 d 优质果率比较理想; 果实入贮后的前30 d是果实硬度下降最快、可溶性固形物上升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苹果在贮藏过程中不断失去水分和分解有机物而影响果实的颜色、风味、冷库贮藏苹果能最大限制度地减少物质的消耗,保持新鲜果实的优良品质。本文通过对西华县各冷库贮藏苹果经验的总结,介绍果实贮藏过程中对呼吸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枇杷果实贮藏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两个枇杷采收季节对不同贮藏温度下枇杷果实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呼吸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贮藏中果实的总糖、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研究表明,低温(5+0.5)℃显著延缓了果实种子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推迟了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有利于各营养成分的保存.枇杷果实采收后,采用适宜的低温贮藏结合PE薄膜袋包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鲜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SHD,CHW,JL-1,JL-8,16等5个番茄品系果实品质差异及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和耐贮藏性,以该5个不同硬度番茄品系为材料,通过在塑料拱棚栽培,对其果实品质及储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收当天品系SHD果实硬度最大;品系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硬度和呼吸强度均最小;品系JL-1的可溶性...  相似文献   

14.
GA3处理对枇杷采后呼吸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GA3处理对枇杷果实贮藏中呼吸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生长在陕西安康的长崎早生枇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GA3溶液浸泡处理20min,然后贮藏于温度3℃±0.5℃,相对湿度65%—80%条件下,每隔7d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以及PPO、POD、SOD、CAT和PAL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GA3处理能够使果实在贮藏初期的SOD活性升高,极显著抑制贮藏中期PPO和PAL活性的升高.10μmol/L GA3处理可有效降低枇杷果实呼吸强度以及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10μmol/L和50μmol/L GA3处理可极显著抑制贮藏后期果实CAT活性的下降.研究表明,采用10μmol/L GA3处理可使枇杷果实在贮藏中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选取迁西、遵化、迁安、青龙、玉田及承德等地的15个有代表性的安梨株系果实,进行果实感官性状描述。将果实贮存于自然冷室中,从贮藏前后果实中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变化入手,分析了株系间的差异,并对果实贮藏期间出汁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果实贮藏期间的硬度变化、水分散失及果实腐烂率等贮藏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证明,以青龙四安5号表现较突出,为安梨的选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成熟油桃为材料,采用浓度分别为0.5%、1.0%、1.5%、2.0%的壳聚糖(CTS)溶液浸泡lvain(即涂膜),在室温(10~15℃)下贮藏20d,研究CTS涂膜处理对果实贮藏期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对保持油桃硬度、减少油桃失重和腐烂、延缓油桃Vc、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减少都有明显作用;与清水处理相比,1.0%CTS涂膜处理明显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增加了果实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保持了果实较好的硬度。提高了油桃果实贮藏品质.此方法与其他油桃贮藏方法相比,更加简单、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17.
咪鲜胺壳寡糖复合涂膜对脐橙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脐橙为试材,果实采后以1%的壳寡糖为涂膜剂,分别与质量分数为0.01%,0.05%,0.10%浓度的咪鲜胺(有效成份450 g/L水乳剂)组合,浸泡处理后置于18~25℃,75%~85%RH环境中贮藏,比较与不涂膜处理及仅用1%的壳寡糖处理对脐橙贮藏品质、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咪鲜胺壳寡糖复合涂膜均能降低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抑制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有效保持贮藏脐橙果实的感官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其中,0.05%咪鲜胺与1%壳寡糖复合涂膜处理果实的各项品质、生理指标优于其它处理组,为有效延长脐橙果实贮藏时间的最经济、安全组合浓度.  相似文献   

18.
以黄花梨果实为试材,采用浓度0%,0.5%,1.0%,1.5%,2.0%壳聚糖溶液浸泡黄花梨果实1min,在室温下贮藏16d,研究了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黄花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4种壳聚糖涂膜处理均可不同程度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抑制果实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保持果实较好的硬度,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其中1.0%壳聚糖涂膜处理的果实贮藏16d,其腐烂率和失重率分别为12.8%和3.34%,而对照的分别是27.3%和6.46%,与对照的差异显著,果实品质好,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对常温贮藏柿子的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吊红柿子常温贮藏下的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吸收处理和GA3浸果处理对柿子的保鲜均有较好的效果,二者结合对柿子的保鲜起增效作用,可大大减少的完熟率和腐烂率,延长果实的脱涩时间,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维持较高的糖、酸及单宁的含量。硬度保持最好的为浸液处理,但贮藏后期腐烂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贮藏温度对蓝莓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确定蓝莓鲜果适宜的贮藏温度,并为研究蓝莓果实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提供参考.在贮藏温度为20~25,10~15,0~5℃下,于不同贮藏期取样测定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测定蓝莓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并分析3种活性成分与蓝莓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初期,较高的贮藏温度能明显促进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增加,但在贮藏后期,较高的温度加速了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并缩短了蓝莓贮藏期;低温(0~5℃)能使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且能显著增加果实的贮藏期,是蓝莓较适宜的贮藏温度;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