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不同组成铈钆钐激活硼酸镁的发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光寿命表明: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只含Sm~(3+)的硼酸镁发光很弱;Ce~(3+)虽能很好地吸收紫外光,但只能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Sm~(3+);依靠Gd~(3+)的能量传递中间体作用,铈钆钐共激活的硼酸镁中Sm~(3+)的发光明显地增强。Ce~(3+)、Gd~(3+)和Sm~(3+)间能量传递的机理为共振传道。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首先根据铈易被氧化成四价铈的性质,使Ce(OH)3lfnywx o C(OH)4.须稀酸(PH≈2.5)中,Ce(OH)4不溶解,而E(OH)3能溶解,使铈与其他轻稀土元素得到初级分离,再根据四价铈容易被磷酸三丁酯(TBP)萃取的性质,使铈得到进一步纯化,后经草酸沉淀、过滤、灼烧得到纯的二氧化铈。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10—钨铈(Ⅳ)酸钠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得了10—钨铈(Ⅳ)酸溶液,并用冻析法制得了固体10—钨铈(Ⅳ)酸。通过化学分析,得知其组成为H_6[CeW_(10)O_(35)]19H_2O。并对10—钨铈(Ⅳ)酸及其盐的性质进行了测试。红外(IR)分析显示,10—钨铈(Ⅳ)酸与10—钨铈(Ⅳ)酸纳相比,在生成10—钨铈(Ⅳ)酸的过程中,聚合杂多阴离子的结构有些变形。此外,10—钨铈(Ⅳ)酸及其盐与其它杂多酸相比,性质上差异较大,稳定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4.
痕量铈(Ⅲ)的直接荧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铈(Ⅲ)在无机稀酸中的荧光性质,建立了痕量铈(Ⅲ)直接和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法测定方法。本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成功地用于合金铝中痕量铈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发现在草酸体系荧光法测定S_m~(3+)、Eu~(3+)、Tb~(3+)、Dy~(3+)含量时,由于Gd~(3+)的存在能使这些离子的特征荧光显著增敏,从而开发了Gd~(3+)一草酸增敏体系同时测定钐、铕、铽、镝的荧光新体系。用本法成功地同时测定了氟碳铈铜矿和氧化钆中的铕、铽含量。  相似文献   

6.
我院3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已圆满完成各自的硕士论文,并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冶金化学分析的王岭同学在研究和撰写论文中,首次发现在吡啶-2,6-二羧酸体系中,铥能发射荧光,从而开发了在溶液中测定铥的高灵敏度新体系;王建新同学首次在硫酸溶液中,用荧光法对铈、钆和铽同时测定,使钆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徐岩同学首次实现  相似文献   

7.
铜基合金中铈及铈组稀土的测定,通常多采用铜试剂分离或铜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偶氮胂Ⅲ光度法.但上述方法不能满足测定微量铈及铈组稀土分离富集的要求.又不利于环保.而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稀土显色剂即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发展很快.其中膦酸型对硝基偶氮氯膦(简称 CPA-PN)已用于镍合金、矿石中铈组稀土的测定.本文基于在硫酸介质中,草酸掩蔽铁(Ⅲ)不影响CPA-PN与铈显色反应的特点,提出在氯化铵存在下,以铁作载体,用氨水先将铁、铈共沉淀与基体铜分离,再用草酸掩蔽铁,CPA-PN与铈显色,借此可测定铜基合金中0.002%~0.02%铈及铈组稀土.  相似文献   

8.
以葛根素为配体,以金属钆为配位中心,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设计合成了葛根素-钆(Gd)配合物,并对葛根素-钆的结构进行红外(IR)表征.采用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利用敷线法考察造模后2~48 h大鼠踝关节肿胀率的变化,并对大鼠血清、肝脏及滑膜中PGE2、IL-1β、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葛根素与稀土金属钆发生配位,得到葛根素-钆(Gd)配合物.葛根素-钆配合物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肿胀抑制作用比葛根素强,葛根素-钆配合物组大鼠血清、肝脏及滑膜中的PGE2、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葛根素组.综上,说明葛根素-钆配合物抗痛风性关节炎活性优于其配体葛根素,其抗炎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PGE2、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工艺可用于制备高质量氧化钆掺杂氧化铈(Gd2O3-doped CeO2, GDC)薄膜。在各种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中,反应溅射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沉积速率较快且易于大规模扩展实现工业化应用等。本文通过使用钆铈合金(Gd0.2Ce0.8 (at%))靶材的反应溅射成功制备了GDC薄膜,并研究了其在固体氧化物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中的应用,包括作为氧化钇掺杂的氧化锆(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YSZ)与La0.6Sr0.4Co0.2Fe0.8O3?δ之间的阻挡层以及作为不锈钢/保护涂层体系中的子层。首先确定了钆铈合金靶材的直流反应溅射行为,随后以NiO–YSZ/YSZ半电池为基体研究了氧气流量对于退火后GDC薄膜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溅射无需高温烧结即可获得薄且致密的GDC阻挡层,与具有丝网印刷GDC阻挡层的电池相比,具有反应溅射GDC阻挡层的电池显示出了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此外,面电阻测试结果表明在SUS441连接体和Mn–Co尖晶石保护涂层之间插入GDC子层有助于降低SUS441在工作温度下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光学基质材料,硅酸钆晶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掺入不同的杂质后,硅酸钆晶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因此它可以分别作为闪烁晶体和激光晶体的基质材料。本文介绍了掺杂硅酸钆晶体的研究现状,为掺杂硅酸钆晶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硫酸体系荧光法同时测定了Ce~(3+)、Gd~3、Tb~3三种离子含量,相对检测限分别达到0.006、8.8、0.09μg/ml。通过采用-阶导数荧光枝术,不仅克服了Ce~3对Gd~3的光谱干扰,而且使Gd~(3+)的测定灵敏度提高了43倍,相对检测限达到0.2μg/ml。该法成功地应用于稀土氧化物中钆、铈、铽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间硝基偶氮氯膦是一种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氯膦酸型显色剂,其化学名称为2-(4一氯-2磷酸基偶氮)-7-(3-硝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英文缩写为CPAmN),其结构式为 CPAmN是深红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与稀土离子形成蓝或绿色络合物。在试剂过量时,铈(Ⅲ)与CPAmN形成1:3的络合物。用草酸为掩蔽剂和CPAmN为显色剂,可掩蔽钇组稀土而测定铈组稀土元素。本文试验了测试条件,进一步应用于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铈组稀土元素,国内外未见报道。在实验条件下,测定铈(Ⅲ)和镧(Ⅲ)的摩尔吸光系数依次为7.6×10~4、7.8×10~4升·摩尔~(-1)·厘米~(-1)。桑德尔灵敏度依次为0.00184微克铈(Ⅲ)·厘米~(-2)、0.00178微克镧(Ⅲ)·厘米~(-2)。比尔定律的范围依次为0~12微克铈(Ⅲ)、0~10微克镧(Ⅲ)/25毫升。五倍钇存在时无干扰。依10次平行测定,计算得变异系数分别为铈0.68%、镧0.87%。铈的回收率为95~105%。用本法测定铝合金中含0.02%以上的微量铈组稀土元素,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硝酸钆与多孔硅爆炸反应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第一原理计算的DMol3程序,对硝酸钆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探讨了硝酸钆与多孔硅爆炸可能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硝酸钆的几何结构及Mulliken布居分析,推知硝酸钆易于热解产生NO2气体及含能较高的不稳定中间体;且由前线轨道分析得知硝酸钆分子LUMO主要由钆原子5d轨道组成,因此钆原子易接受配体,这2个因素可能是促成硝酸钆与多孔硅爆炸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研究硝酸盐与多孔硅的爆炸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溴偶氮胂直接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溴偶氮胂是近年来新合成的铈组稀土显色剂,其学名为:(2—(2—胂酸基荼偶氮)—7—(2,4,6,——三溴苯偶氮)1,8—二羟基—3,6—二磺酸萘。结构式为:该试剂具有空白值较低、显色络合物稳定及常见干扰元素允许量较大等优点。目前已用于多种试样中铈组分量的测定。文献报导,在Na_2SO_4—H_2SO_4介质中,可以使偶氮氯膦mN铈组稀土显色剂变为测定稀土总量的显色剂,不同比例的铈组和钇组稀土。其总量测  相似文献   

15.
间硝基偶氮氯膦在酸性溶液中与稀土离子形成蓝或绿色的络合物。当草酸存在下,可掩蔽钇组稀土而测定铈组稀土。本文试验了测定条件并试用于测定铁基、镍基合金中微量铈组稀土元素。在实验条件下,在与试样相应的铁、镍、镍铬含量存在下,铈的摩尔吸光系数依次为8. 7×10~4、8. 6×10~4及9. 3×10~4升·摩尔~(-1) ·厘米~(-1) ;Sandell 灵敏度依次为0. 0016、 0. 0016及0. 0015微克、铈(Ⅲ)/厘米~2;比耳定律范围依次为0~12、 0~10及0~10微克铈(Ⅲ)/25毫升,五倍钇存在时不干扰。对铁基合金中含铈量为0. 025%、镍硅合金中含铈量为0. 022%、镍铬合金中含铈量为0. 021%分别作10次平行测定时,其标准偏差依次为0. 0036、 0. 0017及0. 0011;变异系数依次为1. 7%、0. 74%及0. 46%。铈的回收率为96~105%。用本法测定铁基、镍基合金中微量铈组稀土元素,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刘涛  习进勇  张健 《科技信息》2009,(21):372-373
龙宝山稀土矿床位于沂沭断裂带南段西侧、尼山凸起东南部、龙宝山浅成碱性杂岩体内部。矿体赋存于侵入角砾岩带内,呈脉状,长92—166m,厚0.85—4.65m,矿体产状较陡,倾角75—77°。矿石由角砾和填隙物构成,主要矿石矿物为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颗粒较大,最大可达5㎜。矿石具填隙结构、碎斑结构、角砾状构造、碎裂状构造。矿石品位1.01~3.01×10-2,以镧系铈族元素为主,铈含量最高,其次为镧、钕、镨、钐及钇、钆等。矿石工业类型属低硫矿石,矿床属于与碱性侵入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稀土元素铈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行为观察和生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鼠长期(5月)饮用不同剂量的铈对其学习记忆力等的影响以及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剂量的稀土元素铈对大鼠学习记忆力影响的脑内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铈组雌性大鼠的m脑/m体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铈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力以及脑内SOD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MDA的含量则极显著上升(P<0.01).提示剂量为6.0 mg/L的硝酸铈对脑功能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能与脑内铈致抗氧化能力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该文使用钆(Ⅲ)离子为顺磁离子探针,通过观测溶剂水质子弛豫时间变化的方法,研究了钆(Ⅲ)与伴刀豆球蛋白A的键合作用。结果给出,Con-A与钆(Ⅲ)键合作用的离解常数Kd=1.48×10~(-4)mol/L(PH=5.4,t=27℃)钆(Ⅲ)在Con-A分子中的键合位置数n=1。分别观察了钙(Ⅱ)、镉(Ⅱ)和镧(Ⅲ)对于Con-A中钆(Ⅲ)成键位置的竞争,结果给出稀土钆(Ⅱ)离子进入Con-A中钙(Ⅱ)离子的键合位置。  相似文献   

19.
HCP结构的钆单晶是一种典型稀土永磁材料,其居里温度在室温附近,作为一种良好的单质磁制冷材料,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利用原子尺度的有效自旋哈密顿量,通过使用混合蒙特卡罗方法的微磁学模拟研究,得到了钆单晶的磁化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磁化曲线的获得,不仅为居里温度附近的实验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钆单晶的交换作用系数、各项异性常数等随温度变化行为的磁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同一试剂对乙酰基偶氮氯膦(CPApA)分别测定了铈组稀土及铈组稀土和钇的总量。在盐酸介质中,混合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和乳化剂OP增敏铈组稀土和CPApA的反应,而大量钇被胶束掩蔽。表面活性剂不存在时,在铈组稀土和钇的等吸收点(692mm)测定其总量,样品中稀土组成的变化不影响结果。用本法测定了镍基合金中铈组稀土和稀土总量,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