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直径为0.1mm的医用聚丙烯单丝,由经编编织制备了盆底补片,探讨了热定型温度和时间对盆底补片的基本参数(厚度、面密度、孔隙率)和力学性能(顶破强力、拉伸断裂强力、缝线拉脱强力和弯曲刚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热定型张力一定的情况下,热定型温度和时间对盆底补片的基本参数影响较小,热定型温度对盆底补片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在相同热定型时间条件下,随着热定型温度的升高,盆底补片的断裂强力、顶破强力、拉脱强力下降,但横向刚柔性好;该盆底补片的热定型优选工艺参数为温度130℃、时间15min.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PLA)生物相容性较好,在人体内可降解且产物的安全性较高。采用直径为0.138mm的国产PLA单丝,选用编链衬纬的经编网孔组织结构,在机号为E20的经编小样机上进行编织,制备得到可降解的PLA盆底修补网片。探讨了热定型工艺中的时间、温度对PLA网片的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定型温度的升高,网片的断裂强力增加,顶破强力降低,抗弯刚度增加,缝线拉脱力降低。网片在过高温度定型后性能改变明显,即网片变得更加脆硬并且易受冲击影响而发生断裂。网片在120和130℃下热定型后力学性能相近,但是高温更有利于稳定网片的尺寸和形状。热定型时间对网片的性能的影响基本无固定规律可寻,但是时间过长易导致网片的纵向弯曲刚度增加。因此基于稳定的强力和较低的弯曲刚度,PLA网片的热定型工艺选择温度为130℃,热定型时间为10min。以此工艺定型后的网片生物相容性显示:PLA网片厚重的结构和刚硬的性能特点导致网片暴露(发生率为13.33%),但是也使网片具有较低的收缩率(2.15±0.26)%。  相似文献   

3.
针对Lyocell长丝热定型工艺尚不明确的问题,采用干喷湿纺技术制备Lyocell水洗丝,研究热定型张力、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Lyocell长丝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以及双折射率等测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长丝结晶、取向以及微孔等结构的变化规律,阐明了热定型条件下长丝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为110~130℃时,3 min的热定型可保证长丝中水分的去除,在热定型过程中长丝的晶区结构基本不变,微孔尺寸的减小以及非晶区纤维素分子链段的收缩,提高了长丝的致密化程度并降低了取向程度;施加0.5~2.3 cN/dtex的张力,长丝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不易发生弱化,且干热收缩率低于0.7%。施加适当张力的热定型有效抑制了非晶区链段的解取向,保持了纤维高结晶、高取向的结构特点,从而保证了Lyocell长丝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纤维在不同温度、牵伸倍数和热定型时间下热处理后,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强力仪等测试其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条件下,PBST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随着牵伸倍数、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纤维聚集态结构的变化是纤维力学性能变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热定型工艺(温度、时间、热定型方式)对聚乙交酯(PGA)单丝及编织线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经过热定型(55℃、拉伸定型5min)和未经热定型的PGA肌腱支架增强体置于温度为37℃、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4星期的体外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定型温度和时间对PGA单丝及编织线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对于PGA单丝及编织线,当热定型温度为40~60℃、时间为3~5 min、采用拉伸定型方式时,其力学性能较好;体外降解试验表明,经过热定型的PGA肌腱支架增强体的力学性能优于未经热定型的肌腱支架增强体.  相似文献   

6.
对具有三针开口经缎组织的疝修复补片进行抗张强度、延伸性和刚度的测试与评价,提出临床应用的建议.在强度与延伸性方面,由顶破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补片的强度远大于腹壁的生理要求,但伸长率不能满足腹壁弹性要求.单向拉伸测试表明,密度对比系数K影响该结构补片力学各向异性,K值较高时更符合腹壁的各向异性特点.缝合牵拉和纵向撕裂性能符合腹壁的力学要求,但当横向线圈被破坏时,横向撕裂强力显著降低.该结构补片的弯曲刚度有正反面差异,临床学者应重视材料的正反面刚度与纵横向的力学差异,在进行剪裁时应避免破坏横向线圈.  相似文献   

7.
用聚四氟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制备了3种不同热定型温度下的服装用聚四氟乙烯共同拉伸膜,提出了基于聚四氟乙烯微粒熔融的共同拉伸膜热定型模型,并阐明了热定型温度对共同拉伸膜形态结构、弹性回复性和透湿性等的影响.经280℃热定型的共同拉伸膜,弹性回复率为66%,透湿量达9 655g/d·m2,可以满足服装变形舒适性与透湿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医用聚乳酸(PLA)切片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A纤维膜,然后将其作为隔离层直接喷到两种不同的聚丙烯(PP)经编网眼结构网片上,制备PP/PLA盆底复合补片.对PP/PLA复合补片的表观形态、纤维直径、孔径、亲水性、断裂强力,以及PLA纤维膜与PP补片间的剥离强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补片中PLA纤维的直径较均匀,PP网片的结构对静电纺纤维膜的形态有很大影响,纤维膜趋于模仿接收网片的形态结构;两种结构的PP/PLA复合补片的水接触角均大于90°,即亲水性较差;PP补片和PLA纤维膜之间的剥离强度主要依靠物理吸附作用;PLA纤维膜的断裂强度较大、而断裂伸长率较小.  相似文献   

9.
用聚四氟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制备了3种不同热定型温度下的服装用聚四氟乙烯共同拉伸膜,提出了基于聚四氟乙烯微粒熔融的共同拉伸膜热定型模型,并阐明了热定型温度对共同拉伸膜形态结构、弹性回复性和透湿性等的影响。经280℃热定型的共同拉伸膜,弹性回复率为66%,透湿量达9 655(g/24 h.m2),可以满足服装变形舒适性与透湿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铜基预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同除油温度和酸洗时间对Ni-P-PTFE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对H70黄铜进行不同工艺的预处理,然后在基体上先镀Ni-P层,最后化学镀Ni-P-PTFE复合涂层.通过控制预处理过程中除油温度和酸洗时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压痕仪和HSR-2M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除油温度和酸洗时间对Ni-P-PTFE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涂层硬度和摩擦因数均有较大的影响.当除油温度为70℃、酸洗时间为4 min时,可在基材上得到润滑性和硬度等综合性能优良的Ni-P-PTFE复合涂层,涂层硬度达到5.16 GPa,摩擦因数为0.1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平塞组合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腹股沟疝平塞组合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6min,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术后无异物感,发生阴囊积液1例,术后尿潴留2例,随访3~23个月,无疝复发.结论 平塞组合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无异物感、复发率低,是较理想的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平塞组合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腹股沟疝平塞组合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6min,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术后无异物感,发生阴囊积液1例,术后尿潴留2例,随访3~23个月,无疝复发.结论 平塞组合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无异物感、复发率低,是较理想的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针织物在热定型过程中的应变理论模型,首先通过分析热定型过程中弹力针织物在常温拉伸、加热伸缩、冷却收缩阶段中热塑性和应变力学特性,推导出高弹应变模型和塑性应变模型。其次通过分析针织物定张力加热过程高弹形变时应变松弛时间、弹性模量及黏度,推导出针织物定张力加热过程的应变模型;结合热塑性和应变力学特性,进而得到加热过程针织物形变模型;最后通过分析冷却过程中的收缩率模型推导出纤维收缩形变模型,联合以上2个形变模型得到弹力织物经向与纬向热塑性应变模型。结合实际热定型工艺,由热塑性应变模型得到幅宽和面密度与热定型加工的温度、加热时间以及经、纬向拉伸量的热塑性机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实际生产中的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该热塑性机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TEM和MTS Landmark试验机研究盐浴大过冷工艺下SWRS82B珠光体钢亚结构组织变化及其力学性能,从热力学、动力学和碳原子扩散等方面探索最优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大过冷工艺下珠光体亚结构组织明显细化,珠光体团尺寸细化至2.39μm,最小片层间距为62.11 nm,且出现粒径55 nm左右的纳米级渗碳体,三者受大过冷工艺的过冷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较复杂;珠光体钢强度主要由珠光体片层间距决定,而塑性主要受团尺寸影响,二者均受纳米级渗碳体影响,随大过冷工艺的过冷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最优大过冷工艺参数为300℃/3 s+550℃。  相似文献   

15.
在拉舍尔舌针经编机上编织了6种玻璃纤维单梳经平织物,采用手糊工艺将其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了单梳经平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试样的拉伸性能,并对其纵向、横向与斜向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断裂强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梳经平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具有明显的正交各向异性特征;织物结构参数的变化,导致了线圈形态、延展线的长度和取向等的差异,使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小角 X 射线散射技术(SAXS)并配合压汞法和密度梯度法对β晶相聚丙烯拉伸丝的微孔结构以及影响微孔结构的有关工艺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AXS 方法测得的β晶聚丙烯拉伸丝中微孔平均孔径纵向为12~20nm,横向为5.5~9nm,其大小及分布与β晶成核剂的种类、初生纤维中β晶含量、拉伸倍数、拉伸温度、热定型温度和热定型方式等密切相关。经热定型后拉伸丝中的微孔得到不同程度的修补,尤其高温松弛热定型的修补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预氧化阶段是制备活性炭纤维的关键步骤,为了得到均质和力学性能优良的预氧化纤维,采用液相预氧化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研究了PAN原丝在不同时间和温度液相预氧化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的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纤维的预氧化程度提高,强力降低;预氧化纤维表面光滑,结构均匀,截面无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18.
预氧化阶段是制备活性炭纤维的关键步骤,为了得到均质和力学性能优良的预氧化纤维,采用液相预氧化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研究了PAN原丝在不同时间和温度液相预氧化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的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纤维的预氧化程度提高,强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熔喷非织造工艺是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直接制成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一步法生产工艺,然而,熔喷非织造材料较差的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通过自制的热处理设备,在一定牵伸条件下对熔喷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并对其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牵伸和热处理后,试样纵向断裂伸长率不断下降,强力不断提高,130℃热处理后的效果最优,纵向强力提高了45.2%;横向强力在热处理后下降,断裂伸长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80℃时达到最大.因此,经过牵伸和热处理的熔喷非织造材料可适用于对材料纵向强力要求高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热牵伸和热定型处理对静电纺丝左旋聚乳酸平行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拉伸试验表明,在100 ℃热空气条件下,沿纤维排列方向上牵伸300%、热定型10 min的纤维膜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103 MPa和1.83 GPa。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经热牵伸后,纤维的直径随牵伸率的增加而减小,其致密及平行程度相应提高,纤维内部转变为垂直于纤维轴且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膜的结晶度随牵伸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热定型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广角X射线衍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可知,纤维膜经热处理后的结晶为α型,其微晶尺寸及晶面间距均随牵伸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热定型时间先增加后减小,而纤维内部的针状微缺陷随着牵伸率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狭长有序,使得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