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微波促进的一锅法反应合成了一系列C-5′羟基取代的嘧啶基核苷类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NMR和HRMS等表征.利用MTT法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二甲氨基修饰的嘧啶基5-甲基尿苷衍生物3a和肌苷衍生物4a显示了好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10.73和10.99μmol/L.而合成的其他核苷类衍生物在测试的细胞株中没有活性,说明环状氨基修饰的嘧啶基显著降低合成的核苷类衍生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配体和配合物在配位反应前后紫外吸收的不同,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柚皮素与过渡金属铜(Ⅱ)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最佳反应条件,考察了碱、不同阴离子的铜盐、配位比及温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铜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是影响柚皮素与铜离子配位反应活性最明显的因素.最终确定了柚皮素与铜盐配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碱选用无水碳酸钠,铜盐选用氯化铜,氯化铜与柚皮素的配位比为0.75∶1.0,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三组分一锅法无溶剂高效合成2,4-二芳基取代喹啉衍生物的方法.以易得的芳基胺、芳香醛以及芳基乙烯为反应起始物,芳基胺与芳香醛形成的亚胺中间体在Lewis酸FeCl3催化作用下与芳基乙烯进行[4+2]环加成反应得到2,4-二芳基取代喹啉衍生物.该反应原子经济性高,是一种简洁有趣的反应模式,以82%~92%产率合成12个2,4-二芳基取代喹啉化合物,为绿色制备喹啉化合物和活性筛选提供基础.所得产物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的表征确证.  相似文献   

4.
应用柚皮素和硝酸钴在乙醇溶液中反应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钴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并优化了柚皮素与钴反应的最佳条件:物质的量之比为0.75(钴:柚皮素),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h,pH值为4.5.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含芳基吡唑的饶丹宁衍生物,用于抗菌活性的筛选。方法以盐酸氨基脲和不同取代的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消除反应、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到了12个的3-芳基吡唑缩饶丹宁衍生物。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12个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所合成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未见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j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抑菌活性MIC值达到32μg/mL。结论本研究合成的3-芳基吡唑缩饶丹宁衍生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虽然活性强度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饶丹宁类衍生物的抗菌构效关系,为新的抗菌活性化合物乃至候选药物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发展了一种光催化活泼烯烃加成/环化合成含氟异喹啉-1,3-二酮的反应.在可见光催化下,多种N-烷基-N-甲基丙烯酰基苯甲酰胺衍生物与全氟碘代丁烷、溴二氟乙酸乙酯发生自由基串联加成环化反应,以67%~80%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潜在生理活性的含氟取代异喹啉-1,3-二酮衍生物.这为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氟取代异喹啉-1,3-二酮的合成提供了一条绿色、高效、条件温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丰富易得的柚皮苷(Naringin)1出发,通过酸水解得到了柚皮素2.以柚皮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4-位羰基与水合肼作用合成了中间体柚皮素腙3,进而与各种不同类型的醛缩合,合成了14个新型N-苯亚甲基柚皮素腙及类似物(4a~4n).MTT蛋白染色法体外抑制肿瘤增值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4c、4d、4h、4j、4n对胃癌细胞SGC-790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AZT的5'-二苯基系列磷酸酯衍生物在体外抗病毒实验中显示了良好的抗HIV病毒活性,具有开发为新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潜力.本文采用PCl3-锅法合成了系列核苷二苯基磷酸酯,并对其纯化后的化合物进行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规律评价.结果显示该系列衍生物的动力学表现和苯基上取代基的性质有直接联系,且均能改善对AZT的释放,有作为临床抗艾滋病治疗剂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从易得原料苯甲酰氯和苯甲酰肼出发,一锅法完成了3个2,5-二苯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高效合成.研究发现,当原料苯甲酰肼中苯环上取代基为CN、NO_2、OCH_3时,预期产物用该合成方法能获得较好的产率;当取代基为碘时,由于产物复杂,无法获得预期产物.紫外荧光光谱测试表明,所合成的2,5-二苯基-1,3,4噻二唑衍生物在蓝光材料和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具有共平面结构,末端吸电子取代基能引起ICT(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取代苯肼盐酸盐与丙酮酸、1,3-二苯基-1,3-丙二酮反应合成了3种取代吲哚衍生物.采用"一锅法"对酯化反应进行了改进,以盐酸酸化的乙醇作溶剂,苯磺酸催化,一步得到取代的吲哚酸酯.本文对吲哚环化的反应机理、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反应温度不同所得产物也不同.合成产物用IR, 1H NMR和MS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手性金属铜(I)与边臂修饰的双噁唑啉的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发展了一种催化cis-1,2-二取代烯烃与α-硝基重氮乙酸酯发生高立体选择性环丙烷化反应的新方法.该反应可以获得高达97%的收率、99/1 dr和98%的对映选择性,得到多取代的手性环丙烷.这一方法为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环丙烷α-氨基酸以及非天然α-氨基酸衍生物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成一系列1-(3-苯氧基丙基)-1H-1,2,4-三氮唑衍生物,对其体内抗惊厥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取代酚为起始原料,先后与1-溴-3-氯丙烷及1,2,4-三氮唑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a-2m。化合物2a-2m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进行结构确证;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模型和皮下戊四唑模型评价目标化合物的抗惊厥活性,旋转棒法评价目标化合物的神经毒性。结果合成了一系列单烷基取代的三唑类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对MES模型和Sc-PTZ模型均有效,大部分在100 mg/kg剂量下表现出抗惊厥活性,使得该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癫痫潜能。结论新合成的(3-苯氧基丙基)-1H-1,2,4-三氮唑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惊厥活性,使得该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癫痫潜能。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三唑类化合物的抗癫痫构效关系,同时为研究大发作和失神发作类癫痫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苯佐卡因为原料,通过微通道反应器,使苯佐卡因与不同的溴代衍生物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苯佐卡因衍生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单取代和双取代反应的影响,最后对得到的衍生物进行初步生物活性测试,发现部分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无金属参与下的三组分“一锅法”合成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的方法.以水杨醛、芳基亚磺酸钠、 1-芳磺酰基烯丙基溴为原料,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作用下,经取代、Knoevenagel缩合、oxa-Michael加成三步反应,以51%~86%的产率合成了15个结构新型的3-芳磺酰基-2-芳磺酰甲基-2H-苯并吡喃衍生物,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研究表明,该方法学具有较好的底物普适性,可以进行克级放大,为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优化绕丹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合成一系列绕丹宁衍生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以双羧甲基三硫代碳酸盐为原料,在水做溶剂的条件下与相应的胺反应,生成绕丹宁环,然后再与不同取代基的醛脱水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等表征且同时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目标化合物5a,5c,5d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目标化合物5a,5b,5c,5d,5l,5n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该合成方法可用于合成绕丹宁类CFTR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甲酸酐和不同的取代苯为原料,经过傅克反应得到邻芳酰基苯甲酸,再与不同的胺类化合物合成一系列二苯甲酮酰胺衍生物,总反应收率为71.2%~91.7%.通过在二苯甲酮上引入酰胺羧酸类活性基团,不仅其可以作为光化学前体用于提高光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而且还可直接应用于其他化学领域.其结构已经核磁和质谱表征.  相似文献   

17.
在室温条件下,以金(I) 配合物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通过“一锅法”有效地催化取代β-硝基苯乙烯、芳香伯胺和1,3-二羰基化合物以63% ~ 82%收率合成多取代吡咯衍生物。产物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确证,其中化合物1-(1-(4-溴苯基)-2-甲基-4-苯基-1H-吡咯-3-基)乙酮的结构经X 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确认。该方法具有合成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高选择性等优点,是一种合成多取代吡咯衍生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给药物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利用超声波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合成了3个N’-三氮唑-N-取代苯氧乙酰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 H NMR进行了表征.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苯基吡唑缩氨基胍衍生物,用于抗菌活性的筛选。方法以苯乙酮与盐酸氨基脲为原料,经亲核加成反应、Vilsmeier-Haack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得最终产物4a~4j和5a~5c。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13个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部分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5c对各种测定菌株均显示出抑制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CMCC 63501)的抑菌活性MIC值达到16μg/mL。结论本研究合成的苯基吡唑缩氨基胍衍生物对所选择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虽然活性强度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缩氨基胍衍生物的抗菌构效关系,为新的抗菌活性化合物乃至候选药物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药物设计中的活性叠加原理,以α-氯代-4-取代苯甲醛肟和对苯二酚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将1,2,4-噁二唑环引入到吡唑环中,合成了16种新型含吡唑基双噁二唑啉衍生物,并通过IR,MS,1 H-NMR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