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傩蜡文化的古老性,不仅关联古代农业社会里形成的共同观念,宗教信仰,还涉及歌舞、戏剧、诗歌等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学方面的问题。作为一种原生态民俗宗教艺术,一直是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关注的重要对象。与中国相邻的日本,由于地理和长期历史交往的原因,文化的亲缘关系也是相当的广泛和深远。日本盛行的追傩行事,尽管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它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俗。它们之间有的与中国相似,有的则独具日本特色。笔者依据多年实地考察日本祭祀艺能资料,进行比较研究,重点是分析异同之间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这一观点出发,本文作者论述了中国文化直接(即通过阅读原文)和间接(即通过译文,作为桥梁的翻译)对古代日本文化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导入势必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日语教学实践当中,更多注重的是如何把日本文化导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与很多英语教学一样,忽视了让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掌握,这就造成本土文化缺失现象。日本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古代唐宋文化的影响,因此,追根溯源,对日本文化的导入离不开中国文化根源的支撑。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直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日语教学为依托背景,从中日成人礼这一具体事例出发,探讨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进行双向文化的导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公元1、2世纪至8世纪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多位女性登上王权宝座。她们的出现对于稳定社会政治,推动国家的体制、制度建设,繁荣文化与物质生活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本古代社会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影响。拟通过日本古代女性王权的出现及其作用分析其历史、社会和政治背景,由此从一个侧面揭示日本女性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和本民族相适应的独特的语言,语言和文化是民族个性的体现,而语言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日本作为屹立于东方的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反映了日本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的结构和特征并积淀了日本民族历尽沧桑、时代变迁和异文化的碰撞,从而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文化,本文旨在通过"曖昧語"的研究来观照日本文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10世纪至11世纪前半期的日本国风文化处于藤原氏摄关政治的高峰期内,在思想信仰方面有净土信仰、御灵信仰和阴阳道信仰等内容,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日记、物语、绘画等形式,在生活样式方面有束带、十二单、访妻婚等形态。国风时代属于律令制度逐渐崩溃和庄园制度逐渐形成的过渡阶段,较之国风文化之前注重学习中国的文化发展阶段,国风时代后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代表日本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鹿业贞 《科技信息》2012,(3):378-378
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日本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影响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求职日本     
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日本古代文化全面承袭中国文化,在近代受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影响较多。因此去日本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一直是我们出国留学的很重要的渠道。去日本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周恩来总理和鲁迅先生都曾在日本求学过。现在日本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大概有40万之多。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颜色词语数量较多,其文化含义丰富多彩。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词语则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中国的君主政体历时久远,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在中国古代君主文化语境下紫颜色词语及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由最初单纯地表示颜色,发展出象征皇族和高官的意义。其特殊意义更是在文人的笔下流传至今,成为繁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片流光溢彩的树叶。  相似文献   

10.
河洛地区与河洛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位。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十分具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受到了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双重因素的影响.从日语谚语的定义着手,探求其起源及发展,分析多国文化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适应主义策略是沙勿略、范礼安、罗明坚、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在东方传播天主教的重要方法之一。适应主义在中日两国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针对对象:日本的平民阶层和中国士大夫群体。适应策略在中日两国工作对象的差异,是导致中国缺乏类似日本兰学阶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美两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代表,通过对这两国与中国企业文化的比较。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3条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崛起举世瞩目,汉语文化交流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汉语文化交流产生了一些新特点,包括从研究型汉语转向需求型汉语、从母语型汉语转向双语型汉语、从课堂型汉语转向接触型汉语、从传承型汉语转向反观型汉语等。推进跨文化的汉语文化交流,是我们参与世界较量的一个起点。国内外对汉语文化推广工作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汉语文化交流工作要突出跨文化交流的理念,编纂适合跨文化交流的教材,改革师资资源的使用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和佛教之于中国,同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它们在中国的传播又都有着漫长的历史,而二者在中国传播的命运却相去甚远;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并与儒、道两家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却一直未能彻底融入中国文化,至今仍处于中国文化的异已地位,究其原因,系由它们各自作为一种宗教文化所属的地域与中国有着不同的地缘关系,在中国采取的不同的传播策略,在中国传统的时机不同,以及它们不同的处世观所致。  相似文献   

16.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我国境内由于地域和文化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种佛教文化,而佛经翻译乃是贯穿于我国佛教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再生的重要表现和标志。通过汉藏佛教传入的源头、传入方式、佛经翻译年代、翻译理论的探讨和比较,即显示了汉藏佛经翻译的异同,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奥运文化的构成及其价值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华奥运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是其构建的因素,提出新契合后的中华奥运文化具有情理统一、群己并重、德法并济、义利并举、竞争与和谐并行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9.
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业英语教学侧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和理解,忽视了对中国文化内容的渗透,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不良现象。中国文化教育应成为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选择文化内容、编写教材、借助考试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四个方面探讨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学地域化研究渐已模式化,并有着决定论的思维方式,这使得它对中国现代学研究格局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从中国现代学地域化研究中有关地域化的概念、研究模式、价值评估三方面来看。这种研究的理论水准还有待提高。地域化是化权力支配下的一种化认同,是一种历史变迁的产物。中国现代学地域化研究应在各种化权力与地域化的复杂纠葛中,探讨地域化的存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