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2.
字幕翻译的目的是在时空的制约下,如何准确有效地向译语观众传达相关的信息。而功能译论则考虑译文功能,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达到的交际目的,强调“目的决定方式”。本文选取《老友记》部分字幕的英译,运用功能译论分析其优劣,探讨合理的翻译策略,从而说明这一理论在字幕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的英译体现了交际翻译策略,外宣翻译应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注重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增强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龙璐 《科技信息》2008,(3):428-429
对外宣资料的英译中以删减法、改译法及解释法为代表的编译是常见的翻译形式与方法.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对外宣资料的文体特征及其英译目的 ,提出外宣资料的英译应该遵循功能主义的标准,并通过大量实例验证了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的编译现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汉英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材料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和对外宣传文化的功能,联系翻译功能理论相关的“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删减、改写、增补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下,根据不同目的与功能,同源文本的译文可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如果翻译目的是实现某种功能,任何阻碍这种功能实现的都是翻译错误。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有关原则对《快乐的死亡》及其译文值得商榷的地方作简要分析,探讨功能理论在翻译错误分析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下,根据不同目的与功能,同源文本的译文可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如果翻译目的是实现某种功能,任何阻碍这种功能实现的都是翻译错误.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有关原则对《快乐的死亡》及其译文值得商榷的地方作简要分析,探讨功能理论在翻译错误分析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海 《科技信息》2011,(10):I0164-I0165
《红楼梦》中数字联缀的使用是其高度艺术性的体现。对于这一结构的翻译亦应给予重视。本论文依据模糊语言学理论,从语义模糊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数字联缀及其英译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在研读霍克斯的英译本的基础上,对该名著中的语义模糊数字联缀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探讨数字联缀的类别和语用功能,并探讨《红楼梦》的英译本中联缀数字的翻译,为数字语义模糊研究和数字翻译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功能翻译理论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重大突破,它挑战了传统的等值翻译观,主张译者需要以译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基本准则来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以实例对自然景观旅游解说的英译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指出自然景观旅游解说的汉英翻译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文化审美方式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相似文献   

10.
非文学翻译中的文学语言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要面对但同时又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所以,有必要基于翻译实践,探讨文学语言在非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及其功能主义方法论适用于文学和非文学翻译,有助于对非文学翻译中的文学语言进行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11.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诗英译理论。该理论中的"创"字彰显了许的"创译"观。他运用"三化"法,巧用创造性翻译,凸显译者主体性,让读者"乐之",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接受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文学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造成的译文与原作的"变异"现象做初步考察,用顺应理论进行阐释,试图说明在文学翻译中,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是顺应语言与文化语境的自然结果。顺应理论对文学的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在翻译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旨在探讨译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对应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下旅游翻译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能翻译理论及其范畴内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旅游翻译的原则、方法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旅游翻译具有明显的信息型、召唤型特征。因此,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即“目的论”是旅游翻译的方向标;文本功能类型分类说、功能对等、交际翻译等理论是采取灵活翻译策略的依据,而诺德的忠诚原则则是旅游翻译灵而不乱的质量保证。旅游翻译应该是一种灵活的动态顺应翻译。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等特点。在文学作品中,歇后语运用得当,可以为作品增色不少。但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汉语中大量的歇后语,在翻译成英文时,有些可以直译,有些则很难直译。因此,在汉语歇后语的英译问题上,译者应特别注意选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功能派翻译理论入手,阐述了翻译的异化与归化,其采用多元化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动态、开放的翻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古诗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其英译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不同。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围绕翻译界历来存在的直译和意译纷争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构成了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中探讨的是纽马克这个核心理论在古诗英译中的适应性及其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