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分步酸化-分步加料及离子交换-冷冻法合成出含镓、锆和钨的取代型杂多酸H5[Ga(H2O)ZrW11O39]·14H2O2给出了合成反应的原料配比及pH值。通过元素分析(ICP)、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它的导电和催化酯化反应性能。在室温(16℃)下,取代型杂多酸H5[Ga(H2O)ZrW11O39]·14H2O的质子电导率为8.76×10^-4S·cm^-1,是一新型固体高质子导体。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得到H5[Ga(H2O)ZrW11O39]·14H2O的活化能是21.20kJ/mol。该取代型杂多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效果好且可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Mikulski等人合成的Ni(puH)2(ClO4)2·3H2O配合物,利用配位场的方法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为C2v,得出了各吸收谱的理论归属与相应的晶场参数,在C2v对称下,求得了该配合物的磁矩(μcef=3.04)与实验测定一致(误差为3.4%),从而说明了确定的该配合物的空间对称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5-甲基-2-苯基-4-(苯氨基-苯亚甲基)吡唑-3(2H)-酮(P)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P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用Fe2(SO4)3·xH2O做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了Fe2(SO4)3·xH2O在酯内的残留问题,为使用及改进Fe2(SO4)3·xH2O做为实用催化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溶液法合成磷酸盐Zr20(P04)2,锆离子和磷酸根采用1:1的比例混合,制得白色粉末状样品Zr20(P04)2;采用静态法研究Th(IV)在Zr20(P04)2上吸附行为及规律:探讨振荡时间、液固比、水相pH、离子强度(KNO3)、阴离子(N03-、PO43-、SO42-)对Zr20(P04)2吸附Th(IV)的影响,测得在相同离子强度(KNO3)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解析等温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如何从海水盐卤中提取复盐KCl·MgCl2·6H2O,并得到以下结果:(1)提出准确测定盐卤浓缩的最佳提取温度的方法,以便在提取该复盐时获得最高产率;(2)提出“连续使用母液”法,使能更有效地提取该夏盐.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钯催化剂(Pd/γ-Al2O3),并将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对苯醌加氢制备对苯二酚反应. 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Pd/γ-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以甲醇(CH4O)作为溶剂,在反应温度为30 ℃、氢气(H2)压力为3.0 MPa、反应时间为2 h、对苯醌和甲醇的质量比m(对苯醌):m(甲醇)=3:47、催化剂质量分数仅为0.25%(以对苯醌质量计)的条件下,对苯醌转化率为100%,对苯二酚的选择性为96.9%,产率为96.9%.  相似文献   

8.
Ru/ZrO2·xH2O催化剂的制备及苯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Ru/ZrO2 ·xH2 O催化剂 ,并利用XRD、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重点研究了催化剂还原处理过程对苯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无机添加剂ZnSO4·7H2 O、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反应条件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还原处理时加入 4 .0 gZnSO4·7H2 O和在反应温度 14 5℃、搅拌速度 80 0r/min以上时选择性加氢效果最佳 ,环己烯的最高得率可达 36 .7% .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四唑吡啶(4-PTZ)、Cu2(OH)2CO3反应获得了一种新型微孔配合物[Cu(4-PTZ)].H2O(其中4-PTZ=四唑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5.7 176(5)nm,b=16.7 670(14)nm,c=9.3 620(8)nm;α=90.000°,β=97.480(10)°,γ=90.000°。中心Cu(Ⅰ)原子分别与1个4-PTZ中的吡啶N原子及另外3个4-PTZ中的四唑N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四面体构型。在配合物中,4-PTZ的四唑基团采用μ3桥连方式连接紧邻Cu(Ⅰ)原子,沿c轴形成一维共边双股螺旋链,进而通过4-PTZ吡啶环的连接作用拓展为具有(42.63.8)拓扑结构的三维微孔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0.
对与频道分配有关的一种染色问题——(p,1)-全标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图G的(P,1)-全标号是一个映射厂:y(G)uE(G)-{0,1,…,后},使得:G的任两个相邻的顶点得到不同的整数;G的任两个相邻的边得到不同的整数;任一个点和与它相关联的边得到的整数至少相差P-(P,1)-全标号的跨度是指两个标号差的最大值。图G的(P,1).全标号的最小跨度叫(P,1)一全标号数,记作A:(G)。根据分裂图的特征,利用穷染法,得到了几类分裂图的(2,1)-全标号数。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采用NiCl2·6H20与吡啶-2,6-二甲酸(H2PDC)和1,10-菲哆啉(phen)反应生成了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微热量计测定了液相反应的焓变。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标题配合物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反应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观自由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配合物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HA)-甲苯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镓(Ⅲ)的平衡.发现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萃取平衡,生成GaClA22HA和GaA33HA两种萃合物.求得了不同温度下两平行反应的平衡常数,测得了各反应的热焓;同时实验证明二-(2-乙基己基)亚砜(DEHSO)、磷酸三丁酯(TBP)、三苯基氧膦(TPPO)对HDEHP萃取镓(Ⅲ)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积膨胀法测定了纤维素/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合物(NMMO·H_2O)溶液的比容与温度的关系。根据比容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和和差热扫描量热(DSC)曲线研究了NMMO·H_2O和纤维素/NMMO·H_2O溶液体系的熔融和固化行为,并根据比容和DSC曲线分别得到了不同纤维素含量溶液的熔点。结果表明,NMMO·H_2O和纤维素/NMHO·H_2O溶液的比容在固态和液态时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MMO·H_2O和纤维素/NMMO·H_2O溶液的比容升温曲线上在NMMO·H_2O的熔点附近有一个台阶,说明室温下固化的溶液中有NMMO·H_2O结晶态存在。在降温过程中,由于溶液中纤维素分子链的影响,使溶液中的NMMO·H_2O结晶受到影响,并且随着溶液中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NMMO·H_2O的结晶过程逐渐减慢,溶液的熔点下降。  相似文献   

14.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2-苯胺基-3-氨乙基喹唑啉-4(3H)-酮(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2-苯胺基-3-氨乙基喹唑啉-4(3H)-酮(Q)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下研究了CF2C1Br与O(^1D)反应的机理,并在QCISD(T)/6-311++G(d,P)/B3LYP/6-311++G(d,P)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6种可能的反应途径,是一个多步反应过程,研究中共找到了6个过渡态和10个中间体,并通过振动分析加以确认。从能量上看,反应物的能量最高,而反应中的其它各驻点的能量都有所降低,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该反应容易进行,其中生成产物CF2O(BrC1)的通道放热最多,势垒也不高,故在反应过程中具有最大的优势。该过程中有非常稳定的物质CF2O、1M2tran和1M2cis生成,这一点与实验研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基于稳定同位素内标(SIIS),构建了一种简单的乳制品前处理方法,将乳制品中的L-岩藻糖(L-Fuc)高效地游离出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建立了乳制品中L-岩藻糖含量的定量测定方法. 首次引入SIIS来定量乳制品中的L-岩藻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扫描模式和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过程中对质谱鉴定、色谱条件、样品前处理过程都进行了方法的比较优化,并检测了纯牛奶、酸奶等5种乳制品中L-岩藻糖的含量. L-岩藻糖在0.001~1.0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9,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1.67%~117.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0%~9.64%之间,检出限为0.1 ng·mL-1,定量限为0.5 ng·mL-1. 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可定量不同乳制品中L-岩藻糖的含量,为其他领域中L-岩藻糖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TiN-Ti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仪和元素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发现,TiN-TiC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44.9 m2·g-1,平均孔径为7.44 nm。基于以上特性,研究了TiN-TiC复合材料对水中Cr(VI)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240 min、初始Cr(VI)质量浓度为100 mg·L-1、吸附剂投加量0.34 g·L-1的条件下,TiN-TiC复合材料对Cr(VI)的吸附量为284.45 mg·g-1。研究了相应的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此复合材料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数据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同时平衡原理和电中性原理对Sn(Ⅳ)-Sb(Ⅲ)-NH3-NH4Cl-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得到标准状态下该体系的[Sn^4+]T和[Sb^3+]T与pH值之间的关系曲线,以此为基础对该体系的沉淀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系pH值决定沉淀反应的可行性和反应进行的方向;采用常规共沉淀方法制得的锑掺杂二氧化锡前驱体为Sn(OH)4和Sb4O5Cl2 2种沉淀的不均匀混合物;添加缓释剂进行均相沉淀、采用并流沉淀或在沉淀反应前使用适当的配位剂可获得锑掺杂均匀的二氧化锡。  相似文献   

19.
以廉价、无毒的K4[Fe(CN)6]为氰化试剂,以醋酸铜为催化剂来制备苯甲腈。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配体/催化剂比、反应温度、溶剂、碱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改进,发现乙二胺/Cu(OAc)2·H2O可以在氰化反应中达到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毛竹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铬(VI)不同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不同、吸附剂不同的投加量、不同的粒径的条件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铬(VI)溶液初始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吸附剂用量。温度、振荡时间、投加量等因素对铬(VI)吸附作用影响不大。优化工艺的组合为:铬(VI)浓度为10mg/L,溶液初始pH=1,温度为45℃,吸附剂粒径小于100目,吸附剂用量为0.5mg/50mL,吸附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