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模糊数学在个体营养素摄入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给出一种针对个体营养素摄入评价的方法.在营养个体化理论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引入个体营养素摄入评价分析,并提出营养曲线的概念.对个体的3大能量物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胆固醇等的最适宜摄入范围进行模糊集合描述,确定个体营养素隶属函数即营养曲线.以P值作为个体膳食营养评价指标,由个体膳食摄入各种营养素的隶属度计算出P值,以此判定个体膳食营养的总体状况以及营养素的缺余状况,为个体进行膳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拉松运动员体内代谢过程比较稳定,膳食中必须含有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只有各种营养素含量适当,才能充分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机能,为身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6类。一、营养素对马拉松运动员的作用 (一)蛋白质:蛋白质运动能力的发挥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金属盐类对玉米芯水热炭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质玉米芯为原料,研究水热炭化法制备生物炭技术特点.在180~230℃水热条件下,分别以水、氯化铝和氯化锌溶液为液相进行了生物炭化过程实验,检验了温度和液相因素的影响,使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生成生物炭的化学及结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所得生物炭产率为30.3%~50.12%,碳含量为44.26%~63.72%、C/O为0.89%~2.08%、C/H为7.26%~14.19%,热值为17.14~24.37 m J/kg.与水相比,在金属盐类溶液中较低的温度下可生成有较高碳含量和热值的生物炭,在环境扫描电镜中发现该类生物炭呈现较多的球形结构,其中氯化铝对生物炭化过程影响显著.研究为生物质的水热碳化过程合理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引言 果糖酸为一久知之化合物,在一八六九年时,纳尔特葛氏(Noldecke)已发现此物之存在,杜偷施氏(Tollens)对於其化学性亦会费多年之研究,从炭水化合物和煮沸之稀矿酸作用而能制取果糖酸,早为人所共知,惟其化学作用之程序(Mechanism)则尚隐匿难解,且在实验室中亦无优良便利之方法以制取多量之果糖酸娄须别施氏(Riscbieth)会述此物之普通制取手续,惟所用炭水化合物之蜕变(disintegration)极不完全;故其结果,不特制成物之所得量其百分率极低,且实傥时,亦深感多少困难也.麦 jR齐氏‘( McKenzie)最近会发表果糖恋之新制法,彼系以稀盐酸与蔗糖…  相似文献   

5.
中短期集训阶段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有其特殊性。在集训期间,三大营养素在运动员膳食结构中的供能比例应为碳水化合物占60%~65%,蛋白质占13%~15%,脂肪占20%~30%,同时应适当补充糖、水、铁、维生素等营养素,增加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营养保健品、抗氧化剂物质,从而促进疲劳的消除,加速体能的恢复,充分储备体能。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7,(2):51-51
一般人都知道,身体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事实上,不仅身体的发育需要营养,心理的健康也需要有丰富的营养补充,否则将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那么,心理健康的“营养素”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7.
 以沙蒿(Artemisia arenaria)为材料,通过无氧炭化法制取生物炭,研究炭化温度对沙蒿生物炭全K、全Ca、全Mg 元素含量及富集效应和pH 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中K、Ca、Mg 元素含量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K 含量的升高幅度最大,K、Ca、Mg 元素含量在900℃较300℃分别提高了52.47%、25.76%和86.32%,元素含量的提高与沙蒿生物质中可挥发和分解的组分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逐渐去除有关;升温炭化过程中对K、Ca、Mg 等元素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相对富集系数RE>1),低温有利于K 元素和Ca 元素的富集,中温有利于Mg 元素的富集,K、Ca、Mg 等元素的RE 值分别在300、300、500℃时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17、1.15 和1.22;pH 值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生物炭的碱性与K、Ca、Mg 元素的富集及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均有关,与生物炭表面的总碱性官能团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65)。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高、表面官能团丰富、结构稳定、低成本及原料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与功能,而有关生物炭释出物的研究较少.本工作详细分析了生物炭释出物的正负面效应,罗列了减少生物炭可溶性释出物的方法,并例举了低释出生物炭的现有应用.本工作为后续低释出生物炭的制备、改良与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营养素摄入量统计,了解上海某大学学生在校用餐营养状况,结合农药残留监控和膳食暴露评估,分析食品中多种化学污染物对用餐者健康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学生餐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主要营养素均能达到DRIs规定的要求,但钙与视黄醇当量摄入量较低.食品安全指数结果表明:铅、镉、亚硝酸盐等超过限量,存在一定风险.这表示学生餐中各主要营养素摄入较为均衡,但仍存在部分矿物质元素与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以及部分污染物风险性较大等问题,应当采取营养指导、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提高与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秀珍菇菌糠生态化循环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特开展秀珍菇菌糠生物炭制备工艺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仪等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秀珍菇菌糠生物炭均一性较差,表面孔隙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秀珍菇菌糠水热法制备生物炭的产率约为45%~55%,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或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率降低,其C元素和O元素的变化趋势与反应温度、水热时间相关性显著,温度越高、时间越长,C元素含量越高,O元素含量越低。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的产率约30%,且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明显,其C元素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因此,利用秀珍菇菌糠制备生物炭具有可行性,可作为食用菌菌糠生态化循环利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非水介质中合成出1,8-萘啶氮氧化物与6个3d元素(锰,铁,钴,镍,铜,锌)高氯酸盐的固体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熔点及溶解性测定.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以花生壳为生物质原料,Pb~(2+)为模型污染物,在水和KMnO_4溶液中分别制备出花生壳水热炭(PSC)和锰改性花生壳水热炭(5%PSC,10%PSC和15%PSC),对水热炭的灰分、比表面积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吸附率-pH曲线比较了锰改性对水热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KMnO_4改性提高了花生壳水热炭的灰分含量,在水热炭中形成分散性的MnCO_3,使其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减小.锰改性提高了花生壳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按水热炭对Pb~(2+)的吸附率大小排列顺序为15%PSC10%PSC5%PSCPSC.在25℃及pH5.5条件下,PSC和5%PSC对Pb~(2+)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而10%PSC和15%PSC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10%PSC和15%PSC对Pb~(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6.53,75.47mg/g.Pb~(2+)在锰改性和未改性生物炭上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5%PSC10%PSC5%PSCPSC.  相似文献   

13.
 2019年,非金属及金属掺杂和负载的炭电极材料在水分解、H2O2合成、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是一个热点,主要集中在非金属掺杂炭材料和单原子金属(M)-N-C材料的制备、原理及相关催化反应机制。采用含掺杂元素的有机前驱体高温热解法,正在成为重要的相关材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滨海盐碱土壤营养贫瘠的问题,利用海带水热碳化后的水热炭和水热碳化液改良土壤.水热炭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温度50 ℃、洗涤时间5 min、料液比1∶10,经过此水洗工艺后的水热炭对种子发芽指数有明显的提升.水热碳化液经过5种不同方式发酵产生发酵液,确定流加10次的发酵液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佳.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水热炭能明显提升土壤的速效氮、有效磷的含量,但是对速效钾的含量提升无明显作用,而单独添加发酵液可以同时提升土壤的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通过考察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说明水热炭和发酵液联合使用明显强于单独施用水热炭或发酵液的肥力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KOH水热处理工艺实现了拜耳法低铁赤泥中有毒钠元素的深度脱除,且同时活化了其中硅、钾等有益元素,将赤泥固废清洁转化为无机硅钾肥产品.分析表明,在KOH水热过程中,主要是含钠物相方钠石分解转化为钾沸石,同时钠元素进入液相,而钙铝榴石不参与反应.钾沸石相的生成是有效钾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水热处理过程中有部分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在水、甲醇和二甲亚砜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氯醋酸钕与1,10-邻菲罗啉混配配合物,通过配合物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等分析测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多数定殖在消化道较远端,与宿主共享许多酶反应,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健康有重要影 响。 饮食中膳食纤维、植物营养素和微营养素等为肠道菌群提供营养、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与丰富度,同时也在预 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经肠道菌群高度发酵与膨胀,主要在结肠产生短链脂肪 酸,影响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间接塑造肠道菌群,还参与细胞生长、肠道屏障与离子转运,并增加抗菌和宿主 防御基因表达等。 膳食植物营养素 90% ~ 95%经肠道菌群转化成高度生物可利用代谢物,显著改变菌群多样性, 对预防高脂饮食代谢综合征有积极作用。 维生素与微营养素为肠道菌群提供必需的营养,促进与致病菌竞争,调节免疫反应,改变肠道菌群与胃肠功能。 肠道菌群调节各种营养素全身的状态,有益于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在水、甲醇和二甲亚砜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氯醋酸钕与1,10-邻菲罗啉混配配合物.通过配合物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等分析测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Nd(ClCH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紫花苜蓿为原料,分别在600℃、700℃和8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研究其对水溶液中磺胺甲恶唑的吸附机理.通过元素分析、FTIR、BET、XRD等方法对制备的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了热解温度、环境温度、初始抗生素浓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以及离子类型等对磺胺甲恶唑吸附的的影响,应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生物炭对...  相似文献   

20.
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环庚酮缩氨基脲(HL)与Sn()、Pb()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