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韩兴光  崔燚  孙江平 《科技信息》2011,(24):I0320-I0320,I0322
气流组织是民机舒适性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提供了一种采用PIV技术测试民机客舱的气流组织的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结果和数值仿真的比较分析证明了其可行性。此试验方法可加强气流组织方面的相关研究,增强该领域的技术储备,为民机客舱气流组织的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通信机房空调能耗,减少机房局部热岛效应,通过运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通信机房空调气流组织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建立机房空调气流组织特性的数学物理方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全面分析了送(回)风口、通信设备周边及通信机房多个断面的气流速度场与温度场,并对样本机房进行了实验测试与验证分析.实验验证表明数值求解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可见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数值求解的结果是可信的.最后,基于通信机房空调气流组织特性的数值求解结果以及样本机房的实验测试研究,对机房送回风的调配方案进行设计,从而优化机房内设备运行环境,减少机房冷量浪费,挖掘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3.
孙立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650-3652
通过简化高大空间建筑边界条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利用CFD方法数值分析了其室内热环境特性,并对空调气流组织进行模拟。给出了两种方案对高大空间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始方案中高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较差,地板温度较高。(2)优化方案中回风口设在两侧墙壁上,在送风口下方,温度场分布合理,满足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4.
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满足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要求,开展了合理选取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的研究.以正交设计原理为指导,选取筋土界面参数的4个影响因素(上覆压力、膨胀土体含水量、土工格栅尺寸和拉拔速度),进行了筋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测试的拉拔试验.通过分析筋土界面各参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当量拉拔位移的概念和筋土界面参数拉拔试验测试结果的过程分析方法,获取了各影响因素对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程度及其在拉拔试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拉拔试验的测试要求、步骤和结束标准.  相似文献   

5.
基于Airpak软件,选用室内零方程湍流模型对一夏季空调办公室内热环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室内气流组织下的流场、温度场分布.采用PMV-PPD与空气龄指标对室内人员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测试室内温度、风速参数,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对于分体式空调器房间,气流组织分布与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室内设备的摆设以及室内人员的分布有关,不同的气流组织将形成不同速度场和温度场.室内温度场分布在水平方向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产生明显的温度分层;室内零方程湍流模型能准确快速模拟空调通风房间气流组织分布,PMV-PPD与空气龄指标能对人体热舒适及空气品质进行数值预测与评价,为房间空调器送风温度、速度参数的合理设定提供参考依据;热环境数值模拟对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运行调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IEC61850标准在变电站的推广,大量采用新标准的继电保护设备逐步投入运行,在提高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也给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IEC61850标准中对IED通信性能要求和一致性测试的研究,归纳总结从采样值测试、GOOSE测试、基本性能测试以及保护的逻辑测试这四个方面对保护通信和功能进行测试.该测试系统的试验表明,测试系统测试准确,输出接口规范,测试功能齐全,满足数字化保护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7.
机房通风和温度分布与机房设备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根据东北大学典型机房的实际情况,以工程上广泛使用的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利用有限容积方法求解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机房内空气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并结合中央空调风口设计特点考察了侧送侧回气流组织形式、下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和下送侧回气流组织形式对服务器机房内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影响,从而为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侧送侧回的气流组织形式在室内气流形式分布的评价指标方面不能满足服务器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下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能够满足机房空气要求,但节能效果不好;而下送侧回的气流组织形式能满足节能和机房空气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半地下变电站室内通风与气流组织的常见问题及现状.通过对某变电站主变室的风速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四种不同气流组织方案的通风散热效果及对主变室的风速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得出了通风散热效果较好的气流组织方案,为半地下变电站的通风及气流组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电磁离合器性能试验依靠"手动、眼看、笔记"的传统方法,提高试验精度,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及相关设备,设计了汽车空调压缩机用电磁离合器动态特性试验台.阐述了试验台的总体结构,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介绍试验台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系统可以在不同转速谱、不同载荷谱、不同离合频率谱下测试电磁离合器的动态特性,对试验过程中电磁离合器的性能参数进行采集、显示、存储和分析.通过试验证明,试验台系统性能工作稳定、运行性能良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国内外各种安规标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自动热测试系统.该热测试系统可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和风速,并进行自适应调节与控制,最终完成测试报表的输出,能满足一般电子产品的热测试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铁路客车空调系统送风不均匀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介绍了静压送风道的结构,对不同类型的静压送风系统进行了送风均匀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现有送风道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着较大的送风不均匀现象,所测3种不同结构的送风道均存在相似的不均匀规律。并根据所测数据对送风不均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静压送风道送风均匀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调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在客观描述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意愿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意愿较高,但实际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并不普遍;虽然公众认为应由政府和污染企业承担治理的主要责任,但多数公众愿意为大气污染治理平均每月出资1~30元;公众参与治理的意愿受到空气质量满意度、关注度及改善需求等变量的正向影响,却受到年龄变量的反向影响,因此,为提高公众参与治理的意愿,应加快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为公众参与治理提供保障,强化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激发公众对改善空气质量的需求.最后,要着力构建多渠道、多层面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交流模式,健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舒适性是大型客机的关键要求之一,座舱气流组织分配设计是否合理对乘员舒适性和健康性有直接影响.但是座舱传统的混合送风方式很难达到人们对舒适和健康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个性座椅送风方式,主要针对乘客对热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个性座椅送风方式在乘客座椅的扶手处和座椅底部分别布置了风口.采用的座舱几何模型为3排单通道满员模型,计算方法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仿真模拟方法,计算模型为RNG k-ε湍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两种送风方式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而得到多个舒适度指标.研究表明,个性送风方式可以提高乘客呼吸区域的空气质量,降低乘客周围的风速,使人体周围温度控制在24~26,℃的人体舒适区域,多项舒适度指标也表明个性送风气流组织的舒适性要优于混合送风.  相似文献   

14.
杨锦伟  梁聪刚  孙宝磊 《河南科学》2012,(10):1516-1520
依据平顶山市2000—2009年环境状况公报数据,选取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将灰色统计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建立加权灰色统计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平顶山市2000—2002年空气质量综合评价Ⅳ级,为重污染;2003—2007年空气质量综合评价Ⅲ级,为轻污染;2008—2009年空气质量综合评价Ⅱ级,为尚清洁.2000—2009年(2007年除外)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2007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SO2.但近几年PM10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NO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在不同的进风位置、射流方向以及进风温度条件下,房间壁温对室内空气流动的影响,在缩小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流动可视化和定量测量相结合的办法测量了不同工况下室内的空气流动形态、速度以及模型整体换热情况。结果表明:壁温恒定时,进风温度的降低引起水平进风方式的自由射流区缩短;垂直进风方式下射流形成的涡的中心位置向壁面靠近;中间垂直进风方式下射流向左侧偏转;右侧垂直进风方式下射流向右侧壁面偏转;同时浮升力引起的自然对流作用增强,换热温差加大,提高了围护结构漏热量。  相似文献   

16.
净化空调系统由新风机组、循环机组和送风管道组成,新风机组的作用是为手术室提供新风,并将室外新风进行初步净化及热湿处理后送入循环机组,经新风机组处理的新风和手术室回风在循环机组中再进行过滤及热湿处理后送入手术室。笔者成功设计了某市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并实现该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该项目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先已投入使用,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的所有指标,取得了用户的认可。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作为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实现通信。PLC是连接上位机与现场传感器、执行器等的桥梁,向上将底层传感器、变送器采集的温湿度、压差等信号上传至上位机,向下将上位机的控制信号传达给现场执行器。文章重点介绍了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新风机组的组成及实时监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机车空调系统电源特殊、冷媒多为化学制剂、系统复杂的状况,利用机车制动系统空气压缩机间歇工作的特点,以高压空气为动力源,有机地结合压缩空气制冷技术和气体喷射技术,提出了一套无需外加电气设备、全新风的机车司机室空调系统方案,并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气体喷射器的设计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小型运输车船驾驶室空调为应用背景,设计并建造了余热驱动的冷管型组合式吸附空调系统.针对单台组合式吸附空调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式吸附空调器在不同热源温度、环境温度、冷媒配风量和循环周期下的制冷特性.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热源温度、冷媒配风量的提高,有利于整个空调系统性能的提高;环境温度的升高使空调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而循环周期有一个最优范围.试验证明,对于该冷管型组合式吸附空调系统,其循环半周期选定在30 min左右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玻璃管空气预热器的优化问题,提出了管式空气预热器优化设计的通用计算机软件,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同时还对卧式空气预热器的经济流速和最佳风烟速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基于预测的末端再热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多区域变风量空调及其控制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新风控制策略———基于预测的末端再热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预测的方法对系统实施前馈控制,使用末端再热器调整区域的送风量,从而能够合理地分配新风.仿真结果表明,该新风控制策略与最大新风比控制策略相比,可以使系统保持较小的总新风吸入量,通过有效地控制各区域新风的配给,在保证各区域新风要求的同时,节约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