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碳源对白腐菌连续产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纸黑液在pH值小于3.5时能够大量析出木质素,可以大幅降低后续处理黑液的污染负荷.本研究利用产酸白腐菌可以分解木质素并产酸的特性处理造纸黑液,探讨了产酸自腐菌如何在黑液中实现连续产酸的性能,利用培养产酸白腐菌的三种不同培养基:土豆培养基、土豆黑液培养基及黑液培养基中观测它们的连续产酸能力.在以上三种培养基中,白腐菌都具有一定的连续产酸能力,但产酸强度在三种培养基中均呈下降趋势,即产酸能力逐渐减弱.利用白腐菌代谢的有机酸与无机酸酸析黑液,沉淀得到的上清液培养基中,产酸白腐菌表现为不能产酸,表明白腐菌不能降解自己的代谢产物,而代谢产物的不断积累对产酸白腐菌连续产酸是一种抑制.  相似文献   

2.
造纸废液的白腐菌处理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具有较强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白腐菌对造纸黑液的处理能力及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液体发酵对不同状况下的造纸废液进行处理,以白腐菌处理造纸废液过程中的生长状况,浊度,COD,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显示出不同种属的白腐菌对各种状态的造纸液处理程度不同,其中效果较好的2^#菌株在光解,非光解造纸废液上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处理后的水质清亮无色,说明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白腐菌具有处理造纸黑液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3.
白腐菌对高pH值的耐受性及驯化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白腐菌对黑液高碱性的适应性,研究了5株经驯化在pH值为7-8碱性条件下能够生长的白腐菌在高pH值(8-12)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耐受性能,并对菌株进一步驯化,结果显示不同白腐菌耐高碱性能力不同,终止pH值高的菌株,耐高碱性强。经过高pH值环境的驯化,可提高耐高碱性能力,如3^#菌株经过驯化,耐碱能力从pH9提高到pH12,其终止pH值、生物量也得到了提高,说明通过经过驯化后的白腐菌对高碱性的耐受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白腐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及影响因素.发现白腐菌的降解作用发生在次级代谢阶段,影响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因素有木质素浓度、pH值、搅拌速度、碳源和氮源、Fe2+浓度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产酸相进水COD多在14000~20000mg/L之间(平均为17883mg/L),容积负荷在30~42kgCOD/m3·d之间,pH值为4.8~5.2,COD去除率为32%~52%,挥发酸含量从4.12%提高到22.54%,为产甲烷相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产酸相后,UASB进水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COD平均去除率为86.7%,出水COD浓度为1240~1550mg/L,平均容积负荷为4.5kgCOD/(m3·d),产甲烷相出水pH值在6.5~7.0左右。  相似文献   

6.
H2O2-Fe2+氧化法处理棉浆泊黑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先用酸析法对棉浆泊黑液进行预处理,然后用H2O2-Fe2+法进行催化氧化.文章研究了H2O2投加量及投加方式、Fe2+投加量、反应时间和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94.1%和88%,出水用石灰乳中和后可直接排放.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酸析-CaO中和-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硫酸盐草浆黑液的方法,黑液经综合处理后,其COD去除率可达91.8%~96.5%,SS去除率可达72.8%~74.3%,色度去除率可达85.8%~90.5%。对减轻黑液的污染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硫酸盐竹浆蒸煮黑液进行了酸析—混凝处理,探索了此种黑液酸析处理时的最佳温度和pH值;以及酸析后的混凝的最佳pH值以及投药量。实验表明,采用酸析—混凝处理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分离黑液中的木素,而且能大大地降低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9.
DSD酸生产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铁碳曝气-催化氧化-中和絮凝沉淀法作为DSD酸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8%和90%以上,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Cr=0.30~0.35)明显改善,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废水经铁碳曝气处理后,pH值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产生较多的Fe2+,可省去酸和FeSO4的投加量,降低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0.
酸析-混凝-微电解组合工艺预处理精制棉黑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析-混凝-微电解组合工艺预处理精制棉黑液, 研究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组合工艺对精制棉黑液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阶段最佳pH条件为: 酸 析pH=2; 混凝pH=12; 微电解pH=4~5。通过组合工艺预处理, 精制棉黑液的COD由5400 mg/L降至1900 mg/L, 去除率为65%; BOD5由2860 mg/L降至1080 mg/L, 去除率为62%; TOC由2080 mg/L降至906 mg/L, 去除率为56%; 黑液色度由原水的4500降至50, 去除率为99%; 50%抑光率稀释比(LIR50)由250降至17, 急性毒性降低9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 部分含共轭双键和苯环的难生化降解物质得到析出或转化。酸析-混凝-微电解组合工艺预处理精制棉黑液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动物能量密度(能值)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动物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考虑到目前动物能量密度研究多限于陆生动物,补充测定了72种常见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能量密度,对近230种动物的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经Kolmogorov-smimo检验,首次证实了动物能量密度分布规律为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叙述了在铝粉外包覆红外透明粘合剂设计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的实验过程,讨论了填料、粘合剂、涂层厚度等影响发射率的几个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所研制的样品发射率最低可达到0.678,表明了该途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具时滞的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的新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判定具有时滞的细胞神经网络渐近稳定性的一条新定理,可以证明,该定理的结论使得直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全局渐近稳定性定理或推论均为其特例,并且证明简单,条件判定也较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4.
矢量控制感应电机参数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感应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转子磁场定向恒磁通矢量控制感应电机控制系统中转子电阻和电机电感变化的影响,证明了电机电感的变化对电机转速和电磁转矩不产生影响,建立了考虑电机参数变化时电机矢量控制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和分析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一种GIS支持下的点源污染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先进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和模型分析能力,将流域水环境质量、水污染状况及地理信息等集合在一起,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计算、评价,建立了水质模型,在GIS系统内开发了一套适体坐标下的深度平均的点源污染模型,经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自组织映射网络算法,在U-矩阵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视化训练结果方法,并应用于齿轮故障的模式识别,研究表明,自组织映射网络能对齿轮状态进行正确分类,有效识别故障模式,改进的可视化方法能更加清楚地显示网络训练结果,两者结合可以扩展应用于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识别。  相似文献   

17.
就设计、建立企业模型以及企业再工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一种企业数据模型高层类的设计方法,并结合零售企业的特点得到一个零售企业顶层类的概念模型,从这一顶层类出发对零售企业数据仓库的主题和仓库源数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多层片式PTCR注浆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BaTiO3基的片式PTCR陶瓷的注浆成型工艺,包括浆料的制备、粘合剂PVA用量及与粘度等之间的关系,采用PMAA-NH4为分散剂,加入适量PVA(质量分数wp为1%~2%,占粉料)可获得固相质量分数w为75%~80%的浆料,后烧成的瓷片与轧膜成型、(Gelcasting(凝胶注膜)成型方法获得的瓷片进行了主要性能比较,同时采用注浆成型工艺成功制备出了多层PTCR热敏电阻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油菜素内酯 (BR)对悬浮培养的中国红豆杉 (Taxuschinensis)细胞生长、紫杉醇合成及苯丙氨酸裂解酶 (PAL)活性的影响 .添加 1.7ng·L- 1 ,17ng·L- 1 和 170ng·L- 1 的BR分别使细胞的紫杉醇质量分数增加了 5 8.7% ,10 3 .9%和 86.9% .并且低浓度下油菜素内酯有轻微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在 17ng·L- 1 BR诱导作用下 ,红豆杉细胞PAL在 40h内达到蜂值 ,并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一种低功耗时钟芯片的设计,从CMOS电路功耗产生原因入手,在振荡分频电路中减小电路工作电压,在时序电路中采用门控技术,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经流片后测试表明该芯片工作电流0.17mA,满足低功耗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