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采用分解袋法对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分布的土著种芦苇、短叶茳芏以及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沼泽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潮沟样地(样地A),3种植物枯落物热值整体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互花米草、短叶茳芏和芦苇枯落物热值均在第280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02,18.87,18.61 kJ.g-1.在远潮沟样地(样地B),3种植物枯落物热值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在A、B样地,3种植物枯落物的总能量随着分解过程中枯落物残留量的减少逐渐降低,样地A三种植物枯落物能量释放率是短叶茳芏>互花米草>芦苇;样地B较为复杂,但总体来看,短叶茳芏能量释放率大于互花米草和芦苇.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解袋法对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分布的土著种芦苇、短叶茳芏以及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沼泽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潮沟样地(样地A),3种植物枯落物热值整体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互花米草、短叶茳芏和芦苇枯落物热值均在第280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02,18.87,18.61 kJ·g-1.在远潮沟样地(样地B),3种植物枯落物热值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在A、B样地,3种植物枯落物的总能量随着分解过程中枯落物残留量的减少逐渐降低,样地A三种植物枯落物能量释放率是短叶茳芏>互花米草>芦苇;样地B较为复杂,但总体来看,短叶茳芏能量释放率大于互花米草和芦苇.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盐质量分数梯度及水淹环境对主要盐生植物枯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分解袋法,探究不同盐质量分数和水淹条件对芦苇、碱蓬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并采水样检测不同盐质量分数下水质指标中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3-N)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枯落物中的C、N、P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盐质量分数对枯落物的分解产生影响,盐质量分数越高,分解越快.水淹可以促进枯落物的分解,不同水淹条件,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不同.碱蓬枯落物分解明显快于芦苇枯落物的分解,且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w(C)/w(N)呈反比.水中的DO、TP、COD以及NH3-N显著影响(P <0.010)枯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4.
用扫网、植物收割法和凋落物取回法收集昆虫,研究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海三棱草群落、芦苇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四种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规律,探讨湿地植被同昆虫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与所处生境中的植被密切相关:①四种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结构组成明显不同,优势类群也不尽相同;②从整体上比较,昆虫群落多度以在芦苇群落中的最高,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E)在互花米草群落中最高,优势度指数(C)以在互花米草群落中最低;③各生境的昆虫群落个体数量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④芦苇群落的凋落物生物量同其中的昆虫个体数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891,p<0.01),互花米草群落中看不出二者存在相关关系,海三棱草的凋落物和从中采集到的昆虫个体数都极少,无从判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地区油松、白桦、华北落叶松三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分解层和半分解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地理群落样地调查法,对雾灵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各林分枯落物蓄积量排序为白桦(434.3 g/m2)华北落叶松(223.1 g/m2)油松(211.7 g/m2).(2)三种林分枯落物拦洪能力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油松.(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4)各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油松.  相似文献   

6.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2种台湾桤木复合模式(A.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B.台湾桤木-自然草)林地地上凋落物(叶、枝)、地下细根的分解及其养分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1年的分解,凋落物叶分解最快,其次是细根(混合根),枝分解最慢,且3种凋落物干质量残留率均为A模式低于B模式,方差分析显示,扁穗牛鞭草的植入显著增加了凋落物枝和根的分解速率(P<0.05),而对凋落物叶分解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2凋落物初始木质素含量、m(C)/m(N)、m(木质素)/m(N)和m(木质素)/m(P)等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P<0.01);除B模式细根外N含量均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在凋落物叶、枝、根分解过程中,C、K元素呈现净释放状态,N元素动态呈现富集—释放规律,而P元素在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呈现快速净释放过程;扁穗牛鞭草的植入显著加快了3种凋落物中C(除凋落物叶)、N、P元素的释放(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人工湿地种植的3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采用网袋法,通过1 a的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了人工湿地3种植物(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凋落物储量、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对水位降低的响应.结果表明: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3种植物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 887.83、1 073.25、2 358.86 g·m-2;分解1 a后,3种凋落物年分解率各自为63.5%、46.5%、61.1%,且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0.05).通过Olson 经典指数模型拟合的3种凋落物分解方程,表明了美人蕉凋落物分解速率最高(k=0.063),其次为梭鱼草(k=0.047),最小为狭叶香蒲(k=0.032);湿地植物立枯期间,模拟3种植物美人蕉、狭叶香蒲、梭鱼草的枯落物(叶)在立枯期间的分解速率比枯落物死亡后放置地表的分解速率各自减少6.9%、8.6%和6.9%.人工湿地岸带,水位降低,美人蕉、狭叶香蒲、梭鱼草3种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较水淹条件下增加了33.8%、42.5%和69.6%.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可能降低湿地岸带水位,进而增强湿地碳释放.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我国滨海湿地的主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对当地的植物群落造成极大的破坏.利用本地种防治外来入侵种是一种高效、经济且安全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基于以本地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抑制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防治策略,采用种子萌发实验,探讨不同浸提液(即:互花米草、芦苇、二者1∶1等重混合)对供试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碱蓬(Suaeda salsa)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浸提液表现出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显著地降低了黑麦草和碱蓬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芦苇虽然也有化感作用,但是它对黑麦草和碱蓬的抑制效果没有互花米草的作用显著;与互花米草浸提液相比,混合浸提液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的种子萌发,虽然对碱蓬表现出化感抑制趋势,但是它的抑制效果没有互花米草的作用显著.因此,芦苇表现出缓解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潜力,为其抵御互花米草入侵的生物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九段沙中沙湿地植物磷元素的分布积累与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九段沙中沙湿地海三棱草、互花米草和芦苇3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各构件中磷(P)的分布、积累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中磷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大小排序为:海三棱草>芦苇>互花米草.磷在不同植物相同构件中的含量分布亦不同.3种湿地植物磷含量的季节动态规律有相似性,即随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磷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茎秆中磷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根中磷含量下降幅度最小.3种湿地植物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也存在差异,海三棱草各构件磷含量波动次数较少,互花米草和芦苇各构件磷含量波动次数则较多.植物中磷含量变化与土壤和地表水中相应元素含量变化密切相关.3种湿地植物均显示生长初期植物与土壤和地表水中磷含量的关联较小,3种植物最大关联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这表明不同植物吸收土壤与地表水中磷元素的最佳时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奉贤滨海湿地3种生境类型中的蟹类、蟹洞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子,揭示了影响蟹类及其洞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加深了对穴居蟹类生活习性的认识.结果显示:(1)天津厚蟹多度在高潮滩芦苇生境高于低潮滩互花米草生境、中潮滩芦苇-互花米草混合生境(p 0.01),褶痕相手蟹多度在生境间无显著差异(p 0.05);(2)高潮滩芦苇生境中,蟹洞密度显著高于低潮滩互花米草生境、中潮滩芦苇-互花米草混合生境(p 0.05),蟹洞开口直径显著低于低潮滩互花米草生境、中潮滩芦苇-互花米草混合生境(p 0.05);(3)蟹类多度与蟹洞密度分布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 0.05),但天津厚蟹多度与蟹洞密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1);(4)蟹类多度与植物地下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p 0.01);(5)蟹洞密度与植被盖度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高程、含水率、电导率、总有机碳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相对高程是与蟹洞密度的相关性排序最高的生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在九段沙不同沙体和不同等级潮沟梯度下的5种主要植物群落中,在科和目层次上开展了昆虫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调查区域共采集昆虫35444头,隶属于13目64科,按所含种数多少,主要的科有杆蝇科(42)、姬小蜂科(29)、金小蜂科(24)、茧蜂科(22)、姬蜂科(15)和缘腹细蜂科(12);主要的目有膜翅目(137)、双翅目(85)、鞘翅目(32)和半翅目(10).分析表明:(1)夏季昆虫的物种种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2)在上沙芦苇群落(夏季),低潮滩的昆虫个体数最多,其次是高潮滩,中潮滩的最小.低潮滩中杆长蝽科、秆蝇科、瓢虫科和蚁形甲科的个体数极明显地多于中潮滩和高潮滩;随着由低潮滩向高潮滩高程的变化,杆长蝽科和飞虱科的昆虫个体数由少变多趋势明显.中潮滩与低潮滩相比,与高潮滩的昆虫组成更相似;(3)在中沙(夏季),与芦苇群落相比,互花米草群落中昆虫个体数多,出现科数也多,互花米草群落中主要是啮虫目的种类和杆蝇科,两者占了互花米草群落昆虫总个体数的86.83%,而在芦苇群落中,以杆蝇科、蚁形甲科、瓢虫科3科为主,占芦苇群落昆虫总个体数的79%;在江亚南沙,藨草(海三棱藨草)群落中的昆虫主要是管蓟马科、叶蝉科、杆蝇科、茧蜂科和摇蚊科等5个科的昆虫,个体总数占了该类群落昆虫总个体数的96.82%,而菰群落中同样的5个科的昆虫个体数仅占菰群落昆虫总个体数的31.53%;(4)多样性指数以中生化群落最高,其次为芦苇和互花米草群落,最小为菰群落,物种丰富度则芦苇群落最高,其次为互花米草和中生化,最小为菰群落;(5)排序分析表明,植物群落中昆虫科的组成相似性反映了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即菰群落、藨草/海三棱藨草群落的昆虫组成较相似,其次是互花米草与芦苇群落的,与中生化群落类型中的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典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硝态氮还原特征与规律,以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湿地为对象,采集不同季节和植被条件下(芦苇、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混合区与光滩)沉积物,借助15N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反硝化(Den)与硝态氮氨化(DNRA)速率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对重要性特征。结果表明:①冬季,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Den速率达31.29 μg/(kg·h),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及光滩(P<0.05),但其在春、夏、秋季最低,仅为2.35~3.36 μg/(kg·h)。表明,冬季可能是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氮素Den逸失高峰期。②春、冬季节光滩带沉积物DNRA速率(>120 μg/(kg·h))明显高于有植被沉积物(<80 μg/(kg·h))。然而,从不同植物群落看来,互花米草群落DNRA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及光滩(P<0.05)。相比较而言,夏、秋季节光滩带沉积物DNRA速率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群落,但其他3个植物群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春、冬季节互花米草群落更有利于沉积物NO-3的氨化。③春、夏、秋3个季节,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DNRA与Den速率的比值(17~29)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1~14),然而,其在冬季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群落(P<0.05)。显然,DNRA过程主导着滨海湿地沉积物中NO-3的还原。就植物调控策略而言,减控互花米草有助于湿地富营养化和N2O排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盐沼芦苇替代互花米草的化感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凋落物为实验材料,采用溶液浸提法和厌氧腐解法,获得水提物和腐解产物两种母液,并将每种母液分别稀释为50%母液和25%母液.试验中以母液、50%母液和25%母液这3种浓度的溶液分别处理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种子和刚刚萌发的米草幼苗以及米草滩涂中特有的被孢霉属米草益生菌(Mortierella sp.),考察其对米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以及菌落生长的影响.在种子萌发试验中,对照组萌发率为36%,种子发芽速度指数为1 667;而水提物处理组依照浓度从高到低的次序萌发率依次为23%、24%和34%,发芽速度指数依次为1 184、1 037和1 328.芦苇水提物能够降低米草种子萌发率并减缓其萌发速度.并且高浓度的溶液与低浓度溶液相比,抑制效果更明显.腐解产物处理组萌发率依次为29%、29%和35%,发芽速度指数为884、980和1 272,米草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速度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尤其是在高浓度的处理液中.并且,这种抑制效应随着处理液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在幼苗生长试验中,以化感作用效应RI(response index)为指标考察了水提物和腐解产物对于米草幼苗生长的影响.水提物处理组中,处理液对米草幼苗和幼根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腐解产物处理组对米草幼苗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幼根长度的化感作用效应为-0.84,-0.30和0.27,说明腐解产物溶液对于米草幼根的生长有着明显的高抑低促的现象.在对米草益生菌的实验中,对照组菌落直径为3.75 cm,水提物处理组按浓度从大到小菌落直径分别为3.05 cm、2.90 cm和3.31 cm,腐解产物处理组菌落直径依次为3.57 cm、3.25 cm和3.20 cm.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水提物和腐解产物对米草益生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在所选的浓度区间之内随浓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对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对探讨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了用10,20,30,40,50g/L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种子胚芽,以及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30g/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芦苇胚芽生长抑制作用越强;而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的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互花米草可能通过分泌某些次生代谢物质抑制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萌发,而土著植物对入侵植物并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生态补水对盐沼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围坝、实施“引淡压咸”淡水补给工程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潮汐区天然盐沼湿地土壤为参照,使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对比研究0~30 cm土层中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等)在2类湿地中的分布特征,同时区别不同植被条件下(芦苇群落、盐地碱蓬群落和裸滩)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PLFA总量在4.25~32.71nmol.g-1之间,微生物群落组成均以细菌为主,表征4种微生物类群的PLF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8.47±4.66) nmol.g-1)、真菌((1.28±2.21 )nmol.g-1)、放线菌((0.98±0.68) nmol.g-1)、丛枝菌根真菌((0.29±0.27) nmol.g-1)。表征4种微生物类群的PLFA的含量均表现为生态补水区高于天然盐沼区,其中细菌平均高出39.63% ,真菌平均高出63.56% ,放线菌平均高出65.14% ,丛枝菌根真菌平均高出69.22% ,这可能是由补水引起的土壤pH减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导致的;从3种植被条件的对比来看,土壤PLF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芦苇群落(7.43~32.71 nmol.g-1)、盐地碱蓬群落(4.87~16.58 nmol.g-1)、裸滩(4.25~7.54 nmol.g-1)。6种样地土壤PLFA总量排序为:补水区芦苇群落(17.70~32.71 nmol.g-1)、补水区盐地碱蓬群落(10.71~15.44 nmol.g-1)、潮汐区芦苇群落(7.43~12.23 nmol.g-1)、补水区裸滩(5.93~7.54 nmol.g-1)、潮汐区盐地碱蓬群落(4.87~6.50 nmol.g-1)、潮汐区裸滩(4.25~5.02 nmol.g-1)。补水区芦苇湿地土壤PLFA总量和真菌PLFA相对含量的增幅较大,这与补水区土壤适宜芦苇生长,而芦苇生物量的大量增加又导致土壤有机质的大幅增多和pH的下降密切相关;真菌与其他3类微生物相比,对补水和植被的响应幅度最大,尤其在恢复区芦苇群落土壤中,这进一步证实了土壤真菌在植物枯落物分解、植物碳转化为土壤碳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当前PLFA含量增加的角度来看,补水显著提升了芦苇群落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然而盐沼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盐沼湿地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补水后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系统综合地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广西海岸潮间带互花米草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广西海岸潮间带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进行遥感监测,查清互花米草分布区域。【方法】以2016年GF-1号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与野外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互花米草扩散现状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截至2016年7月,广西海岸潮间带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686.48hm~2,斑块数5 191个,平均斑块面积为0.13hm~2,最大斑块面积为47.24hm~2(位于丹兜海海域滩涂)。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互花米草面积比引种时期增加了685.54hm~2,面积增长了729倍。北海市海滩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685.91hm~2,占入侵总面积的99.92%,钦州市海滩分布面积为0.57hm~2,占入侵总面积的0.08%。丹兜海互花米草入侵面积达317.89hm~2,但廉州湾斑块数量分布最多,为2 777个。【结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能有效地提取互花米草分布信息;广西互花米草正处于迅速扩张期,空间上自东往西扩散,最远已到达钦州市大风江口西部海域滩涂;廉州湾互花米草扩散正处于急速爆发期;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海草床和土著盐沼植被等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互花米草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建议加强对互花米草扩散和防治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互花米草是我国滨海盐沼湿地中广泛分布的入侵植物,可对盐沼土壤的元素循环产生深远影响.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典型互花米草分布区为研究对象,沿垂直于潮沟方向选择连续带状互花米草区(CR)、斑块状互花米草区(P)、斑块间裸滩(BL)以及互花米草与盐地碱蓬交错区(MZ)样地,分别分层采集土壤剖面样品,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 w 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cm)及深层(>20~100cm) 土壤 w(D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68~112.17与4.27~94.28mg·kg-1;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w(DOC) (P<0.05),土壤 w(DOC)沿互花米草扩散方向逐渐降低. 除斑块状互花米草区外,土壤 w(DOC)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 析 结 果 表 明, 表 层 土 壤 w(DOC) 与 土 壤 有 机 碳 即 w(SOC) (P<0.05) 以 及 w(黏 粒) (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pH 呈负相关关系(P<0.01). 多元分析表明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的 DOC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呈现不同的作用关系,说明互花米草入侵改变了滨海盐沼土壤 DOC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重点考虑互花米草无性扩散过程,基于元胞自动机构建互花米草种群扩散模型.模型模拟了2014—2018年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入侵扩散过程,并与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进一步对2020年互花米草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将进一步扩张定植于黄河现行入海口南北两岸的低潮滩区域,分布面积将达到4 118.15 hm2.模型设置了本地植物与互花米草的不同共存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本地植物对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影响较小.本模型能较好地重现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入侵扩散过程,可以用来初步预测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扩张趋势,为黄河三角洲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生态防控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盐城海涂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其中潮间带底栖动物就有100余种,泥螺、文蛤、四角哈蜊、青蛤的生物总量均在万吨以上,托氏(虫昌)螺、海豆芽、沙蚕、大竹蛏等的资源量也非常丰富;高等植物10余种,芦苇、大米草、互花米草等资源量丰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滩涂采捕、滩涂养殖和产品加工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