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分解袋法对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分布的土著种芦苇、短叶茳芏以及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沼泽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潮沟样地(样地A),3种植物枯落物热值整体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互花米草、短叶茳芏和芦苇枯落物热值均在第280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02,18.87,18.61 kJ.g-1.在远潮沟样地(样地B),3种植物枯落物热值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在A、B样地,3种植物枯落物的总能量随着分解过程中枯落物残留量的减少逐渐降低,样地A三种植物枯落物能量释放率是短叶茳芏>互花米草>芦苇;样地B较为复杂,但总体来看,短叶茳芏能量释放率大于互花米草和芦苇.  相似文献   

2.
闽江河口湿地3种主要植物冬春季枯落物分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解袋法,以闽江河口鳝鱼滩沼泽湿地作为研究样地,研究了本地种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var.bervifolius)以及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种群枯落物在冬春两季的分解过程,探讨了枯落物性质和潮汐对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枯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质量逐渐减少,分解速率由快转慢;3种枯落物分解由快到慢依次为咸草、互花米草和芦苇;氮(N)绝对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碳(C)绝对量呈单调下降趋势;C/N与枯落物分解的相关性不强;冬春季潮汐对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快速分解青海云杉枯落物的方法,本文以青海东部山区人工林青海云杉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开展枯落物分解试验,以筛选出有利于青海云杉枯落物分解的条件。结果表明:(1)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青海云杉枯落物分解的重要主导环境因子。(2)混合施用菌剂对青海云杉枯落物的分解有更好的促进作用。(3)在11个试验组中,62A试验组对青海云杉枯落物分解的效果最好,枯落物分解50%需要0.72 a,分解95%需要2.82 a。研究结果可为维持和提高青海云杉林地的土壤肥力提供新途径,为青海云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盐质量分数梯度及水淹环境对主要盐生植物枯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分解袋法,探究不同盐质量分数和水淹条件对芦苇、碱蓬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并采水样检测不同盐质量分数下水质指标中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3-N)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枯落物中的C、N、P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盐质量分数对枯落物的分解产生影响,盐质量分数越高,分解越快.水淹可以促进枯落物的分解,不同水淹条件,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不同.碱蓬枯落物分解明显快于芦苇枯落物的分解,且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w(C)/w(N)呈反比.水中的DO、TP、COD以及NH3-N显著影响(P <0.010)枯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5.
桉树林分枯落物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时期采集桉树枯落物样品,对其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分离共获得19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细菌129株分属于10属,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利斯特菌属(Listeria)等;放线菌23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真菌44株分属于12个属,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分析表明:桉树枯落物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表现为细菌数量最高,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不同时期三大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另外,混交林中的三大菌数量比纯桉林中的高。  相似文献   

6.
森林枯落物的蓄水保土功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总结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森林枯落物涵养水源、强化土壤抗蚀性状、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功能,目的在于充分认识森林枯落物在减灾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防护林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东北次生林区枯落物对天然更新的障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枯落物对森林更新的影响,通过林地样方调查方法在不同的季节对辽宁省清原县大苏河林场花曲柳、蒙古栎、胡桃楸等次生林的天然更新状况、林下枯落物状况和土壤种子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对天然更新的障碍作用.经过统计学显著性检验表明,枯落物对东北次生林的天然更新有一定的障碍作用,枯落物过多有效更新幼苗数量就会减少,相反,枯落物少有效更新状况就好,林下枯落物数量和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3种不同林龄阶段的马尾松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中近熟林、中龄林、幼林分别为32.20、30.59、22.27 L/hm2;同一林分不同种类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异明显;枯落物吸水速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0 min内吸水速度最快,枯落物吸水速度与其浸泡时间相关性极高;在充分吸水条件下,不同林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枯落物蒸发量有所差异,保水周期为7~10 d;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为53.28、71.91、77.49 t/hm2,分别相当于水深为5.33、7.19、7.75 mm.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浸泡试验和模拟降雨实验,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枯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截留降雨特征。结果表明:20和40年生的橡胶林枯落物储量分别为8896和6181 t/hm2,其叶、枝、种子果壳和其他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71 %、102 %、322 %、04 %和704 %、137 %、154 %、05 %;20年生的橡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18036 %,高于40年生的值(17459 %);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为S=ktn,前2 h是枯落物主要持水阶段。模拟降雨条件下,橡胶林枯落物截留量随雨强和枯落物厚度增大而增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但受雨强的影响不显著,在80~480 mm的降雨范围,截留率变化幅度为202 %~1250 %,截留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不同连栽代次桉树林枯落物及其养分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以枯落物形式回到土壤的大量养分是养分循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林木养分归还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随着连栽代次增加,枯落物现存量逐代下降,与1 代林相比,2 、3 、4代林分别下降了11.8% ,14 .1 % 和19.2% ;年龄增加,林分枯落物现存量也增加.通过轮种或混交增加林地枯落物养分回归,部分达到改善土壤性质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福建秋茄红树林凋落物和凋落叶的能流的季节动态,1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树林春、夏、秋冬4个季节凋落物量分别为199.6、335.1、214.9、113.3(g/m^2),即夏季〉秋季〉春季〉冬季;1年中月凋落物量变化与群落环境温度波动趋势相似,月凋落物量(Y,g/m^2)与月均气温(x,℃)的回归公式为Y=4.797x-29.140(r=0。612^**,df=130),相关极显著;落叶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2年8月~2003年7月对四川西部理县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理县干旱河谷区,不饲海拔高度0~5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阴坡比阳坡高。而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阳坡比阴坡大。同一坡向不同海拔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为2050m处的最高,1850m处的次之,1450m处再次之,1650m处最少,表明了在干旱区河谷的两岸坡面上部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在坡面下部靠近河流处次之,中下坡水分条件最差。相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都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的趋势,且3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30年来闽江口的调查数据及文献资料,分析闽江河口区沉积特征、浅滩形态变化,以10~15年的研究尺度,探讨了闽江口的冲淤演变.提出闽江口沉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淤积转为冲刷的观点,揭示入海泥砂扩散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以此警示河口侵蚀的生态环境危害,为河口区的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底层水体缺氧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水体底层缺氧易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水质严重下降,因此找出造成水体缺氧的原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一个三维的水动力生态模型模拟并研究了夏季珠江口底层的缺氧现象.分析结果表明,盐度锋面对珠江口水体表底层氧气交换的抑制作用及底层有机耗氧物质对溶解氧的大量消耗是造成底层缺氧现象的主要原因,但潮汐所导致的强混合可以破坏这种缺氧机制的形成;底层缺氧主要与河流输送的耗氧物质有关;作为主要营养盐参与生态系统循环的磷对底层溶解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热带亚热带森林叶凋落物交互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检验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1个,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气温为主要差异,年均气温相差3.7℃.各样地分别收集了1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其中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作为单种样.1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共计6类凋落叶,分别交互置于2个样地分解.结果表明: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地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0在3.7~7.5范围内.证实在这个温差范围内,凋落物分解加快的程度可达1.36~3.06倍.  相似文献   

16.
对珠江中的亚热带红树林真菌作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在香港,澳门与深圳福田保护区的亚热带红树真菌的品种类型及丰富度与热带相似.但占优势的品种则有所不同.在260多块的漂浮木上,共发现了76种真菌,包括46种子囊菌,26种半知菌与4种担子菌.其中占优势的有Trichocladiumlinderee(18%)Marinosphaeramangrovei(13%),Lignincolalaeves(13%)和Hypoxylinoceanicum(11%);较少的包括Phomopsissp.(5%),Phomasp,(6%),Halosarpheiaabonnes(6%),Cirrenaliasp.(5%).Savoryellalignicola(5%)等。在被发现的真菌中,有数个是新品种,例如Massarinaarmatispora,Diaporthesalsuginosa,Aniptoderahaispora,Melaspileasp.和Pleosporasp.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岷江源头区森林经过变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岷江源头区的森林景观动态(1974—2002年),应用USLE模型计算该区域同时期的土壤侵蚀变化。近30年来,随着森林景观面积的持续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各景观类型的散布指数也随着土壤侵蚀量的减少而增加。各不同的森林景观控制土壤侵蚀的能力存在差异,针叶林最优,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最差。森林号观破碎度随土壤侵蚀的增长而增加,分布在较轻侵蚀区中的景观斑块具有更复杂的形状。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人工幼林营养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5年生辐射松人工幼林的营养元素含量、贮量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辐射松人工林,其生长差异较大,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树高不同,营养元素含量也有差异;各器官中元素含量以氮最高;由于研究地区土壤富含有效铁,故微量元素铁在乔灌木根系及草本植物中含量极高.辐射松人工幼林营养元素贮量为310.47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营养元素贮量分别占总贮量的52.25%、15.25%、30.84%和1.66%;分析得知,随生境不同,辐射松人工林乔木层营养元素贮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的鱼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岷江上游的鱼类区系,生态类型,资源类型和1997年4-5月的渔获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